好书分享 余华的《活着》

宫雪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九台区第二幼儿园的小雪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好书分享是余华的《活着》。</p> <p class="ql-block">  周国平说过:“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的精神世界里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朗读作品是余华的《活着》。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span></p> <p class="ql-block">  《活着》中的福贵,虽然经历苦难,但是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它讲述的是生活,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p> <p class="ql-block">  人的幸福要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赫斯拉的警告让我感到不安,我努力说服自己,以后不要再去议论别人和别人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是谁创作了故事和神奇?我想应该是时间创造的,我相信是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平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说的就是时间带来的喜悦和心酸,《活着》这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因此,他也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也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活着》节选</p> <p class="ql-block">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田里的棉花已被收起,几个包着头巾的女人正将马杆儿拔出来,他们不时走动的屁股摔去根须上的泥巴。我摘下草帽从身后取过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身旁是一口在阳光下泛黄的池塘。我就靠着树干面对池塘坐了下来。紧接着,我感到自己要睡觉了,就在青草上躺下来,把草帽盖住脸,等着背包在树荫里闭上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  这位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我躺在树叶和草丛中间,睡了两个小时,其中有几只蚂蚱爬到了我的腿上。沉睡中的手指依然准确地将它们弹走,后来仿佛是来到了水边,一位老人撑着竹筏在演出,响亮的吆喝!我从睡梦里挣脱而出,杨火生在现实里清晰地传来,我起身后看到近旁。</p> <p class="ql-block">  田里一个老人正在开导一头牛,耕田的老牛,或许已经疲惫了。他低头伫立在那里,后面是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对老牛的消极态度似乎不满意。我听到他嗓音响亮地对牛说道:“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犁田?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 疲惫的老牛听到老人的吆喝后,仿佛知错般地抬起了头。拉着犁,往前走去。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儿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浪花。随后,我听到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皇帝召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因为路途遥远,不愿去做皇帝的女婿,老人的自鸣得意,让我失声而笑。可能是牛放慢的脚步,老人又吆喝起来。当我凑过去,他又欲言又止。他看到你哦,正抬着头就训斥它,你别偷听把头低下。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时,老人娇声对我说:“我怕它知道田里只有自己,就多叫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起田也就更起劲儿了。”</p> <p class="ql-block">  老人幽黑的脸,在阳光下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午后,他向我讲述了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