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罗昭祥 13097342697(微信同号) 网址:www.xgfs.c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横塘袁氏是九塘(横塘、美塘、韩塘、泗塘、洙塘、严塘、雁塘、枚塘、九塘)袁氏中的一个分支,是宜春袁山高士京公的后裔。东汉司徒太尉袁安生袁京。传至唐代袁皓,唐咸通年间进士。皓后六世孙生迩臣,宋庆历年间进士。迩臣生子枢机,子生孙汉宗,即孝显。</p><p class="ql-block"><br></p> <h3> 始迁祖孝显公,名烈以,宋绍兴年间进士。他于宋乾道八年第一个迁居横塘,后因变故,漂浮不定,现族谱上还有他的遗像。其实真正在横塘开基立业、繁衍后世的是孝显公的南宋时期第八代孙元亨。元亨乃读书人,能谋善断,聪敏过人。生经训、鲁训、鲁宣、鲁文4子,分为四房。其中次子鲁训为明代成化年间进士。鲁训生5子,其他兄弟3人每人生4子,共计17人,以“光”字排辈。下世又生39人,以“良”字排辈。从“光”字辈始,横塘已形成袁氏大村的雏形。<br></br></h3></br><h3>下图是元亨墓:此墓是七星伴月,七个星造田时挖了,伴月在修公路时也挖了。<br></br></h3></br><h3> <h3> 唐代进士有袁皓,字退山,号碧池,曾任抚、吉二州刺史,又治身龙纪元年自集贤殿图书使、出采访图书使。宋代进士有袁迩臣、袁孝显。明代有袁鲁训、袁业泗、袁一风、袁继咸。清代进士有袁继梓、袁起涛。历代举人授知县以上官职者有袁业濂、袁一鳌、袁一菁、袁芳杏、袁芳松、袁业颜、袁起菘、袁景怀、袁震等。民国时期,有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党军少将师长袁佳洪。解放后,有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袁升科;广东省轻化设计院院长兼省外贸公司总经理袁升恒等。<br></br></h3></br><h3>下图是袁皓像:<br></br></h3></br><h3> <h3>下图袁迩臣像:</h3></br><h3> <h3> 下图是袁业泗像:</h3></br><h3> <h3>下图是袁一风像 </h3></br><h3> <h3>下图袁继梓像:</h3></br><h3> <h3>下图是袁起涛:</h3></br><h3> <h3> 横塘袁氏先后办起了曲池书院、六柳书院(宜春城东五眼井有六柳巷)、定安书院、裕昆楼书院、白原书院、梯云书院、梧岗书院、碧池书院、三槐书院、三馀书院、丰鹿书院、路泉书屋、聚奎书屋13所。至民国30年(1941年)前后,新建一座横塘小学教学大楼。台上、沙江、陵背、大宇、马兰芳、带塘6个村的数百名学生,均在横塘小学住宿读书。<br></br></h3></br><h3>下图是袁鲁训像:<br></br></h3></br><h3> <h3>下图是袁鲁训办的六柳书堂:<br></br></h3></br><h3> <h3> 袁继咸(1593—1646),字季通,号临侯,宜春市寨下镇横塘村人,明进士袁鲁训之孙。</h3></br><h3>天启五年(1625年),袁继咸中进士,授行人,历任御史、礼部员外郎、山西提学佥事、湘广参议等职。袁继咸性格刚直,以敢于忤逆当权宦官闻名朝野,深孚众望。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为总督江西、湘广、应天、安庆军务的封疆大吏</h3></br><h3>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不久,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占北京,大举南下。福王朱由崧宋在南京继位,组织第一个南明政权。</h3></br><h3>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权臣马士英诬告袁继咸与宁南侯左良玉。左良玉由武昌起兵讨伐马士英。因为左良玉与袁继咸素来友善,路过九江时就面见袁继咸,企图胁迫袁继咸参与兵谏。袁继咸认为异族大敌在前,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就断然予以拒绝,并慷慨陈词,晓以利害。</h3></br><h3> 不料当夜左良玉暴病身亡,其子左梦庚秘不发丧,并将袁继咸骗入军中软禁,仍按其父原来的计划移舟东下。与此同时,清军已攻陷南京,弘光政权灭亡。左梦庚是个贪生怕死的民族败类,率部80万(现史学界公认实际兵力约20万)投降了清廷。他劝降袁继咸,袁继咸不从。左梦庚就献出袁继咸,以此向清廷邀功请赏。</h3></br><h3> 随即左梦庚被清廷宴午门内,命隶汉军正黄旗。授一等精奇尼哈番,封官清朝正黄旗汉军都统。清乾隆十一年,定封一等子,谥“庄敏”,从孙元荫袭。</h3></br><h3> 清军对袁继咸礼遇甚优,设宴招待,袁继咸就假说自己吃素,酒肉不沾。清军又允诺只要他愿意出面招降江西等地抗清武装,仍委以总督职位,袁继咸断然拒绝。回到舟中,袁继咸欲自缢死国,因被人发现而没有成功。</h3></br><h3> 清军将袁继咸押解北京。路经南京时,袁继咸望着南京宫殿和明太祖的陵墓痛哭流泪。同时,他效仿江西老乡、南宋官吏、诗人谢枋得那样不吃不喝,想饿死以全节义,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h3></br><h3> 拘押北京囚禁后,清廷仍不断以高官厚禄劝降袁继咸。袁继咸的一些门生已经入清为官,他们环绕而跪,痛哭劝降,均遭到袁继咸的严辞拒绝。他仍旧戴明帽,着明服,并拒绝朝见清帝。在被囚禁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著作,写有《经观》、《史观》两书,并仿文天祥《正气歌》作《正行吟》以明志。</h3></br><h3>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二十四日,清廷让袁继咸在投降做官与死亡之间作最后选择,他不改初衷,决心以身殉国。两天后,袁继咸一见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清兵来到自己的住处,就知道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他当即北面叩拜明先帝,双膝还没着地,就被清兵挟持上马,出东便门,于三忠祠前英勇就义。</h3></br><h3> 袁继咸遇害后,同乡将其遗体运回宜春,安葬于今袁州区芦村乡老立下村境内,现墓尚存。其老家横塘袁姓保存袁继咸血衣一件,画像一幅,朝简两个,作为袁姓传家宝。画像,每年春节张挂。血衣,每年端午节晒一次。在横塘村,尚存袁继咸幼年读过书的“六柳书屋”。 </h3></br><h3>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袁继咸为“忠毅”。咸丰八年(1858年),县人曾于宜春台下建有“袁忠毅公祠”。民国时,城内有一条路命名为临侯路(即今鼓楼东路),以示纪念。</h3></br><h3>下图是袁继咸像:传说袁继咸的老婆是金星下凡,袁继咸的父亲在周家教书,周家传说九代不能生女儿,一天晚上周家生了一个女儿,周家把女儿放在学堂门口的大路边,袁继咸父亲见路口闪闪发光像一堆金子,第二天去看是一个女孩,袁继咸捡回家做童养媳,据说就是童养媳的八字好成就了袁家大业。<br></br></h3></br><h3> <h3>下图是横塘村的水口:</h3></br><h3> <h3>下图是谷歌地球里的横塘村:这是龙虎排衙,九坑对九坑,一坑不对就出袁继咸。</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PuRCiwoTjHyS8etwh2IL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