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继续推进汪公潭小学课题《傩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策略研究 》的进行,更好地将傩文化融入小学学科中。3月9日,课题组开展了课题研讨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我校荣幸地邀请到安源区教研室汪早早主任亲临指导,陈风雷校长高度重视本次研讨活动,身先士卒带领课题组成员参加活动。本节课题研讨课《感受傩面具的色彩美》由课题组成员谭亚琼老师执教。通过带领学生感受傩面具的色彩特点,让学生自己彩绘傩面具,加深了学生们对傩面具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深刻领会到傩文化中知惜知德、感恩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通过播放黑白与彩色两段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色彩的美与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还向孩子们介绍了傩面具制作中常用的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以及每种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到了学生们大显身手的时候。看!他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创作傩面具的“美”。</p> <p class="ql-block"> 经过“小画家们”的创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傩面具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 课题研讨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和汪早早主任一起对这堂课进行了研讨。首先是执教老师本人发言,接下来课题组成员们依次表达了各自对这堂课的感受及意见,最后由汪早早主任进行总结评议:</p><p class="ql-block"> 1.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卡通式的小故事进行铺垫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傩面具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2.在学生动手彩绘时,可以适当放低难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3.可以采取看—想—说—分工—合作—交流—展示的课堂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评课结束后,汪早早主任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了如何挖掘本土文化融入课题中,为课题组接下来的工作指引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本篇由萍乡市小课题《傩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谭亚琼供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