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1日上午,在教师发展中心召开了“新教师工作室导师”会议。发展中心苏哲副校长,研训管理处朱建兵主任、陈苏蕙副主任,以及各学段学科,共29名导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新教师工作室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p> <p class="ql-block"> 导师如何开发与设计“新教师培训工作室”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针对一年半来,新教师工作室培训存在“随意性、零散式、拼盘式”的问题,为了让培训走向课程化,真正让新教师学有所得,研训管理处副主任陈苏蕙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如何开发与设计‘新教师培训工作室’课程”的专题讲座。讲座从“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不同指向与目的”,“培训课程的四种类型”,“用‘三立’法开发课程”,“课程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并给到了各位导师统一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模板。</p> <p class="ql-block"> 导师如何在新教师培训中渗透“三原则,八要素”课改?</p><p class="ql-block"> 针对近年来,丹阳教育掀起的“三原则,八要素”课堂改革,如何在第一时间,在新入职教师心中播下种子,不走老路,少走弯路,与新课改要求齐头并进?研训管理处朱建兵主任作了关于“三原则,八要素”的解读。分别从“提出背景”,“改革的必要性”,“原则与要素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目前开展情况以及未来规划”的四个方面,不仅深刻进行了剖析,更倡导导师要灵活感悟,找到科学、适合的培训方式,第一时间给予新教师观念的洗礼和行动力的驱动。</p> <p class="ql-block"> 导师如何在新教师培训中转变观念与角色?</p><p class="ql-block"> 发展中心苏哲副校长最后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出,工作室导师是在全市骨干教师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既然是新教师导师,就要为新教师的成长,甘愿奉献,全情支持,不断引领。这是一项功德无量,价值无限的工作。导师们的培训工作一定要有“课程化”的理念,要改变“做讲座、听课”这种单一的模式,变身“培训师”身份,设计各种真正契合新教师需求的课程,多多引入“研讨、操作,示范,训练,竞赛,线上线下交替”的授课形式,让新教师对培训充满兴趣和期待,得到锻炼与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