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缅甸风情 享快乐人生

贺良文

——缅甸六日游 在秋风送爽,大地丰收的时节,忙碌了一个暑假的研究“孙”们,已经将娃娃们送进了学校。忙里偷闲,一帮老哥老姐们,邀约组团去缅甸旅游,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在一个风轻云淡,秋风送爽的日子踏上了旅程。<br>  缅甸是我国的邻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瓦沙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形势恶化,缅甸全国爆发游行示威。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人接管政权,国名由“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 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最大城市仰光迁至内比都。<br>  缅甸人都信奉佛教,佛教文化非常浓郁,佛塔寺庙遍布,是一个金色的国度,有数不清的金塔。故,此次旅行大家也称为佛国之旅。<br>  九月六日下午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从重庆乘飞机直飞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从此拉开了我们这次佛国之旅的旅程,旅途中追逐绚丽的风景,追逐悠然的心境。感受他乡别样的风土人情,开阔我们的视野。经受一个快乐的过程。现将我们几天来的经历,按顺序集结成文。 <p class="ql-block">一、千人僧饭</p><p class="ql-block">  按行程安排,我们的第一站是参观马哈伽纳扬佛学院,感受千人僧饭,千人布施的壮观场面。由于时间安排九点出发,早上有一段时间自由活动,于是我有点时间去感受异国他乡第一印象。走在大街上,没有高楼大夏,没有小汽车塞满街道。空气清新,天空上飞翔着鸽子,电线上站满了鸽子,街道上到处都是飞舞的鸽子,不时见到拿着粮食在街边喂鸽子的人。街上走着的成群托钵化缘僧人,构成了异域他乡的别样风景。宁静中透出田园气息和他乡不一样的风情。仿佛就是走在我们国内的一个比较偏远的小镇上。看着哪满是尘土飞扬中的街边的小吃摊和小贩们摊档,仿佛将我们带回到几十年前哪贫穷的时光。</p> <h5><b><i>清晨大街上托钵化缘的年轻女僧人</i></b></h5> <h5>  <b><i>  清晨大街上飞舞的鸽子</i></b></h5><h5> </h5><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我们准时出发,乘坐的是我们国家生产的宇通二手大巴,随行的除了我们一行二十余人,还有国内随行导游和当地导游,司机和随行提行李和上下车服务的两个“小弟”三人都是穿当地叫隆基裙子的缅甸小伙,我们上下车他们就在车门处安上踏凳,口里说着“宁格哪吧”(缅语:您好!),搀扶每位上下车的游客。半个小时后到了位于曼德勒市乌本桥头的马哈伽纳扬佛学院。据说该佛学院是全缅甸最大的僧院。这里犹如一所僧人大学,学生人数接近2000人。</p> <h5>  <i><b>  笔者与车上服务的两个“小弟”合影</b></i></h5> <h5><b><i>游人等待僧侣出行化食</i></b></h5><div> 缅甸信奉小乘佛教,他们男丁5到19岁间都要经历一段出家的习俗,其经历计入档案,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指标,是今后从政或其他重要岗位的必备条件,僧侣们严格实行“过午不食”和“托钵乞食”,一天只吃2餐,一餐在清晨4点钟,一餐在上午10点钟,过午不食,只能喝水。一般情况下,化缘得到什么就吃什么。鸡鸭鱼肉、水果蔬菜、茶水饮料一样不忌。我们到后,带着零食,随导游来到饭堂前百余米的过道两旁,等待观看和向僧人布施食物。十点随着铛!铛!铛!的三声钟响后,僧人托钵排成两队顺着过道两边的游客,徐徐走来,接受游客的布施,大家纷纷将带来的食品分发在僧侣手捧的缘钵里。僧侣从小到大,依次而来,小的只有几岁,他们男丁5到19岁间都要经历一段出家的习俗,其经历计入档案,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指标,是今后从政或其他重要岗位的必备条件)目睹千名僧人同时化缘和用午餐的画面,确实非常的冲击震撼。大家纷纷有手机拍下了这个场面(禁止用单反相机拍照)以作留念。<b><i><br></i></b></div> <h5><b><i>僧侣依次排队从施舍的游人面前走过,游客纷纷将食物放在化缘钵中</i></b></h5><div><b><i> </i></b>对于我们这些游客而言,这里便成了类似于“表演”的聚焦点,而僧人们,则基本永远面无表情,仿佛外界是不存在的,毕竟这只是他们日常的一顿饭而已,只是不知,每天被如此观摩,他们的内心是否永远心如止水。</div> <h5><b>  <i>全体团员在 蒲甘阿南达寺前合影</i></b></h5><h3><b> 二、历史古城蒲甘。<br></b> 参观马哈伽纳扬佛学院后,下午我们乘车去蒲甘古城,风景在路上这话不假,通过一路的行程,观察到沿途的风土人情。缅甸人口量不大,从车窗外就可以略见一斑,一路很少见到大型的村落,不时见到的都是十几间低矮的铁皮房中夹杂着用棕树叶搭建的草房,偶尔也有两三层的砖房,那可能政府机构,因为上面都有插着旗子等标志,散落在公路两旁或目击所及的河边或塘边的民房多为低矮的棕树叶盖成的小屋。呈浅丘地貌的大地上,是大面积的荒原,仿佛就像非洲记录动物大迁徙的非洲大草原那带野性,原始未开发的景象。车窗外不时出现有金色塔顶的身影闪过,给人的感觉塔比房子多。<br> 经过了四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达了蒲甘阿南达寺。蒲甘是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旅游胜地,位于国境中部,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位于流经缅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族之中心地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是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存的100多座著名的佛塔中,有的洁白素雅、<br> 小乘佛教成为蒲甘王国的主要宗教。据说,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三万名小乘佛教教徒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当他们顺着伊洛瓦底河运至蒲甘时,阿奴律陀国王率众臣前往伊洛瓦底江边迎接,并自己下水将《三藏经》顶在头上游回岸,安放在一头象征国王权利的白象背上。白象托着《三藏经》在蒲甘茂密的森林里行走时,忽然双膝跪地,阿奴律陀国王认为这是佛祖显灵,就在此建造了蒲甘第一座金塔,从此蒲甘开始了延续数世纪的造塔运动。建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一种传统,无论是国王、僧侣还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个最大的善果。人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蒲甘的无数佛塔来自国王、大臣、僧侣、平民……。在造塔最狂热的时代,据西方学者研究,在蒲甘平原上,曾经屹立着一万三千座佛塔。而民间传说中的蒲甘,则被称为"四万宝塔之城",成为12世纪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如今,在荒凉的平原上,还保留有2230座古塔和416所古庙。加上一些残存的遗迹,全部古迹多达5000处。但比起"南朝四百八十寺"来,也还是非常惊人的。缅甸有句俗语叫做"多得像蒲甘的塔一样数不清"。直到今天,新的塔依然有人在建,只是没有古代那么辉煌了。 </h3> <h5>  <b><i>  图为阿南达寺的主塔</i></b></h5><h3> 阿南达寺被称为蒲甘最优美的建筑,整个寺院呈正方形,占地近百亩。院子正中心就是阿南达塔,塔座是印度风格的正方形大佛窟,东南西北面各有一门,门内有一尊高约十米的释迦立佛。在塔座之上屹立着70多米高的塔身,非常高大宏伟。 塔身为浅黄色,外壁上有数千尊大小佛像和佛本生故事的彩陶浮雕,在主塔周围又环绕着众多的小塔、佛像及各种动物和怪兽雕塑。我们到达时正是日落西晒的时候,在阳光照射下,非常的壮观有气势,这座佛塔是蒲甘王朝中期的建筑,据说其建筑工艺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而且建造时融入了缅甸特有的风格,是缅甸第三大佛塔。每天早上,当地人和许多不远万里前来的香客一起朝拜、献花,极具特色。<br> 我们遵循着当地习俗,赤足走在其间,观看这历史的辉煌和寺内善男信女的虔诚,更感受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氛围,有一种心灵的震动。</h3> <h5><b><i>图为观日出地的塔林</i><br></b></h5><h3><b> 三、瑞喜宫塔<br></b> 第三天行程安排是观看蒲甘日出和参观瑞喜宫塔。早上五点我们就出发,去观看日出,可惜太阳公公被厚厚的云层遮挡,而无缘有此眼福,就从一篇介绍蒲甘日出的文章,摘抄描绘日出景象的句子以了心愿吧,--蒲甘的一次日出,可以抵得上童话里的一百次日出,那种奇幻的壮美是地球上的唯一,无可类比。如此美丽的景色就与我们擦肩而过,真是缘分哪!奈何!!!</h3> <br>  随后我们就去参观瑞喜宫塔,瑞喜宫塔又称瑞紫光塔、瑞西光塔,是缅甸著名的四大佛塔之一。位于缅甸中部的浦蒲甘城。由最早统一缅甸的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建造,江喜佗王完成。是蒲甘最古老的塔,也是最壮观、工程最浩大的塔。该塔高40多米,周围环绕着53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狮子雕、摩加罗雕(一种形似鳄鱼的动物)和蟾蜍雕。塔的四面各有一铜停,亭内各有一尊精美绝伦的立佛。 坛台之间的长廊涂釉方砖上,刻有1000幅左右的浮雕。<div>  瑞喜宫塔是蒲甘初期佛塔的典型代表,也是后来缅甸建塔样板,塔顶高耸,带各种装饰,塔周围有无数小塔和亭台,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处颇为有趣,名叫“父子殿”,内中只有两尊雕像,一为父亲,坐于台下,一为儿子,坐在台上。两人都古拙有趣、憨态可掬。此处香火盛旺,我们去时,正直早上八九点钟,见寺庙外不断有当地客车(就像我们在电视上看见那样,小货车焊上栅栏式的车厢,拥挤时两边都吊着人和栅栏顶上都坐上人的那种当地客车)一车一车的拉着朝拜的善男信女到来,他们手捧鲜花或是糕点矿泉水等供品,我们赤足跟随着他们中间,行走在凉凉的石板道上,有一种虔诚庄严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在塔的右侧有一个二十来公分的水坑,由于时间的沉淀,犹如一只眼睛,用手机找准角度,主塔金顶的倒影投射其中,更是神奇。</div> <h5><b><i>内比都大金塔</i></b></h5><div> <b> 四、内比都大金塔</b><br> 我们参观完瑞喜宫塔后回到宾馆早餐,餐后休息,午饭后就启程,按行程安排,去参观位列缅甸第一的内比都大金塔。从蒲甘到内比都也要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内比都大金塔时已经是夕阳西下。<b><i><br></i></b></div> 内比都是缅甸的首都,位于缅甸中部山区的彬马那西侧,距离仰光以北400公里。2005年11月6日,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都到此,2006年军人节正式宣布新都名为Nay Pyi Taw(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内比都原名彬马那,为缅甸第三大城市,面积约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市大9倍多。虽然建都十几年了,我们一路经过时,放眼望去,比较空旷,就像我们国内才规划不久的开发区,到处是四通八达的整齐道路,车辆很少,楼房更少,缺乏一个都市应有的人气,据说很多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正在建设中。 <h5>  <b></b> <b>和影友在内比都大金塔前合影</b></h5><div> 内比都大金塔:又称内比都和平塔,是于2009年依照仰光世<div>界和平塔仿造而成。<br>  下午五时我们到达大金塔,在塔下仰望在高高的塔基上矗立金塔,仿佛来自天外。此处清规颇严,去参观时,要求男人必须长裤过膝盖,女人必须着当地类似于裙子隆基,赤足上塔。实时天空刚刚下过雨,我们大家赤脚沿着高高塔基的层层阶梯登上大金塔,金塔四周是大大的平台,平台用淡雅的瓷砖铺设。我游走在阶梯和平台上,湿漉漉的地板,踩在上面使脚底清凉,仿佛摈弃了世俗的浮躁,还原世人的真善美。立于金塔前方,望着静静地西沉落日,“落日熔金”的金句就闪现在脑海里,宏伟的大金塔映照在金色的夕阳中,让人有无限的遐想。时光在这里停止了脚步,我的心愈加平静,感受着佛法的意境。<br>  大金塔为空心建筑,走进塔的大门,其内部富丽堂皇,中有擎天巨柱,巨柱四面供奉着四尊佛像。人们可根据所祈愿向佛像膜拜,也可轮番向四尊佛像顶礼。大殿周边围绕着多幅浮雕,栩栩如生的壁画向人们讲述着佛祖的故事。金塔内部没有香台,只设功德箱,每尊佛像前的地上铺着地毯作为我们寺庙中跪拜的蒲团。大家行在其中,默默瞻仰膜拜,对佛祖的敬畏由然而生,尘世的烦恼寻得一丝解脱。我们捐了些功德,走出金塔。<br>  大金塔对面就是白象园。白色的大象,非常的罕见,缅甸人都把牠视为好运的象征。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把牠奉为神圣的动物,并视为权利和繁荣的象征。不知是我们无此眼福吗,还是缘分尚浅。我们从大金塔下来后,雨就下个不停,加之天色已暗,大家只得打道回宾馆。</div></div> <b>  五、曼德勒皇宫</b><br> 第四天上午八点,我们又踏上了从内比都回曼德勒的旅途,到中午方才到达。原来我们沿着三个城市转了一圈。 午饭后,我们就参观曼德勒皇宫。曼德勒皇宫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的皇宫,毁于二次大战,后重建而成。皇宫为四方形,金瓦红墙,都是缅式风格,长宽各为2000米,宫殿广场上的房屋层层递进,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住着男眷,西片住着女眷,两部分之间的金銮殿,正中高高地安放着神圣的国王的狮子宝座。宝座的下面的大厅就是国王举行典礼和接见外国使者的地方大厅和宝座之间各族台阶,象征着王权高高在上。宝座后面的内厅供奉着"奈特"——"马哈吉里"的雕像。"奈特"是缅甸的神灵,有天、地、山、水等等的自然神灵,也有家族和部族的祖先,甚至还有奴隶。"马哈吉里"保佑着皇权和皇家的世代安康和繁荣。 <h5><b><i>  大家在旧日皇宫里合影</i></b></h5><div> 皇宫有两个地方必定要到,一个是高33米的瞭望塔,爬上121级楼梯后,便会鸟瞰整个皇宫及曼德勒市的景色。另一个必到地方是博物馆,在这里展出缅甸曼德勒皇宫王用过的物品、少量家俬、相片等等,是唯一可以了解到缅甸历史的地方。<br>由于时间充裕,老天又从炎热的烈日下转为了阴天,大家在皇宫内翩翩起舞,打太极拳,玩游戏。快乐的感染四周的不同肤色的游人,引得大家纷纷的驻足观看。<b><i><br></i></b></div> <h5><b><i>六、翡翠佛塔</i></b><br></h5><h3> 缅甸著名的曼德勒翡翠佛塔位于曼德勒阿马拉布拉,是一座全部用翡翠打造的佛塔,价值连城,非常奢华,据说这座佛塔用到1500吨翡翠,价值11亿美金,它刷新了世界纪录,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昂贵的玉石建造的佛塔。佛塔高约25米,看起来雄伟壮观。佛塔的外墙雕刻着树叶、护身符,以及各种铭文。此外,你还能看到佛祖的玉脚印。宝塔内部的雕刻则更加精美而独特。2012年修建完成,是由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缅族人乌授乃和他的妻子,他们先前发下了宏愿,要用玉石建造一座佛塔,感谢佛祖对天下苍生的护佑。把他们积存了25年的玉石建造了宝塔,终于建成了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翡翠佛塔。</h3> 一进门首先可以看到墙壁上的佛像,头上的一圈绿色都是天然缅甸翡翠原石啊,全身都清晰可见,可以发现其中很多的珍品翡翠。围着主塔的回廊,也是由昂贵的柚木建造,里面的佛教故事,佛像菩萨等装饰都是由翡翠镶嵌而成。 整个佛塔就是一个翡翠博物馆。 <b>七、金色柚木寺</b><br> 第五天的下午首站游览金色柚木寺,实时天气特别的好,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一座古老而雕琢精美的木质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出他的历史久远和厚重。 据资料显示,柚木寺最初位于皇宫之中,是贡榜王朝敏东王和王后的寝宫,也是敏东王驾崩之地。他的继任者新国王为了纪念父亲,将整座建筑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将其变成一座僧院。 其实柚木寺名为宝迦雅寺(Bagaya Kyaung),俗称“柚木寺",应该是曼德勒因瓦古城里面最古老的建筑了,整个寺庙都是柚木结构,悬空建在267根柚木柱子上,寺庙的雕刻十分精美细致,每一扇门窗,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着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图案。图案里有人、花草和动物。人物雕像多半是飞天,花草多为莲座,莲花,莲叶。动物图案则多是猴子和狮子。看过乌本桥的那种古朴,再来看柚木寺的奢华,实在无法想象这两种都可以称为奇迹的建筑是用同一种木头完成的!同为柚木,无论它贵为两三万元一立方米的价格,还是他坚韧的材质、致密的结构,都无法向傻傻站在柚木寺前的我们诠释是什么样的工匠可以用同一种材料完成这两样存在了160多年的木构建筑的经典。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寺庙呈现出一种恬静和安宁的氛围。这些至今不腐不朽的纯粹的柚木材质构筑的建筑、木雕和纹饰,竟然已经历过160多年的风雨侵蚀。我们国家古时候都是崇尚木结构建筑的国家,把缅甸柚木寺与中国的传统寺庙建筑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的话。中国的古寺庙,在外观上通常就先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形体俊美、整齐而不呆板、华丽而不纤巧,大殿结构简练雄伟,庄重大方,但雕琢都没有那么精细。<br>  大殿里面靠近佛像的区域只有男性可以进入,女性是禁止入内的。内殿同样是雕刻艺术的宝库,粗大的柚木柱和华丽的顶板都涂满金漆,衬托着王座上的金色佛像,这也是寺庙被命名为“金色宫殿”的原因。 <h5><b>  <i>在陶都佛塔主塔前合影</i></b></h5><b>  八、固都陶佛塔---世界上最伟大的书</b><br> 从柚木寺出来有,就去相邻不远的固都陶佛塔参观,此时午后的阳光正盛,给我们带来好的视觉享受的同时,赤足走在烈日下的石板上,真是火辣辣。但大家顾不了那么多,几天来看惯了金灿灿金塔视觉疲劳的情况下,蓝天白云下突然出现一片整齐、洁白的塔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不觉得都眼前一亮,精神大振。纷纷找点取景,忘却了脚下的滚烫 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玛若盛是佛的称号。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召开了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最后将结集的三藏经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经的佛塔。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佛塔内墙的每一个入口处,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护门神像的柚木大门。佛塔的四个长廊也都建造得雄伟堂皇,令人赞叹不已。 山达穆尼是曼德勒山脚南面的一块洁白如雪的方阵塔林。中央是一座很大的金塔,旁边还有一座小的金塔。每个塔上的铃铛随着风叮当作响。整个布局,四个方向基本对称,如同一个延绵的白色方阵。 这个寺庙是1866年,敏东王为了纪念被谋杀的弟弟修建了这座佛塔,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在这里也可以看见许多类似固都陶佛塔的三藏经文石碑。坐在这寺庙中央,看这满目的白色佛塔,感觉那满目白色纯洁,使我们的心灵在瞬间得到净化,归于虚空归于淡泊,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是一种自我的放逐,感染心灵的力量。 结束语:几天的缅甸之行很快就过去了,旅途就人生。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也不会因为烦恼心情而停顿。留下我们的快乐和笑声,还有那美丽的风景。享受每一刻的快乐,欣赏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也就是旅途。 第六天归来时 ,飞机飞临重庆上空,已是万家灯火。降落前因机场繁忙,在重庆上空绕行等待机场降落指令时,路过朝天门上空时,笔者从机窗口用手机抢拍了这张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