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的调整与优化——幼教金刊读书笔记

xuan.

近日学习了幼教金刊,感觉受益匪浅。本刊提出教育也十分重视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尤其正在日益走向热潮的学校文化设计,都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还有对孩子发展的设计。设计,让教育更有目标意识,充满着教 育的预期感,随之而来的是成功感。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尚有不少概念需要重新定义,我们千万不能错误地定义教育,错误地定义爱,错误的定义孩子的发展。让孩子跳出教育的设计,也许是对教育、对爱、对发展最正确的定义。 在杂志中,有一篇《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的调整与优化》的文章让我记忆最为深刻。文章问题的提出来源于孩子们在自然角里的一条鹅软石铺设的小路,其中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自发的想为鹅软石穿上“衣服”,由此也让孩子们经历一场别样的创作旅程。 问题一:我们该画什么?<div> 分析思考:<br> 新投放的“新奇”材料石头,对孩子来说新鲜并且敢于尝试。幼儿每天都争先抢着进入美术区进行石头画的创作。前几天,总有三四个孩子在美工区创作石头画。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是选择棉签来给石头涂色,或者画上简单的图案,例如:小花、房子,没有新的作品内容出现,玩的人也不如之前多。石头绘画不同于纸上作画,平时在绘画过程中,老师都会引导孩子把物体画大、画饱满,甚至通过墙上涂鸦让孩子们感受画大画满的乐趣。因此,尽管大班的孩子有丰富的绘画经验,绘画时线条流畅,有一定的涂色技巧,但是在石头上绘画还是第一次,怎样在小小的石头上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还是有一定难度。<br> 调整:<br> 增加勾线笔、细毛笔等绘画工具,便于幼儿对细节的勾勒与刻画。<br><div><br></div></div> 问题二:两块石头拼起来画可以吗?<div> 分析思考:<br> 孩子的创造与表现一定是在熟悉的材料或场景中发生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通过集体欣赏石头绘画作品,以及在美术区投放一些石头绘画作品集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审美经验,而且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自从欣赏了石头绘画作品后,霖霖对石头绘画的热情又被点燃了,霖霖和她的小伙伴们有了新的作品呈现出来,能够大胆画出不同形象的作品。另外通过提供的不同的绘画工具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创作,孩子们的石头绘画作品出现了细节的刻画,例如有大小眼睛、睫毛、嘴巴等等,形象更完整饱满。霖霖的石头组合画“漂亮的小鱼”和孩子们模仿她的作品的现象,说明孩子们对组合的石头绘画感兴趣了,这时候老师要调整游戏材料。例如,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石头;提供丰富的石头组合画作品。激发幼儿发散思维,创造出更多不同的石头组合画。<br> 调整<br>1. 增加创意石头组合画的欣赏图册,让孩子们大胆地尝试用组合的方式进行石头绘画。<br>2. 先设计好要画什么,再选择合适的石头进行组合。或者欣赏石头组合画,进行模仿、创新。<br><div><br></div></div> 问题三:多块石头可以拼“小人”吗?<div> 分析思考:<br> 大班孩子想象力丰富,当孩子们不满足于眼前的材料时,会自己寻找需要的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随着石头绘画游戏的推进<br>断发展,他们将石头与其他材料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新的形象,这一新的玩法也将石头组合创作游戏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在下一阶段游戏中,教师可以尝试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引发孩子将石头与其他材料建立新联系,创造出更多的新作品。<br> 当孩子们发现石头太重、材料粘不牢等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会讨论各种解决的办法,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会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选择退后,让霖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孩子们寻求老师帮助的时候才出现。彰显了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br>调整:<br>1. 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石头绘画,丰富石头画的创作内容。<br>2. 由于一些特殊的石头绘画作品会利用到一些辅助材料,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材料供幼儿选择,支持幼儿创作更有新意的石头绘画。<br></div>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理解和支持。幼儿希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的想法也刺激了孩子持续不断地思考,甚至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合作,无形中也促进了家园互动。孩子们的创作热潮还在持续,教师要继续做隐形的观察者、支持者,通过材料提供、环境支持以及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保持孩子们的热情,刺激孩子们继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石头绘画作品。 <div><br></div>

石头

孩子

绘画

幼儿

材料

作品

创作

组合

设计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