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旧事和花见小路(日本赏樱之旅3)

钟田

这是我在京都黄昏,花见小路拍得唯一的一张艺伎照片。当我转过身,还想抢拍背影时,她行色匆匆,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br> 日语中有很多与赏樱有关的专门用语,比如称赏花为“花见”。京都城内有一条专门的“花见小路”,不过这里并没有樱花。花见小路从江户时代起就是整个日本最有格调的风月之地,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尚能看到艺伎的场所。<br> 祗园是京都的艺伎区,“花见小路”是一条南北横贯祗园地区全长约1公里的神秘小路。木质的格子门、还有门前飘动的布幔,乍一看,和别的日本古街没有什么不同。这里招牌高悬,都写着料理店、茶屋字样,茶屋并非喝茶之地,那可是有规格的场所,有舞妓表演。舞妓的名牌,在茶屋门口的墙壁上悬挂,就像中国餐馆的菜牌。几百年间,有多少歌舞妓在其间来回走过,哭泣欢歌。到了这里,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作家阿瑟•高顿创作的小说《艺伎回忆录》,还有章子怡、巩俐出演的同名电影,电影中的艺伎就是在祗园发展起来的。<br> 京都是日本古都,被日本人称之为"心灵的故乡",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从公元794年建都开始到1868年迁都东京的一千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其珍贵的历史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京都没有被作为空袭的目标。无数的寺庙、神社以及其他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br> 清水寺为平安时代之代表建筑物,后来曾多次遭大火所焚毁,现今所见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来建筑手法重建,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也是著名的赏枫及赏樱之著名景点 参观清水寺时,一路拾阶而上,除了参拜诸神,凭栏远望,更可将京都市景尽收眼底。日本古时所有的庙宇神社都只能依山而建,清水寺朴素的正殿阳台突出于断崖之上,因为环境优美而成为跳楼自杀者的首选之地 现在的清水寺东西方有西门,三重塔,经堂,开山堂,轰门,朝仓堂,本堂,阿弥陀堂。清水寺本堂正殿供奉十一面千手观音立像。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被视为具有神奇力量,游客路经此地一定会来喝上一口水,据说可预防疾病及灾厄 樱花簇拥的三重塔 宛如古都的风物诗般,清水寺外围的一景一色,完完全全的将京都的风采表露无疑 无论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红叶或是冬天的细雪,无时无刻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 通往清水寺的山道上,樱花铺天盖地 樱花树下的和服女,翩翩然而至,显得格外美丽 在高大古老的樱花树旁,留下倩影 在清水寺供奉的神灵面前祈福 清水寺与金阁寺(鹿苑寺),岚山等是京都最为著名的名胜古迹,四季朝拜者不断 春天樱花盛开,通往清水寺的山道上,多见身穿和服的年轻人 到四条通左拐,就是花见小路。 窄窄的街巷,青砖铺路,商铺林立。木质的格子门、还有门前飘动的布幔,一条典型的日本古街 这里招牌高悬,都写着料理店、茶屋字样,茶屋并非喝茶之地,那可是有规格的场所,有舞妓表演。舞妓的名牌,在茶屋门口的墙壁上悬挂,就像中国餐馆的菜牌,估计也是捡拿得出手的往上搁 几百年间,有多少歌舞妓在其间来回走过,哭泣欢歌,气息早已附着于这里的一砖一瓦了。即使一个女人,只想穿上这身行头,在这里走上几遭,保不齐某一瞬间,就被古代歌舞妓附了魂 花见小路从江户时代起就是整个日本最有格调的风月之地,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尚能看到艺伎的场所。不过和服女多见,艺伎却很难撞见 圆山公园位于日本札幌市西郊外的圆山公园处在海拔 226 米、呈圆穹形的圆山内。公园规模很大,占地 60 万平方米 原始森林中林木苍郁,有水枹树、日本香连树、朴树、色木槭树等,还被指定为国家的天然纪念物。这里有 1700 多株虾夷山樱花,一到春天,到处是赏花的游人 盛开的樱花树王 入夜,这里和上野公园一样,一座难求,到处是赏夜樱的游人 也许只有在这朦胧的夜色和迷离的花影中,日本人才能放开自我,放浪形骸一回 201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