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球人都知道,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与义务。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然而我家却偶有逆转的情况出现,在与儿子日常交流调侃中也能受到启发令我幡然醒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常把自己的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晚饭后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如果有谁提出质疑或反对意见,父亲就以:“你知道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我过得桥都比你走的路多”给怼了回去。儿时的我们因为对世界和事物没有认知能力,在父母面前自然只能顺从听取不敢辩驳。而如今已为人母的我,虽然也读了十多年的书,但却从不敢在儿子面前说这类话,因为他生长在互联网、高科技时代,而我是处在被社会淘汰的边缘人,对于新生事物几乎是盲区或者说软肋。儿子喜欢看书和上网,看待问题的独到见解经常令我不得不折服。</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儿子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校强制实行寄宿制,尽管家与学校的距离仅两里多的路程,也必须遵守校规,只能周六中午回家休一天半后于周日晚六点返校上晚自习。有一次周六回家我发现他把毛衣前后穿反了,我就嘲笑他:“这么大的人了,是不是傻呀?连个前后都分不清,后领穿到前面卡脖子能舒服吗”?他说:“反正我人瘦脖子长没感觉”。我又调侃道:就你这傻样都能把人笑死,不笑死也会笑掉几颗大牙,他却反而狡黠一笑说:“嘿嘿,这又不是第一次了,衣服穿在我身上,舒不舒服是我的事,关别人啥事?谁爱笑谁笑呗,反正认识我的人知道我,不认识我的人还是不认识我,真要被我笑死说明他爱管闲事、爱看笑话生命脆弱;能被我笑掉几颗大牙说明他专职看别人笑话,轮到笑我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哎呀,这点小事无所谓咯,给别人一点笑料,我又不在意,只要有人开心就好。你们大人呐,就是喜欢在意别人的看法,累不累呀”?说实话我当时尴尬到无言以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儿子这番话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哪怕摔的再疼也要先看一下如果周围有人赶紧假装不疼再笑着爬起来,生怕被人嘲笑而自嘲在先,让别人无笑料可捡……一个自定义持续了数年的伪坚强谬论竟然被儿子几句话给驳倒了,瞬间醒悟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看待问题都能如此透彻,作为母亲的我深感自愧不如,人生在世已经承载太多的责任和压力,何必活在别人眼光下或闲言碎语里。从那天开始决定做到遇事不惊,处事不乱,平衡心态,淡然处之,我的人生也从那时开始顺心随意、逐渐向好。</span></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