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甘蔗•食糖•乙醇

天竺国卿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巴西的甘蔗•食糖•乙醇</b></h1> <div><br></div> 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第二为印度,第三泰国,第四中国,再次是古巴、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1983年起巴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甘蔗种植国;21世纪初以来,巴西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了87%。据统计,近四年来巴西甘蔗种植面积都稳定在996万公顷,而印度只有525万公顷;2020年巴西甘蔗产量为63500万吨,而印度仅37000万吨。可见巴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全球遥遥领先的第一“甘蔗大国”。 <div><br></div> 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物,要求整个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18~30℃,≥10℃积温5500~6500℃;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10℃则停止生长,甚至冻死,所以甘蔗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早期巴西甘蔗种植于东北部沿海地区,后来主产区转移到中南部的喜拉多草原地区。如今巴西甘蔗主要分布在五个州,其中中南部的圣保罗州占59.1%,米纳斯吉拉斯州占9.5%,巴拉那州占8.3%,戈亚斯州占8.1%,而东北部的阿拉戈斯州只占5.9%,剩下9.1%散布于其他各州。巴西是一个热带国家,但各地气候差异明显,是世界唯一的一年有两次甘蔗收获和加工期的国家。东北部蔗区在8、9月下种,翌年9月至再下年4月开榨制糖;中南部蔗区则在2、3月夏末下种,翌年6~12月开榨制糖。所以巴西一年四季均有食糖生产,没有明显的淡旺季区分。 <div><br></div> 巴西甘蔗不仅总产量很高,而且单产也很高,均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巴西甘蔗生产成本很低,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能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b>宿根蔗栽培</b>。我国甘蔗生产一般为1年新植,2年宿根。这样3年周期的甘蔗生产在巴西是亏损的,巴西是1年新植,4年宿根,这样的5年周期生产才可盈利,如果缩短到4年则无利可图,缩短到3年则要亏损。第二是<b>培育推广优良品种</b>。我国制糖企业要求种植糖分高的甘蔗,而农民则要求种植产量高的品种,糖分高低与农民收益没有直接关系。而巴西甘蔗种植园主与糖厂老板是同一个人,因此各种早、中、晚熟优良品种能得以大规模推广和搭配,最大限度发挥优良品种的效益。第三是巴西率先<b>研究甘蔗固氮特性并加以充分利用</b>。不同品种甘蔗的生物固氮能力不同,培育和推广具有强固氮能力的品种至关重要。我国蔗田的氮肥施用量是巴西的10倍甚至更多,易造成甘蔗倒伏和糖分降低,巴西利用甘蔗的生物固氮特性,既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少施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巴西氮肥施用量为60公斤/公顷,钾肥为100公斤/公顷。此外,巴西5年宿根周期后,第六年蔗田轮作固氮能力更强的豆科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第四是<b>酒精发酵液还田</b>。我国蔗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酒精发酵液,直接废弃排放,污染环境;而巴西全部酒精发酵液都作为液肥回施蔗田,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清洁环境,一举多得。第五是甘蔗生产的<b>全程机械化</b>。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巴西绝大部分甘蔗种植园实行生产规模经营,从整地、种植到收获实现高度机械化。据统计,巴西87%的甘蔗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余则为半程机械化,甘蔗种植成本全球第二低,甘蔗制糖的原糖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2100元/吨,为全球最低;折合精制糖也远远低于我国超5000元/吨的制糖成本。<div><br>▼巴西甘蔗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br></div> <div><br></div> 据季羡林的《糖史》记载,一千多年前印度最早制造出蔗糖,现在世界所有国家使用的“糖”字都来源于印度梵文sarkara(砂糖)。后来印度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传到中国、埃及和西方。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种植甘蔗。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后来又传入北美洲,最后传到了巴西。巴西是世界最后一批种植甘蔗的国家,居然后来居上,成为“甘蔗王国”。<div><br>▼巴西的蔗田<br></div> <div><br></div> 根据USDA统计,2018年全球糖产量中甜菜糖占22.5%,甘蔗糖占77.5%。甜菜糖生产主要来自欧盟、美国、中国等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其余国家均生产蔗糖。在当今全球糖业格局中,印度仍然是最大消费国和第二大产糖国。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产糖国,并一直延续至今。巴西产糖量远大于国内需求量,因此出口量也随之跃升为全球第一。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来看,巴西糖出口量在2010~2013年期间一度占到全球近一半的比例。2018年,巴西糖产量占全球的20%,糖出口量占全球的34%,而国内消费量只占全球消费量的6%;印度糖产量占17%,而消费量占15%,所以印度糖出口量较小;泰国糖出口量超过一千万吨,对国际糖市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div><br></div> 巴西甘蔗早先只用于榨糖,后来随着世界石油价格飙升,巴西把生产糖与酒精结合起来,既有部分甘蔗生产食糖,又有大量甘蔗生产乙醇,代替石油汽油用以开汽车,称之为清洁能源“乙醇汽油”,又称燃料乙醇。20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在统一管制下扶持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强制性在石油汽油中混配22%的酒精,1998年后将其配比提高到22%~25%之间,视当年全球糖价高低而定。当糖市旺盛时,多生产食糖,少生产乙醇,降低汽油混配比,反之提高混配比。总的来说,对于制糖、制乙醇企业而言,在相对固定的甘蔗供给量之下,调整制糖与制乙醇比例,成为影响巴西糖产量的关键因素。一般年份,巴西甘蔗制糖比例为35%,制乙醇为65%;最近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压制了巴西燃料乙醇价格,巴西的制糖比难维持在35%水平。有人预计,2020/2021榨季巴西制糖比例增为46%,比上一榨季大幅提升11个百分点。<div><br>▼巴西的蔗田<br></div> <div><br></div> 巴西70%的蔗田属于糖和酒精生产企业,30%属于其他农户,因此企业拥有农业和工业两个部分。目前,巴西拥有432家糖厂和酒精厂,其中251家既生产糖也生产酒精,162家只生产酒精,19家只生产糖。其中圣保罗州拥有196家,居全国之首。举一个例子,圣保罗州的Santa Cruz公司,是一个制糖制乙醇的中型企业。糖厂蔗区面积5万公顷,日榨能力2.3万吨,榨季200天,生产糖全部外销,酒精95%用于国内汽车燃料消费,5%销售国外。甘蔗平均产量80吨/公顷,平均每7~8吨甘蔗可以制糖1吨,每吨甘蔗可制酒精85升,每生产1升酒精产生13升酒精发酵液,全部回田。甘蔗的种植成本为42雷亚尔/吨,肥料费用为400雷亚尔/公顷,约为267美元/公顷。公司机械化收获面积为90%,剩下10%为人工收获。<div><br>▼巴西的蔗田<br></div> <div><br></div> 巴西乙醇生产和利用技术世界首屈一指,每吨甘蔗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2桶石油。巴西乙醇生产成本为0.19美元/升,大大低于美国以玉米为原料的0.33美元/升和欧盟以小麦为原料的0.55美元/升,相比之下,巴西的甘蔗乙醇更具优势。巴西乙醇汽油的价格仅是石油汽油的60~70%,受到大多数巴西车主的青睐。<br> 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燃料酒精生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酒精生产国。1985~1990年间,巴西出售的汽车中以乙醇为燃料的占90%以上,而后随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和糖价攀升,巴西乙醇燃料汽车销量也有很大波动。2004年巴西成功试飞世界首架乙醇燃料飞机,建成世界首座乙醇发电站。<br> 巴西生产的甘蔗酒精分为无水酒精和含水酒精,其中无水酒精以20%~25%的比例掺入石油汽油,作为混合燃料为普通汽车提供动力;自从引入新型混合燃料汽车后,含水酒精(95%)和石油汽油可以以任意比例搭配为混合燃料。目前在巴西任何一个加油站,人们可以随意选择汽油型号。但由于酒精作为汽车燃料的动力效率比石油汽油低30%,所以政府调控燃料酒精的价格比石油汽油低30%以上。近年来由于巴西发现并开采了一个超大型海上油田,石油汽油成本大大降低,使巴西的甘蔗酒精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蔗糖酒精生产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油价和糖价低迷的情况下,巴西的蔗糖酒精产业也处于艰难状态。<div><br>▼下面是世界四大甘蔗生产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柱状图,读者可自行对比(2020/2021年度为预估值)。<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