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然的书画及其价值

张国兴

<h3>陈天然的隐居地"天然山庄"雪景</h3> <h3>陈天然国画</h3> <h3>2011年12月28日,北京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出现了两件陈天然书画作品。其中一件四平尺书法,25000元起拍,103500元成交;另一件两平尺水墨国画,起拍价30000元,172500元成交,让人吃惊!又过了一期,嘉德再次出现了两件陈老师的书画作品,可明显看出与前一期二作是同一人委托的,起拍价也没变,但这次却皆一槌定音。其中的两平尺国画为我一友三万(不含佣金)元拍下,让我羡慕了好长一段儿时间。<br><br>后从藏友王顺喜口中得知,嘉德拍卖这两期四作皆缘自陈老师本人,第一次的成交结果是按其自定价硬托上去的,陈老师是用他的另外作品给了中间牵线者扺应付拍卖行所得佣金的。第二次陈老师没让人管,成交价便也真实可信了。由此可见书画家的心理期望价与市场接受度往往是有一定距离的,当代书画界的名家在拍卖会上如岀现这种情况大家多也认为是"正常"的。<br><br>在河南二十世纪下半叶本土书画家中,如论综合影响力,谢瑞阶、陈天然、张海三人无疑是最大的,另一位画坛巨子李伯安虽在中国美术史上享有重要位置,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却明显不如他们三位。而他们三人中,谢瑞阶地位和影响最巨却从不卖字画,又加上其视力一直不好,所以谢作传世量极稀,基本上收藏于公私重要单位和实力派收藏家手里。张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书法家协会组织出现后,渐有名气,而后其职务一再高升,书名遂噪,此时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正开始快速发展,画商们也纷纷随波助势,于是张书在社会上的流传量是极大的,价格也与时俱增,可说红极一时,在书法礼品市场上尤俏。<br><br>陈天然则开始是以版画名世的。15岁那年,因几枚图章,他被当时前省会开封的《河南民报》破格录用,黄胄当时画画,他刻板,从此走上了他的版画之路。上世纪的50年代,其木刻《牛群》、《套耙》和《山地冬播》入选全国美术、版画展览,还被送往东欧各国巡展,并选入了《十年来版画选集》。陈天然的版画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之美、田园之美、劳动之美、艺术之美。也正因为佳作迭出,1960年他被调入湖北艺术学院并担任版画教研室主任。<br><br>随着时代的变化,艺术的发展也在变化。由于多种原因,1984年后陈天然停止了版画创作,此时却恰逢书法艺术的复兴,不经意间他又成了书坛的风云人物。在他参与、协助下,1980年河南率先成立了书法家协会(比中国书协成立还早一年)。在他牵头组织下,河南省书画院也成立了,他担任首任院长。1986年,首届"墨海弄潮"书法展和河南书法周在中国美术馆盛大举办,"中原书风"开始名响神州,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地域命名并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的书法流派,陈天然的书法被公认为"中原书风"的重要代表之一。陈书人称"枯藤体",灵感缘自老家黄土坡上的杮子树--雪后初霁的某一天,黑黝黝的杮子树,挺立在白茫茫的大地上,"豪放、粗壮、浑厚,这不就像颜真卿的书法吗?"于是,强烈的黑白对比,苍劲凝重的杮子树干,成了陈天然书法中的意象。<br><br>陈天然虽版画、书法名响四海,但其国画创作亦仍贯穿始终,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味道。九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他先后在巩义、开封、洛阳、武汉等地生活、工作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郑州,回到了老家柏沟岭。"之所以离开大城市,选择乡村生活,是为了专心画家乡的风景。……,我生在这个地方,画画只画这个地方,我的艺术要回到这个地方,最后终老也要死在这个地方!"陈天然对故乡的爱是那么的深沉,以至一回家乡他便写生不停。尤其晚年隐居阶段,他背着画板,拄着拐棍,走遍了柏沟岭的沟沟坎坎。一次,他独自一人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写生,不慎跌到了沟里,动弹不得,幸好被乡人发现。"那个地方平时几乎没人去。我要是死在那儿,都不会有人知道!"陈老师生前笑着对来访的记者说。柏沟岭不过是个弹丸之地,来此地搞创作会不会受局限?陈天然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认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越小,在艺术的创作上就越接近无限。我一生的大部分作品就只画我的家乡,但是小小的地方却隐藏了无限的风景、无限的乐趣,我将这里的风貌传送到世界各地。"一写生几十年,画了几十年,就画不完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老师说:"地方虽然不大,但一直在变化。"一方面,因为水土流失,地形地貌在变;一方面,因为社会发展,生活状态也在变。从陈老师不同时期的画作里,可明显看出时代的变迁。<br><br>论及他的版画、书法、国画各方面的成就和高度,全国各地艺术界的名流、朋友们总是赞誉有加。而陈老师本人却不愿多谈他的书法:"论影响力,肯定是版画最大。但也有人认为我的国画更好,我个人最为看重的也是国画。"他总是强调,自己练字,只是为了画画。他在《陈天然书法》的序言中说:"我学书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陈天然国画》的跋文中,他也说:"书法,是国画用线出神入化的众妙之门。书法不济,怯于落笔,画多拘谨之态。"他还认为,自己从事版画,也主要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他情有独钟的还是中国画。晚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国画上。还是家乡田园,依然诗情画意,有了书法的深厚功底,他的国画线条自然游刃有余。在他的最后隐居地天然山庄里常年展示的作品,大部分也都是国画。他把家乡的风土人情作为自己的刻画对象。黄土、沟壑、树木、牛群……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常的场景,人们习焉不察的日常现象皆可入画,涉笔成趣。恬淡,悠远,简约,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醉人的诗情画意,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处处可见!诚如河南省美协刘杰主席评价:"陈天然通过美术作品着力体现中原风格和中原人文精神,毕生致力于中原画风的凝聚、形成和突破。在包括陈天然在内的一批老艺术家的带动下,近年来河南美术界人才辈出、佳作荟萃,我们永远感谢和铭记他们所做出的贡献。"<br><br>二十多年来,余曾先后得陈天然版画、速写作品三十多幅,后经王顺喜、张啸东二友陈老师也从我这里索回去过近十件。其国画因自重传世量极少,笔者虽数次也遇见过几件却因价皆昂而没敢碰过。陈老师逝后,他最自珍的国画作品开始在厂肆中偶有出现,价位基本上也能让人承受,余便有幸得到了其中两幅,据说皆其家属释出的。陈老师泉下如知,不知将当何想?<br> 2011年3月11日于德宝楼<br>  <br>本文参考资料:<br>1,《守望家园--陈天然艺术研究文集》,荣宝斋出版社<br>2,《陈天然书法》序<br>3,《陈天然国画》跋<br>,<br>陈天然在家乡写生时的照片</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速写</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版画</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版画</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版画</h3> <h3>"天然山庄"门前的柿子树</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书法</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书法</h3> <h3>作者收藏的陈天然国画</h3> <h3>2011年嘉德拍卖陈作结果</h3> <h3>2011年嘉德拍卖陈作结果</h3> <h3>2011年太平洋拍卖陈作结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