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一鹰/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安、长沙、辰溪、新化、新宁、邵阳的和平解放,有四位长鄄马家人(马子谷 [1] 、马公武 [2] 、马之建 [3] 、马魁 [4] )和二位至亲(袁伯扬 [5] 、刘一禾 [6] )立下过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伯扬&西安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安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安市民夹道欢迎解放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的陕西省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马如兰的表兄袁伯扬在民革中央常委于振瀛的努力下,“在西安组成了袁伯扬的策反组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伯扬升任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全权掌握西安地区铁路系统,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解放西安,为西安地下党组织工人群众护厂、护路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建国后担任中共西安市顾问委员会主任的挚友朱子彤并肩作战,朱子彤为了方便工作以及掩护的需要,长期居住住在西安玄风桥启新巷1号他的家里;同时努力劝说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第5兵团少将副参谋长的侄子袁致中和第28师少将师长的侄女婿李规选择时机、弃暗投明。11月底,袁伯扬在胡宗南的监狱营救出李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袁伯扬和朱子彤一起努力,使陇海铁路局70%的机车和客、货车辆得到完好保护。打破了胡宗南要求的“将陇海铁路沿线机车全部调集宝鸡,以便撤退时破坏”的计划;为和平解放西安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2日17时,袁伯扬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27项任命名单公布为郑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局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子谷&长沙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角塘中共湖南省工委会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程潜、陈明仁起义部队接受改编,四野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在湖南浏阳向陈明仁授军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程潜、陈明仁通电湖南和平解放后在长沙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5日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长沙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湖南的游击队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长沙和平解放后,民众走上街头庆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刚刚新建的长沙市五一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初,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时期的同事余志宏受地下党组织的派遣回到长沙,不久即与官健平(地下党长沙市工委负责人)接上头。暑假,官健平带余志宏在中共湖南地下省工委所在地和书记“唐先生”(周里的化名)见面,接着余志宏又带马子谷和周里见面;从此,马子谷就在省工委领导下参与了统战、秘密情报、军事、工矿等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争取程潜,就要通过能接近程潜的人去做工作,而程星龄无疑是最佳人选。程星龄是程潜的族弟,曾被蒋介石以共产党嫌疑在台湾拘押过。余志宏就和思想进步并且与地下党有联系的马子谷商量,马子谷建议写信将程星龄请回湖南。8月,马子谷将程星龄接回湖南,一起劝说程潜及其周围军政人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年底,马子谷以湖南省特种矿务局管理处专门委员的公开身份,联系并动员广大进步力量,作反对内战、争取和平解放湖南的革命工作。在政治上,通过程潜撤销了二个专员和四个县长,派出了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和能够跟随程起义的军政人员接任;在军事上,除做陈明仁将军的工作之外,还争取了姜和瀛宪兵团、刘鸣球团和李觉将军及其部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28日陈明仁来到长沙。他主动把蒋介石密令他监视程潜的事告诉了程潜。程潜说:“你要捕就捕,要杀就杀。”陈明仁则说:“我要抓你就不会告诉你。我不听蒋介石的,听你颂公的。”不久,陈明仁派出亲信李君九、温汰沫和陈庚作为他的代表,同地下党的代表余志宏正式联系。为了协调程潜、陈明仁的行动,余志宏组织程星龄、马子谷、李君九、陈庚定期碰头,一方面听取他们关于起义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另一方面传达省工委的指示,商讨解决一些重大问题。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宣布起义,长沙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沙和平解放后,成立了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湖南临时省政府联合办公室,马子谷出任联合办公室主任,参与了解放后的接管、人事安排等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公武&辰溪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辰溪孝坪兵工厂的原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辰溪悬崖上的“家庭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马公武策反中国国防第一军第八师师长蒲和生,蒲和生答应择机起义;9月下旬,蒲和生在花桥率部起义,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投诚后蒲和生曾与石玉湘交谈时介绍这一过程,石玉湘事后有文字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下旬,辰溪解放。马公武坦然表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但不从政、不从军,仍办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子谷、马之建、刘一禾&新化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16日《大公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秋季,马雪兰丈夫刘一禾受方鼎英指派创办《三湘日报》和对抗新化县党部控制的《新化民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马子谷举荐李孝先担任新化县政府主任秘书;5月,李孝先担任共产党新化总支委员会书记兼锡矿山总支委员会委员;期间,李孝先以县府主任秘书身份,广泛接触国民党县府,宣传共产党对待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的政策,策动县长伍光宗和平起义,并为之出谋献策,使县长控制县内武装,掌握军事实权,为新化县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初,文诚生受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统战策反小组马子谷、张蕴良、袁国耋委派,以组织员身份赴新化,和李孝先、颜述之、潘宗信(女)一起成立“中共新化总支委员会”,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加入的成员有刘劲、刘泉清、刘一禾、马之建(马子建)、卿石麟、卿位斗、熊邵安、晏丽坤(女/晏力昆)、晏石城、杨文博、周维渥(毕业于民国大学)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至10月,刘一禾担任《农村总支》委员,和文诚生、周裕凡、晏石成等一起,领导刘泽放、李一中等工人,秘密翻印毛泽东著作《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工商业政策》、《社会发展史》及反蒋宣传材料《蒋介石叛变二十二年》、《方鼎英告黄埔校友书》、《解放军布告》、《告全县人书》、《解放新闻》等三十多种,共印二万四千余份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22日,伍光宗晋升为陆军少将;通过马子谷等人的启发,赞同共产党提出的和平主张,参加了湖南省进步军人促进社。1949年3月,被程潜委派回到新化担任县长(马子谷推荐的地下党员李孝先为伍光宗秘书兼任新化县政府主任秘书)。伍光宗上任前,马子谷、唐星、姜和瀛、魏镇等,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托,事先在长沙与伍光宗等开会研究到新化开展工作的计划与措施。伍光宗上任后,即采取有力措施,力图掌控新化的形势。9月中旬,解放军分兵三路向新化挺进,伍光宗、李孝先率领县政府工作人员和警卫大队武装,紧跟一四七师挺进。经过激烈的战斗,击退了敌六十三师和十师的阻击。解放军先头部队于10月5日晚10点多钟进入了新化县城,新化第二次解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子谷& 新宁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宁放生阁(晚清湘军统帅江忠源的故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宁渡水镇西村坊古民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初,省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和长沙军管会联合办公室主任马子谷,联合密函介绍华中区解放军军方联络员黄君石(化名李自然)、王可夫,化装为香烟商人,9月6日从长沙出发,途经东安白牙市,经雷霹岭,9月12日到达离新宁县城20里的白沙;9月26日,徐君虎带领一班便衣警察,同刘天民(北伐时任副师长)坐船到白沙,在县参议员邓楚臣家会见黄、王二人,参加会见的还有夏明钢(早期共产党员);徐君虎一方面听取长沙解放区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他为“新宁和平起义”所做的准备工作;当天下午,徐君虎同刘天民急忙又回到县城,加紧备战,作好起义的最后筹备工作。10月10日上午十时,新宁城东门外中山公园广场上人山人海,徐君虎在刘天民、黄君石、夏明钢、肖远光等陪同下,登上主席台,宣布通电起义、新宁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魁&邵阳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10月10日人民</span>解放军进入邵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关于衡宝战役部署的电报手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马魁回到邵阳,被戴文将军安排在湘西纵队司令部政工室,以合法身份开展各项革命活动,稳定邵阳局势,迎接湖南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氏宗祠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7]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补充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马子谷(马式材):又名世材、轼材,派名永菽,字任之。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1919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五四运动后深入工人运动并任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教师,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相继参加淞沪会战、浙赣会战、闽海抗战,为和平解放湖南立下汗马功劳。自1926年起,历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专员,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委员,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调查科科长、国民政府中的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国共合作时期的特别支部),华北民族革命同盟成员,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员,国民革命第七十军战时步兵干部培训班教官,国民革命军第70军驻长沙、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主任,民国福建省政府顾问兼干部考核专员,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民革命军第25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议,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统战策反小组成员,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湖南临时省政府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团结委员等职。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扬(袁伯杨)、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葛健豪(女)、蔡林蒸、蔡庆熙(女)、刘千昂(女)、文素勤(女)、匡互生、夏明钢、张国焘、邓中夏、蔡元培、王光临、王荷波、陈伯达、潘祖彝(潘谷公)、陈希周(陈昭礼)、李黎洲、徐琛、李培桐、戴任、甘坛、翁侃(女)、方尔灏、陈应中、郑长璋、林国璋、蔡泽袞(蔡威)、罗扬才、杨世宁、江德贤、朱铭庄、林梧凤、郑尚衡、毛泽民、盛世才、刘峙、汤恩伯、陈立夫、陈果夫、周恩来、杨匏安、刘清扬(女)、吴玉章、刘少奇、李维汉、杨献珍、雷瑜、方鼎英、邹鹏振、何成濬、彭湃、杨殷、刘博堂、刘珍年、王昌明、于右任、马维孝、潘汉年、郭沫若、陈独秀、彭述之、朱蕴山、吴成方、叶挺、许德瑗、朱江户、管长镛、李克农、何键、李觉、乔冠华、蒋宗文、荒芜(李乃仁)、游毓桢、杨东莼、郭超、郭观梅、郑乃之、梅龚彬、刘建绪、羊枣、王亚南、杨潮、余志宏、陈公培、程星龄、胡邦善、官健平、周里(周礼)、段梦晖、宋仁楚、戴朝震、黄栋、陈铭枢、谭平山、郭春涛、欧阳方、程潜、陈明仁、邓飞黄、刘公武、刘岳厚、蒋昆、唐文夑、唐天闲、唐星、夏印、文于一、唐生智、陈采夫、蔡杞材、刘人奎、李君九、温汰沫、陈庚、姜定华、姜和瀛、刘鸣球、刘润世、张知非、凌敏猷、许松圃、唐伯球、伍光宗、李孝先、魏镇、刘寿祺、谢淑周、张严佛、袁朴、肖劲光、黄克诚、黄曾樾、章士钊、李石曾、张大千、徐悲鸿、林伯渠、徐君虎、罗文浪、宋英仲、康朴、郑克林、黄君石(李自然)、王可夫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马公武:马楚屏次子。原名彬,号仲雅。“寿”字辈。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生于湖南怀化辰溪的商界巨户。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五四运动”;1919年留学日本,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学经济;1927年10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工兵科。1929年7月回国,分别在湘军、川军、第五集团军、张辉瓒部、陈济棠部、李济深部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炮兵司令、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4年初,担任国立中山大学国学教授;后来,在李济深的劝说下又入军职。 1938年,先拒绝何应钦的闽、浙“游击纵队总司令”任命,后又谢绝担任戴笠私人秘书。回到辰溪,凭借他的祖业先后创办了湘西物产公司、洪昌机械锯木厂、洪昌砖瓦厂、梅花村果木场、天马山牧场、开泰牧场、麻田农场、梅花村果木场、建华日报社、楚屏中学、楚屏小学,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其中,楚屏中学是一所从小学至高中全免费的全日制学校,在当时以一家之力来兴办,可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他很有个性,不卖蒋经国的帐,跟蒋介石对着干;只崇拜孙中山和李济深二人,与李济深关系很好。交往过的重要人物还有程潜、向石宇、向绍轩、李楚藩、石玉湘、陈渠珍、刘祥武、傅雷、恽代英、邓文仪、田名瑜、沈从文、周恩来、胡庶华、杨锡典、杨锡焘、杨自铮、刘晓、张中宁、杨任、陈策、涂西畴、傅瑞麟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马之建(马子健):又名马子建,派名永柱,字良材,号石村。1925年出生于长鄄马氏家族。自1936年起,先后毕业于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新化高平永固镇校、邵阳湖南私立邵陵中学、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邵东廉桥三民中学、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1944年秋任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1944年12月初在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1945年春任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副队长;1946年3月初参加“爱国学潮”,被开除学籍,从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脱离关系;1948年任民国大学四零级副级长;1949年4月参加“民大学生运动”,从宁乡串联到长沙,任纠察团团长;1949年6月在新化参加地下党员文诚生领导的地下工作;1949年10月调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学习;1950年元月调新化高平黄信发动群众“减租反霸”,任工作组组长;1950年5月调邵阳地委整编;1950年底,作为随军记者开赴抗美援朝战场;1954年7月受训于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参加五周年国庆阅兵仪式。自1950年6月初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牡丹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三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四中学。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万毅、钟赤兵、邱创成、唐凯、李俭珠、赵军、杨平、刘少奇、罗荣桓、傅钟、萧华、陈沂、陈其通、邹适今、胡庶华、鲁荡平、翦伯赞、张天翼、魏巍、郭永江(荒草)、高玉宝、梅兰芳等。一生钟爱诗词、文学、曲艺创作,代表作有“乐府诗体”古典诗歌《少司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马魁:马才东房、马永图之孙。原名康域,又名康棫,字识韩。出生于1929年。1944年12月初就读于湖南溆浦战时中学;1947年转入湖南省立沅陵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49年4月回到邵阳,被戴文将军安排在湘西纵队司令部政工室,以合法身份开展各项革命活动,稳定邵阳局势,迎接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长沙市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长,长沙市西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共青团长沙市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外事组长,湖南省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在湘理事等职。1962年,随湖南省友好代表团出访苏联、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马之建日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袁伯扬(马如兰表兄):又名袁伯杨。中华民国交通部人事司科长、中华民国铁道部工务司帮办、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西北地区特派员。出生于新化县永固镇。毕业于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开创工管结合先河的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铁路管理科。1924年起,先后介绍马子谷、马非百在京绥铁路管理局(今呼和浩特)短暂任职。1944年春和马如兰、刘润章夫妇,王昌明等一起在西安从事铁路统战工作。1945年11月27日,交通大学唐山、北平两院校友成立重庆校友会,和茅以升、李中襄一起被公推为常委。1946年秋,担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西北地区特派员,和党员王企光一起在西北进行地下活动;主要任务是发展民革党员,进行国民党军中策反,保护西安地区的铁路、机车、交通和电讯等各项工作。1948年,在民革中央常委于振瀛的努力下,“在西安组成了袁伯扬的策反组织”。1948年升任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全权掌握西安地区铁路系统,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解放西安,为西安地下党组织工人群众护厂、护路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建国后担任中共西安市顾问委员会主任的挚友朱子彤并肩作战,朱子彤为了方便工作以及掩护的需要,长期居住住在西安玄风桥启新巷1号他的家里;同时努力劝说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第5兵团少将副参谋长的侄子袁致中和第28师少将师长的侄女婿李规选择时机、弃暗投明。1948年11月底,在胡宗南的监狱营救出李规。1949年4月,和朱子彤一起努力,使陇海铁路局70%的机车和客、货车辆得到完好保护。打破了胡宗南要求的“将陇海铁路沿线机车全部调集宝鸡,以便撤退时破坏”的计划;为和平解放西安立下汗马功劳。1949年12月2日17时,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27项任命名单公布为郑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局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刘一禾(马雪兰丈夫 ):1917年出生于隆回高平富延的官宦诗礼之家。其堂祖父刘绰哉执教于武冈山门黄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士绅刘辉阁家的私塾,为蔡锷的启蒙老师。其祖父刘德坤和叔祖父刘樨辛分别在道州府和吉林府为官,刘家大院曾高悬着“吉林府”和“道州府”两个大红灯笼。其本人为永固镇最早地下党员(隆回党史第一卷249页 · 永固支部的建立)、中国民主同盟邵阳市委员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阳市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进入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3] ,老师有翦伯赞、刘豢龙、谭丕谟、张天翼等;1948年秋,受方鼎英指派创办《三湘日报》和对抗新化县党部控制的《新化民报》;解放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先后执教于宝郡联立中学、新化上梅中学、湖南省立第六中学(邵阳市第一中学)、邵阳市第二中学;撰述文艺及学术论著几十万字,抒写诗词300多首;著有《双清诗词》丛书之十七《晚晴楼吟稿》,《晚晴楼吟稿全集》、《晚晴楼吟稿别集》、《芸窗晚唱》;另出版有古代戏剧丛书之《燕子笺》(明朝才子阮大铖著,刘一禾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p><p class="ql-block">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