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拾贝(八):爱沙尼亚 —— 塔林

老展

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13~16世纪先后遭普鲁士和丹麦侵占,16世纪被瑞典,丹麦和波兰瓜分,17世纪全境被瑞典占领,18世纪并入俄罗斯帝国,1918年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同年2月德国乘虚而入占领爱沙尼亚。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拥有主权。 [1] 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8月,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恢复独立。并于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区,2011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塔林(Tallinn),是爱沙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爱沙尼亚的经济、文化、政治、科技和交通中心。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海岸线绵延45公里。<br><br><div>塔林面积158.3平方公里。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同时也是爱沙尼亚重要的港口。IT产业发达,有“波罗的海硅谷”之称。Skype就是在塔林发家的著名IT公司。</div><div><br></div><div>《百度百科》</div> 且说上集从赫尔辛基乘邮轮跨越波罗的海。 傍晚,在雨雪中抵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口。 驻地就在老城外自由广场的边上。住下后,马上进老城观光拍照。 塔林刚刚雨雪之后。 向老城市政广场进发。 市政广场中心,老市政厅的墙成为投影屏幕。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塔林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br>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骑士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城堡,后来,这里又发展成为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主要中心。在后来的几个世纪,这里屡遭战火,但许多建筑还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公共建筑(特别是教堂)之豪华以及商店内部装璜之考究充分展示了当时这里的繁荣和富裕。 《百度百科》 剧院兼电影院。 清晨,前往老城堡垒山。 1154年塔林首见记载。1219年丹麦人在瓦尔德马的统帅下征服了该地区,并于1227年至1346年占领塔林。并在它的四周加强了军事设施,建立了城堡,塔林一词源系由“丹麦的”和“地堡”组成,意为“丹麦地堡”。还建立了第一所教堂。<br><br><div>在1226-1227年该地成为教皇领地并且塔林被割让给了肖得兄弟(十字军骑士团勋位)他们把该殖民地分为两部分:防御工事和下塔林。继骑士团勋位后,宗教勋位例如多米尼加教派和西多会修士都在塔林建立起来。1248年在与卢比克建立联盟之后,塔林成为了汉萨同盟(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div> 堡垒山入口之一。 亚历山大大教堂。 城堡上有两个观景台,可以俯瞰老城。这是从一号观景台望下去。 圣奥拉夫大教堂。 一号观景台的入口。 下到老城,沿城墙绕一圈。西部中段的埃平塔。 城西北的胖玛格丽特堡。 圣奥拉夫大教堂。 天晴了,再次登上堡垒山。亚历山大大教堂。 二号观景台。 圣母玛丽亚大教堂。<div><br></div><div>爱沙尼亚人宗教信仰不强烈,不到1/3的人口信教,其中大多数为基督教路德宗。俄罗斯人信东正教。源于古代拜物教的宗教传统也有一定的保留。<br></div>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黄教堂,就在自由广场边上,驻地的南面。 清晨,从自由广场这边上堡垒山。 少女塔。 亚历山大大教堂。 再次从观景台俯瞰。 埃平塔。 出城来到城外海边的观景台。 圣奥拉夫大教堂在落日下。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日月同辉。 黄教堂落日。 魔鬼蓝中的老城门。 北城墙与圣奥拉夫大教堂。 圣奥拉夫大教堂与胖玛格丽特堡。 胖玛格丽特堡城门。 圣奥拉夫大教堂。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自由广场的十字碑与鸡年冰雕。 夜幕下的黄教堂。 又一个万里无云的晴朗的早上。 再次从这里上堡垒山。 堡垒山的有走廊的城墙,这天不开放。 逆光中的少女塔。 亚历山大大教堂之晨光。 圣母玛丽亚大教堂。 二号观景台。 圣灵教堂。 这就是圣灵。 坐电车来到波罗的海边的凯瑟琳宫。 凯瑟琳宫_东正教女神。 冰封的海边。 西城外,查尔斯教堂_日落。 西城外的国家图书馆。 日落赶回自由广场,广场上办起中国丝路花雨摄影展。 月笼黄教堂。 圣尼古拉斯教堂。 在城北找到一家当地风味的餐厅,吃过饭后,找到这圣彼得圣保罗教堂,在夜色下透着神秘的淡绿色微光。 在塔林机场准备乘机前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请留意《欧洲拾贝》(九)拉脱维亚——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