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真没钱了?欠债近四百亿,被爆遭“挤兑”,村民们着急了

如东企业家群

<p>欠债近400亿,集体股份遭挤兑,大量人口外流,如果您只看关键词,八成以为又是哪个贫困山区遇到了发展难题。</p><p><br></p><p>然而今天的故事主角,不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恰恰是素有中国第一土豪村之称的——华西村。</p><p><br></p><p>《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新年刚过,江苏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疑遭挤兑,大量村民拿着三年期股份要求公司兑现。</p> <p>莫非,这个昔日的天下第一村真的要凉了?华西村的发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p><p><br></p><p>在早些年,华西村的富裕程度全国皆知。九十年代人均年收入就已超十万,400平别墅是每户最低配置,狂甩30亿建五星大酒店,复制太和殿乾清宫打造小故宫,人口不足两万富豪密集度却在全国名列前茅,旗下210家控股公司,11家上市公司......走在大马路上,要是你卡里没个1000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华西人。</p> <p>▲图源·中国新闻网</p><p><br></p><p>过去啊,很多人分析过华西村的发家历程,什么华西模式,华西精神,甚至五行风水的命理玄学都来蹭热度。但当营销浪潮过后,我们才发现华西的成功原因其实就一条——村长吴仁宝的超前眼光。</p><p><br></p><p>60年代,吴仁宝带村民搞小五金,到手第一桶金200万;70年代,吴仁宝坚持集体经济不分家,10年赚了1000万;91年南方谈话,吴仁宝借2400万囤原材料,反手倒卖挣一个亿;2001年入世,吴仁宝叫停扩张转投金融,避过了第一次调控危机;在第二个十年,吴仁宝又倾力投资旅游,每年揽客超200万......</p> <p>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吴仁宝让华西村的财富一涨再涨,村子规模也一扩再扩,截止到去年,华西已经形成了两个中心村和十一个外围村,累计3.5万人(含外来人口)的新村镇。</p><p><br></p><p>那么几十年下来,华西村到底发展了哪些产业呢?</p><p><br></p><p>三大经济支柱,分别是钢铁,纺织和旅游。</p><p><br></p><p>以钢铁为例:华西法兰,一度垄断日本50%以上的进口份额,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华西扁钢,国内当时唯一通过欧洲CE认证的出口钢材,英国每年五分之一的进口额来自华西村。</p><p><br></p><p>仅仅只是钢铁一项,每年就为华西带来了数百亿的财富收入,但钢铁在华西的总营收中常年不到一半,纺织和旅游的创收能力丝毫不亚于钢铁。</p><p><br></p><p>俗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辉煌时期华西村传统产业的发达,也为华西埋下了今天由盛转衰的伏笔。</p> <p>自2014年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近三十年的“大需求,大基建,奔放式发展”的经济时代落下帷幕,而强关联性的钢材等传统行业也应声倒下。</p><p><br></p><p>以螺纹钢为例:2008年每吨售价5400,到了2019年跌倒了3900,一句话概括:钢铁不值钱了。除了钢铁外,华西村的纺织业也陷入困境。近年来由于人力成本上升,许多纺织厂早已迁出了东南沿海,往西部甚至东南亚转移。</p><p><br></p><p>而苏南在江阴,这里的县域经济发达竞争激烈,前面我们也讲了,华西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吴仁宝的超前眼光。那么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失去了先发优势后,华西纺织业的衰败其实早已注定。</p> <p>那么旅游业呢?</p><p><br></p><p>乍一看那一栋高耸入云的五星酒店依旧亮眼,但2020年的一场疫情无疑给华西来了场晴天霹雳,游客减半,收入腰斩,日子实在是不好过。</p><p><br></p><p>除了外部环境外,华西村的内部也问题重重。原先1万人的小村子扩大到3万多人,虽然整成了13个村庄的大集体,但享受华西集团每年利润分红的,却依旧只有原先的两个村子。</p><p><br></p><p>这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利益团体高度固化,且其他村民的上升空间被堵死,从而使得整个村子的经济失去活力。里面的原因倒也简单:因为固化。</p><p><br></p><p>因此,富裕的人失去开拓进取的动力,只想抱着自己一亩三分地收钱;贫穷的人看不到村子未来的希望,纷纷出去打工。</p><p><br></p><p>那么谁来工作,谁来发展村子呢?招外地人,可以是可以,但同样是打工,我为啥不去机会更多,待遇更好的城里呢?</p><p><br></p><p>所以在分配机制存在矛盾的前提下,华西村的下坡路也就成了必然。</p> <p>不过话又说回来,难道今天我王小帅看到的这些问题,作为白手起家,眼光之牛逼全国数一数二的华西村管理层会看不到?当然不可能。</p><p><br></p><p>从2015年开始,吴仁宝之子吴协恩就开始全面进军金融,医疗,教育,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然而除了在金融方面稍有建树外,其他行业清一色处于无底洞状态。</p><p><br></p><p>因为新兴行业之所以新兴,是因为它的准入存在门槛,雄厚的技术积累,海量的资金投入,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无法立竿见影。</p><p><br></p><p>那么华西村能否完成经济转型呢?我认为困难非常大,最直接的理由:华西村真的没钱了。今年1月25号华西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华西集团预计亏损3.9到4.35亿元,股东户数连续三期下降。</p> <p>什么?你说华西村家大业大底子厚?</p><p><br></p><p>不不不,截止到2018年,华西集团共有资产547.6亿,但其中负债369.3亿,债务占比67.4%。除了房地产行业,如此之高的负债率放在中国任何一个产业都非常不正常。</p><p><br></p><p>因为这预示着资金链即将进入借新债补旧债的恶性循环,最终的结局除了垮掉别无他选。记得雷军不止一次提到过:风口站对了,猪都能飞起来。</p><p><br></p><p>纵观前三十年华西村的成功,毫无疑问是吴仁宝把华西抬到了风口。超前的眼光,精准的预判,我们甚至能从华西村的崛起中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p><p><br></p><p>但是,华西村终究还是那个华西,它不是迪拜,不是上海,甚至不是昆山,因为一夜暴富需要本钱,守江山更要本钱。</p> <p>万余人的小村庄,注定了它的发展天花板,而当它在财富达到顶峰时,又因为体量的原因终究败下阵来。</p><p><br></p><p>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或许在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村镇崛起,但它不可能再是华西。说到底,属于华西的黄金年代,早就已经过去了。</p><p><br></p><p>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p> <p>来源:小帅商业视界&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