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课后反思

新希望

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经历分类的过程,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p> 教学重点 <p class="ql-block">1.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能按给定标准进行分类;</p><p class="ql-block">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p> 教学难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span></p> 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 <p class="ql-block">1.让孩子眼睛四处看看,身体动一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因为孩子是第一次到道德讲堂上课,会好奇、新鲜,这些因素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做,提前预防干扰孩子的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2.“找出每一行中的不同”游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通过找不同的游戏,渗透“同类”的知识。</span></p> 新知学习 导 <p class="ql-block">播放学生整理房间的视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一是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素材——班里孩子整理房间的视频,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整理房间让学生理解分类整理的好处,从而引出课题。</span></p> 思 议 <p class="ql-block">此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活动一:</span>按形状分类</p><p class="ql-block">预设1:按颜色分的</p><p class="ql-block">预设2:一堆一堆分的</p><p class="ql-block">预设3:排列整齐但没有一一对应的</p><p class="ql-block">预设4:一一对应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有错到无错,从无序到有序,从合理到优化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活动二:</span>按颜色分类</p><p class="ql-block">让学生自主按颜色分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按形状分类的过程,在这个活动中会又快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活动三:</span>添加一个不同形状的气球再次分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添加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图”变“表”就变,再次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按形状摆出现的几种情况:</p> 展 <p class="ql-block">情况一:没有按要求摆的。(按颜色摆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的:意在让学生明白听清要求的重要性。</span></p> <p class="ql-block">情况二:一堆一堆的摆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设计:这样摆是可以的,如果想知道“每一种形状是多少个”?又该怎么摆更好呢?</span></p> <p class="ql-block">情况三:摆放整齐但没有一一对应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问题设计:这样摆,可以知道每种形状有多少个了,如果想一眼看出哪种形状多?哪种形状少?又该怎么摆合适呢?</span></p> <p class="ql-block">情况四:一一对应摆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归纳总结:这种摆法,是不是既可以看出每种形状有多少个?还能看出哪种形状最多?哪种形状最少呢?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一一对应的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后,学生呈现分类结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方法,只要学生分清楚了每类气球的数量,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再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对比这些方法,感受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从而也让学生感受最优化的呈现方式。</span></p> 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理解图、表也是一一对应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让孩子通过对比,得出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总数不变。使</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们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br></p> 学以致用 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在用的环节有两个练习:一是借助发的奖卡,让孩子举起按一定标准分类的卡片,既起到练习的作用,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孩子把算式进行分类,可以按得数分类,也可按加减法分类,既巩固计算知识,也巩固了新知。</span></p> 拓展提升 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让孩子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设计意图:播放垃圾分类视频的目的,一是让孩子了解垃圾是如何分类的以及垃圾分类的好处;二是让孩子明白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从自身做起,做环保的小卫士。</span></p> 我的思考 <p class="ql-block">  《分类与整理》主要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节课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师友合作中经历对事物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起始于对物体集合的感知,他们对物体数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物体分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基础上的。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摆图形、分类整理图形,在自己动手中感悟分类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整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符合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2.评价机制的利用发挥到了最大化。奖卡的使用,既起到激励作用,又通过让孩子举起按一定标准分类的奖卡,巩固了新知,让孩子又有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3.孩子现场生成的资源得到了及时的展示。利用文件传输现场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生成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具有真实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4.让学生经历了分类与整理中有错到无错,无序到有序,合理到优化的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5.学习的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武羽晨自己整理房间的视频。</p><p class="ql-block"> 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这节课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遗憾之处:</p><p class="ql-block">1.和学生融合的默契度还需再加强;</p><p class="ql-block">2.个别问题的指向性还需再明确;</p><p class="ql-block">3.课堂的节奏还需再紧凑一些;</p><p class="ql-block">4.垃圾分类的视频过长。(课前考虑到了这一问题,觉得不是赛课,又想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就没有压缩)</p><p class="ql-block"> 我想正是有了遗憾,在教学中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上课剪影

分类

学生

设计

整理

意图

形状

孩子

教学

一一对应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