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随着晚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分崩瓦解,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皇袍加身,宋王朝便在中原诞生并崛起了。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特别是北宋时期,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个强盛的朝代,只是后来被北方女真族金国入侵,将宋朝拖入了屈辱的泥沼,分成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宋朝政治和社会跌宕起伏,云诡波谲,甚至充满着刀光剑影,一方面带来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现了第一部科技书籍沈括的《梦溪笔谈》,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司马光编攥了《资治通鉴》,政治上实施了王安石变法等。另一方面又发生了北宋末年宋江、方腊的农民起义,特别是金国的入侵,使宋朝偏安江南一隅,成为南宋小朝廷,对金“称藩称臣”,酿成历史上的“靖康之耻”。这种复杂的、即阴即阳的历史背景,注定词将成为宋朝的一个文学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词是伴随着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但是,诗与词又是不同的,诗是用来吟诵的,而词最初人们是用来唱的。它萌芽于南朝,始于唐朝,兴于五代,盛于宋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词犹如古代文学阆苑里一朵芬芳绚丽的花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词初期的功能是入乐歌唱,需要按乐谱填写词,因此,词又称“填词”、“倚声”、“依声”。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16——58字以内的词称“小令”;59——91字以内的词称“中调”;92字以上的词称“长调”,也称“慢词”。词有词牌之分,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一个词牌就是一种词调格式。如“如梦令”、“小重山”、“忆江南”、“念奴娇”、“西江月”、“满江红”、“忆秦娥”、“菩萨蛮”、“水调歌头”、“清平乐”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朝代诞生一种文学样式,绝不是偶然的,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背景。词能在宋代得以兴起、繁荣,无疑有着其自身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政治背景。1,统治阶级的主导作用。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启了“文以治国,武以安邦”的时代。宋太祖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果断地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尊孔崇儒,完善科举,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北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企图利用娱乐来消弭反抗,对流行民间的“俗乐”留意搜求,并不予以排斥。当时民间娱乐可称多种多样,勾栏瓦肆,演出多种技艺;茶坊酒楼,竞唱各种新声。宋初在削平各割据小国后,获得了大批乐工歌妓,“四方执艺之精者皆在籍中”。南宋虽经历了“靖康之耻”,但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投降派,治国虽然无能,但词、画却是一流。2,士举制度的推导作用。宋代“重文轻武”,完善科举,以词用人。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谚语,由此足见苏东坡及词文被推崇的程度。3,词由民间登上政治舞台的引领作用。宋代皇帝个个爱词,据说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就经常到皇宫旁边的樊楼去听歌咏词。宋代大臣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词人。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的催动下,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经济繁荣的背景。北宋统一中国后,经济得到了很快恢复和发展,当时农业、手工业特别是矿业、造船业、纺织业、煮盐业、采茶业、酿酒业的日益兴盛,又促进了城市和商业经济愈趋繁荣。宋初还改进了以首都汴京(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使之成为“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写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的场景。画卷以全录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十分繁华壮观。这就使得与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以歌唱为特色的词,如同盛唐之诗,蔚为盛兴。</p> <p><br></p><p> 其三是社会背景。1,特殊的社会心理,造就了人们对词的喜爱。宋建国前,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宋朝建立后,面对沧桑巨变、由乱到治的社会环境,人们很兴奋也很珍惜。在这种特殊心理下,词这种适合享乐生活需要的歌唱文体便为人们广泛青睐。2,歌舞升平的世风为词的创作拓展了开阔的平台。当时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持酒听歌、浅酙低唱,是官僚、士大夫司空见惯的消遣娱乐和交际的方式,反过来又强烈地吸引着这些文人,并刺激着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与收集到京师的各地乐工、艺人,相互切磋,共同对词这种歌唱文学,热情而自觉地进行创作,对词的创作、提高、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正是当时士大夫生活的真实写照。3,教坊、歌楼的兴起为词的渲染传扬搭建了载体。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娱宾遣兴、追求享乐的需要,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大城市中都有歌楼妓馆,甚至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妓舞女。同时,因为词属“小道”、“俗乐”,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却很适合市井之民的享乐,这些都促进了宋词更加普遍的发展。4,道经理学的影响,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封建礼教走向完善的朝代,这也使宋人受到了太深的压抑。他们在正式场合过于正统,却在非正式场合追求浪漫、自由和解放,从而以一种压迫下被扭曲的激情去从事词的创作,使宋词得到了“不虞之誉”。5,南北宋交替、“靖康之耻”,为宋词的兴盛繁荣注入了激进剂。宋高宗赵构偏安一隅,使文人们纷纷慷慨悲壮一发于词。后宋金对峙渐趋稳定,江南一带沃土千里,杭州成为著名都市,经济也发展起来,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局面,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沉醉歌舞升平之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使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p><p><br></p> <p><br></p><p> 其四是文学本身发展的背景。诗歌发展到唐末,无论长篇短制,古体律绝,都达到了成熟和完美的境界,作家再难有新的创新和突破,必须找寻另一种文体代之而兴,而词正是代诗而起的新形式。词在晚唐、五代专门摹写闺情,而在宋代,词则成为封建士大夫享乐的重要部分。由于晚唐五代的词境界狭窄,这就给宋代作家留下了充分驰骋才情的广阔天地。他们运用自然而通俗的腔调,表达着真挚而坦率的感情,从而使词的体制也逐渐完备,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多样化,可谓进入了词的黄金时代。当然,前朝废主降臣的流风余韵,对宋词的产生和兴盛也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宋开国之初,来自五代十国的一些擅作歌词的废主降臣,带来了他们特定命运下的伤痕文学,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等。另外还有晚唐花间派词的顺势过渡,这些贵族化的诗词,演变成世风和潮流,也促使宋词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繁荣。</p><p><br></p> <p><br></p><p> 宋词作为宋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其发展繁盛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鉴于词的艺术风格,宋词形成了婉约派、豪放派、花间派三个群体。柳永、李清照、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豪放派的代表是苏东坡、辛弃疾、陆游;花间派是晚唐后期遗留下来的,如温廷筠等。婉约派的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儿女风情,结构深思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豪放派的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形式上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花间派的特点是:主要写男女闺情,内容狭窄。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柳永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宋初词以“小令”独盛,题材狭窄,柳永在词的内容上广泛地反映社会人生,在艺术形式上善写羁旅别情,并发展了“长调”词,语言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受到普遍欢迎,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苏轼登上词坛,为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成为第二个宋词的变革者。他在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在语言上以诗为词,使词脱离音乐的束缚,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并带着他的追随者们朝着词的多极方向发展。</p><p><br></p><p> 宋词在风格的演变上也是十分清晰的:宋初词风绮丽婉约;柳永开拓词的内容,形成婉约派词风;苏轼建立豪放派词风;秦观博取婉约派众家之长;周邦彦讲究并坚守格律;李清照词婉约中带有豪放。</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北宋末年,金国占领了宋朝统治的北方广大地区,大宋江山摇摇欲坠。南宋前期,一批有正义感、有民族气节的文人雅士和士大夫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就汇聚成了文学思潮中的爱国主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是南宋初年的杰出词人,其词婉约清新。在她颠沛流离的晚年的作品中,有意兴阑珊的消极愁绪和感伤的调子,更有强烈的爱国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志士,有“稼轩居士”之称。他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其词慷慨豪放,唱出了处在民族危亡中的一个英雄豪杰奋发激越的恻怀,表达了当时人民反抗女真入侵者的愿望。他现存的词就有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辛词抒情、写景、记录、说理,无往不宜,可以说是当时最杰出的代表性的词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精忠报国”的精神至今为华夏儿女所铭记。其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千古不朽的英雄篇章,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时在激励着今天的人们。岳飞的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真挚。他的《小重山·昨夜寒蛰》、《满江红·遥望中原》,也流传于后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词内容多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杀敌报国的雄心,以及对腐朽朝廷的愤懑。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虽然年迈,但陆游的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奔赴战场,奋勇杀敌,报国之心天地可鉴。他的《诉衷情》、《卜算子·咏梅》等词,虽有悲怨愁绪,更透露出的却是不屈的精神和意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末抗元名将文天祥是一个不能忘却的历史人物,他的名作《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一直激励着后人常抱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虽死无憾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词,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继唐诗之后开辟了抒情诗歌的一个崭新领域,留下了二万一千六百余首丰富优秀的词文作品,造就了一千二百多人的词作家群体。宋代词人之多,词作之丰,是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宋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词是哀怨,是怒涛,是鼓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词是婉约而豪迈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