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林旭,清末维新派人士,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p> <p class="ql-block"> 自幼入私塾学律赋,博学强记,聪慧好学。年长曾随岳父沈瑜庆游武昌,结识赞同维新变法人士陈宝箴、陈三立父子。</p><p class="ql-block"> 1893年回乡参加福建恩科乡试,中第一名举人。1894年到北京参加恩科会试,不中。次年再次赴京参加乙未科会试,又不中,乃入贽于内阁中书。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基于国家与民族的严重危机,开始投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维新变法运动。5月2日,与同试举人“发愤上书,请拒和议”,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p><p class="ql-block"> 1897年入张元济等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增长了西学才干。1898年1月31日,发起并动员寓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等学会互通声息,传播西学。不久,康有为在京组织保国会,他为该会“始倡董事,提倡最力”。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朝廷命四品以上各官荐举人才。翰林学士王锡藩以“才识明敏,能详究古今,以求致用,于西国政治之学,讨论最精,尤熟于交涉、商务,英年卓荦,其才具实属超群”,将他推荐给光绪帝。9月5日,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四人被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在9月5日到14日10天里,上书言事最多,不少变法上谕出自他的手笔。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再次“训政”,他与谭嗣同等皆被捕入狱。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p> <p class="ql-block">部分细节图展示</p> <p class="ql-block"> 李东昇先生自幼酷爱书法、篆刻艺术。从三岁起就在祖父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法,十三岁拜师赵朴初大师门下,又先后得到萧劳、雪祁、周而復等老一辈书法家的指导与帮助。几十年来,在恩师教诲和自己执着钻研之下,遍临天下名碑名帖,书法艺术造诣日深,综合颜鲁公的遒劲,柳公权的筋骨,二王的流畅潇洒,怀素、张旭的奔放和潘龄皋的秀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东昇先生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展出,受到了同行们的赞誉与好评,多幅作品作为贺礼赠与国际友人。特别是微书作品响誉海外,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李东昇先生除了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外,在佛学、儒学、易学、摄影、诗词、篆刻、太极拳、古玩鉴赏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文武双全,博古通今,堪称一代奇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