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载史册令人难以忘怀的年代

陈二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陈二棉(原创)</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79年,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是一个永远载入史册令人难以忘怀的年代。一趟趟军列疾速向中越边境开去。全副武装的56万参战大军以及武器装备,按照指定时间地点到达广西、云南中越边境一线集结待命,投入紧张的战前训练,一声令下,立即出击!</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越南政府追随前苏联,忘图称霸东南亚,驱赶我华侨,侵占我领土,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是忘恩负义的野心狼。为了捍卫祖国尊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打击越寇的嚣张气馅,1979年2月17日凌晨,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正式打响。从广西至云南1300多公里的东、西防线万炮齐轰,愤怒的炮火射向越军阵地,为步兵出击打开前进的通道。</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国军队潮水般地涌入越方阵地,越军丢盔弃甲怆惶逃窜,丢下大量武器和弹药,不到半个月,中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越南受到毁灭性打击,北方几十个城市和重镇一片废墟,成为蛮荒时代。战争是残酷的,我方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取得胜利的同时,大批伤员从前线运回,当时主要依靠担架人抬肩扛、车拉后送,穿行在在崇山峻岭间,难度极大,有的未能及时处理难免出现严重感染,有的则牺牲在返回途中。前线野线医疗所组织紧急抢救,手术白天没做完,晚上接着进行,有时连续几昼夜不能休息。</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从前慢运回各式各样的伤员,太多的伤口处血肉模糊、残胳膊断腿和死亡。尽一切办法保住战友的生命,是每一位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通宵的抢救伤员最后累倒在帐篷里,枕着枪支就睡着了。</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指战员们没有脱过鞋、脱过衣服,伤员后送还会糟到敌人机枪扫射,潮湿闷热的气候,很多伤口长了蛆,有的感染炭疽而截肢,有的则长眠在异国他乡!</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全线停战撤军,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层层掩护回撤,于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胜利凯旋的大部队雄纠纠气昂昂跨过凯旋门。</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对越自卫反击战,狠狠地教训了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但越寇不汲取教训,趁我回撤之时,疯狂反扑,趁机抢占我20多个据点,占领我军事要地,又在我云南一线修筑工事,武装挑衅,一年达1000多次,炮击我村庄,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搞得我农民不能种地,工人不能做工,学生不能上课,是可忍,孰不可忍!</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老山,山峰陡立,其主峰属我国领土,海拔1442.2米,一条中越公路从这里穿过,是国界上的主要制高点之一。这一军事要地被越军占领后,可控制我正面23公里,纵深35公里范围,对我威胁极大,不拔掉这颗钉子后患无穷。为了维护祖国尊严,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拿下老山,决心已定!</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4年4月25日凌晨5时,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了。前线某集团军118团的将士们,在藤萝密布的丛林中秘密潜行。在连续三个晚上的秘密开进、隐蔽接敌中,几千人的行动可以不发出一点声响,不露一丝光亮,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有的战士摔下了山涧也强忍疼痛,摸着黑爬起来又继续前进;有的被蚂蝗、蚊虫叮咬,起了多少包,流了多少血,谁也不去理它;有的被敌人流炮打伤,为了不发出声响,把手榴弹塞进嘴里,双手紧紧抓住泥土,直到牺牲,一声不吭;整个部队不慌也不乱,更不能被敌人发现。</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三天过去了,到了4日28日,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前线指挥部着急了,催问集团军是怎么回事?回答说和一线失去了联系。</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老山战区山高林密,大部分地表被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覆盖,电台联络失灵导致失去了联系。又因携带行装难以攀登,战士们干脆扔掉背包、干粮袋,拉着树藤一步一步艰难行进。</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三天后的凌晨有了一点消息,主攻团八连占领了老山主峰,经过激战,敌人死伤大部。但狡猾的敌人躲进了工事,伺机进行反扑。看着地堡枪眼里冒出的火舌,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把爆破筒塞入工事内,不料又被敌人扔了出来,勇敢的战土们立即又塞了进去,用身体顶住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狭路相逢勇者胜,老山战斗打得异常残烈,有的牺牲后还紧紧抱着敌人,在后续部队增援下取得了最后胜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旗手何天华第一个冲向越军阵地,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前他仍用血肉之躯支撑着军旗插上了老山主峰,成为永恒的经典!1984年4月28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老山,越军苦心经营的老山,被我军一举攻克,又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为了表彰老山作战部队,中央军委授予118团八连“老山英雄连”荣誉称号。</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攻打老山的战斗,是对越防御作战中战斗最激烈的时期之一,也是伤员较多的时期之一。为了挽救每一个伤员的生命,根据总参命令,我军空运救护队在老山前线砚山场站正式成立,由各大军区空运救护队轮换作战,时间半年。从而结束了过去战地救护人抬、肩扛、车拉的旧时代,开创了我军大规模战场空运救护伤员的新纪元。</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最初,前线只开辟了几个简易机降点,随着战争态势的发展就远远不够了,后来又増加到了十几个。哪里有战场,航线就开辟到哪里!哪里有伤员,飞机就降落到哪里!离得近点!再近点!最近的离阵地只有百把米。因直升机均在敌炮火射程之内,而且必须低空在山间飞行,也随时有撞山的危险。重伤员随时需要紧急后送,经常冒着大雨和雷电飞行。空运救护队全天候待命,只要前线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将伤员运回后方。</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山是座雷山,阵地前沿埋设了各式各样的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踩响。所以对越防御作战,以地雷伤为主,其次是枪伤、炮伤。有的伤员需要立即手术截肢,也有开胸的、开腹的、开颅的、清创缝合的……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到了战场上才有更深刻的体会。</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战士们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激励着空运救护队员们,千方百计为挽救战友的的生命而积极努力。</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伤情就是无声的命令,最多的一天出动直升机48架次,从清晨8点忙到晚上10点,挽救了148名战友的生命。战士们高呼“空中救护队万岁!”这是对我们辛勤工作最大的认可和鼓励。</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直升机空运救护,迅速、快捷、方便、高效,而且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降低了战场上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官兵的士气!</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7年5月,北京军区空军空运救护队一行15人在北京组建而成,并开始适应性训练,奉命于5月底之前赶赴老山前线参战。他们是空军张家口医院唐茂军队长。空军北京医院外科主任王先平副队长,麻醉医师于卫江。空军石家庄医院护士王瑛。空军获鹿医院军医陈二棉、唐鹏举、刘振保、王晓慧、王英。护士长黄旭、护士姜善琴、吴晓斌、吴明霞、刘党生。空军灵丘场站郝登林助理员。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妻儿老小,义无反顾地走向前线,走向战场,去经受血与火的战争考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们进入场站的第三天,前线有四名重伤员需紧急运回后方。其中肢体地雷炸伤截肢术后两名,胸腹联合伤、肝破裂一名,颅脑火器伤一名。大家争先恐后上前线,这给唐队长摆了一道难题,最后决定按值班顺序轮流。在王先平主任带领下,王晓慧军医、姜善琴护士,带着大家的良好祝愿,登机出发了。大家在场站默默地等候着,去前方的航线怎样?会不会遇到雷电、云团?会不会遇到敌炮火袭击?队员们在为战友祝福!</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一个半小时飞行,直升机安全返回场站。队员们忙着为伤员检查伤情、包扎伤口、测血压,喂药、喂水、洗脸等。一名截肢伤员大小便不方便,郝登林、唐鹏举背起伤员送往厕所,这样的事情经常碰到,谁赶上谁就主动帮助。中午到了,后勤组的队员们把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伤员手中,喂到口中,像照料自己的小弟弟一样,只怕他们渴着了,饿着了。看到这样天真可爱的战士,打心眼里感到可亲、可敬!为战友服务是应该的,也是光荣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转机场需要为直升机加油、充电;伤员在观察室短暂检查治疗休息后,继续登机运回后方医院。伤员为祖国献身,我们为伤员献爱心,战地歌星吴晓斌热情地为战友来一首《血染的风采》,战友们听得入了神,并报以热烈的掌声;男高音刘振保一首《小白杨》,唱出了战士的心声,唱得战士们笑了,笑得是那么甜。一名伤员动情地说,除了我妈妈,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这么精心的照料!</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前线某部卫生所长高血压病多年,突发瘫痪、神志模糊,血压高达210/140mmHg,诊断为脑梗塞,病情险恶。据文献报导,收缩压超过180mmHg为空运禁忌症,但不运回后方随时有生命危险。这次唐茂军队长亲自带队,我和姜善琴、刘党生护士守在担架旁,每5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并给以吸氧、应用镇静剂、降压利尿剂,使血压降至180/110mmHg,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病人安全运回昆明总院。虽然担了些风险,但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突破禁区也是值得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个阴雨天下午5点多,空运救护队已是第四次运回伤员,但前沿仍有8名伤员,潘明奇机组立即起飞,这时突然来了一片低云,把飞机围住,丢掉了地标,四周是山,不远处是越南境内,撞山,飞出国境时有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不能飞出国界。他们立即调出当地电台频率,利用广播信号导航,找到了地标,飞向机降点,接回了伤员。</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伤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名左下肢炸伤截肢术后脑脂肪栓塞伤员,深度昏迷,呼吸困难,己行气管切开,生命垂危,急需运回后方医院抢救。我和郝登林助理,唐鹏举军医,王瑛、刘党生护士一同登机前往,运送途中医护人员为伤员不停的吸痰、吸氧、输液、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经过2个多小时飞行,安全运回后方医院。前线将士无比激动和高兴,专程赠送锦旗一面:”救死扶伤,情系南疆”。此时此刻,前线后方战友的心连得更紧了!</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中越边界地形复杂,山高、沟深、林密,云多、雨多、雷电多,空运救护最大的危险在于,除了敌人炮火袭击,遇上雷电和云团,也会机毁人亡。为了抢救伤员的生命,低空飞行,绕开云团,担点风险也是值得的。有一次,伤员登机后刚起飞,敌人的一枚炮弹突然射了过来,落在了机降点不远的稻田里爆炸,多么悬啊!</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前线流传着”四百里雷雨闯单机”的故事。一天,三名重伤员急需运回昆明,由于航线上有雷电,起飞一再推迟。当看到伤员打着吊针、吸着氧、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时,机组再也坐着不住了,飞!坚决起飞!已是晚上8点多了,天下着大雨,机长汤怀礼带着救护队员起飞了。飞机爬到4300米才出了云层,可是伤员出现严重的高空缺氧反应,无奈又被迫钻入云层,发现一条云缝,借着闪电光亮,经过一个半小时奋战,飞行200多公里,终于到达昆明上空。</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战斗英雄盛其顺在信中说:“我身上负伤40多处,并已严重感染,要不是空军及时派飞机抢救,我早就没命了。空运救护队救活了我们连30条生命,我们全连向空军致敬!”</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9月的一天下午5点时分,刚运完一批伤员返回驻地,前线来电,有一名重伤员昨天在战斗中子弹穿过左腿股动脉、股静脉,严重失血性休克。经10多个小时抢救血管接通了,但吻合的静脉仍不通畅,肢体越来越肿胀,急需后送。但血管早期修复术后空运救护易造成再次破裂,机上没法抢救,但在前线只能会使肢体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败血症导致死亡。情况紧急,队领导当机立断,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由王先平、刘振保、王英、于卫江组成了强有力的外科队伍,护士长黄旭、护士吴晓斌一同登机前住。伤员仍昏迷不醒,呼吸急促,心率150次/分。队员们立即用夹板固定伤员肢体,输血、输液、加压给氧,年过半百的王先平主任,用双手托起伤员头部近一个小时,以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军医王英趴在机舱里用双手夹着伤员大腿,以防止血管膨胀造成破裂出血。一直到晚上8点多钟,终于把伤员安全运回昆明总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陆军、空军医护人员在前线争分夺秒紧张地交接伤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空运救护精神,在前线广为传颂。</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直升机不时在一线低空盘旋接送伤员,战士们说:“听见直升机响,我们胆子就更大了,看到一血升机来,我们打起仗来就什么也不怕了”。空运救护队被前线将士们誉为“空中救护神”!</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一次,俞运悟机组去一个临时机降点运三名伤员,机降点选在一个篮球场上,可中间停着一辆汽车,四周是树,无法降落,飞机在空中盘旋,心如火焚。唯一的希望在球场边的蚕豆地了,但也只有40米见方,呈斜坡状,周围是30米高的树木,飞机要从100米高空垂直降落。通常垂直降落不能高于10米,现在是100米,能不能安全落下去?能不能垂直拔起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俞运悟凭着过硬的技术,屏住呼吸,手把油门,眼晴死死盯住仪表,60米、30米、20米、10米,指针终于指向了零,俞机长才长出了一口气。降落场上一片欢呼,后舱门打开了,但飞机重心在向后移,不好!飞机在顺着斜坡向下滑动。在千钧一发之际,俞运悟手疾眼快,一下子又把飞机拉了起来,再次降下去。伤员抬上了飞机,飞机拔地而起,成功了,成功了!人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战士们使劲地向空中挥手,送行,致敬!</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陈二棉军医在机上为伤员细心检查诊疗,确保在空运途中不发生意外死亡和医疗事故,这也是空运救护队多年来保持的不败记录。</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老山前线地处高原,刚到前线总感到没有胃口,吃不下、睡不着、头昏脑胀,这不是高原反应吗?一个个明显瘦了下来。王英军医魁梧的身材,不到一个月体重减了20多斤。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每天坚持出早操,长跑10公里,没有一个人掉队,还坚持轮流帮厨做饭。王英的儿子出生了,他未能守在妻儿身边,只能在前线默默地为她们母子祝福!</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有一次长跑途中,唐茂军队长突感一阵心慌、头晕、口干,差点倒下去,助理员郝登林赶紧扶住。唐队长望着田里的黄瓜,多想吃一口,但军队有纪律,他没有这么做,硬是坚持着跑下来10公里路程。还有一次在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起,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浇头而下,荒郊野外,无一处人家,无一间房屋可以藏身避雨,大家索性冒雨一路小跑,浑身湿透了,脚下半尺深的水,一个个像落汤鸡。就在将要返回驻地的时候,雨停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老天爷很像在故意和我们作对。</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队所居住的简易钢架房,顶上一层石棉瓦,土砖墙,四下透风,白天太阳烤,犹如蒸笼,室温高达40多度;晚上蚊虫咬,老鼠闹,想睡也睡不着。蚊子足有5公分长,老鼠有一尺多长,成群结队,而且会爬树、上墙、游泳,你去打它,一下子爬上了房梁,或跳进了水塘。有一天,大王英想了个高招,把洗衣机里装了半桶水,上面盖了一张报纸,再放上吃的,到了半夜,老鼠经不住诱惑,终于落网了,扑通一声掉入水缸中,大家一齐将其从水中捞出,挂在树上,倒上汽油点了天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居住在我们对面钢架房内的女同胞就更惨了,她们买的小吃,装在书包里,老鼠把书包咬破;装在衣服口袋里,老鼠把衣服咬破,买了老鼠夹子形同虚设。后来她们也想出了绝招,干脆把小吃放在洗衣机里。</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白天,一只只老鼠在房梁上窜来窜去,视若无人。睌上,成群结队爬上桌子,爬上床铺,听见老鼠叫谁也不敢吱声,吓得把头捂了起来,甚至老鼠从被子上、脸上爬过,也不敢动一下,有的竞被老鼠把脚丫子或耳朵咬伤。</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到了前线,队员们始终是紧绷两根弦,一根弦是随时准备冒着敌人的炮火上前线运送伤员;另一根弦是时刻警惕敌人特工偷袭。越工曾叫嚣:“打死军长,活捉政委,消灭空运救护队”。</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一天夜里,女队员们都已熟睡了,军医王晓慧在睡梦中突然大喊:“抓特工!快抓特工!队员们一下子一惊醒了,护士长黄旭一骨碌爬起来,打开灯,来到晓慧床前问道:“特工在哪儿?”晓慧睡眼蒙胧地说:“在东边,在党生床边。”护士长一个箭步跨到刘党生床前,把床上床下看了个遍,一个外人也没有。</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护士长又着急地问到:“晓慧,你是不是在做梦啊?”晓慧坐了起来,坚定地说:“不是,有特工,快!”此时,年龄最小的刘党生,被她吓得双腿像灌了铅,动也动不了。等大家都醒过神来,把室内看了个遍,也没看见什么特工,才知道晓慧在说梦活,惊恐万分的心总算放了下来。</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真是日有所思,夜有听梦。护士长幽默地说:“晓慧,你的警惕性还蛮高嘛”!护士刘党生风趣地说:“晓慧,你以后可要少做这样的梦,要不然会把别人吓得丢了魂”!</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机长汤怀礼刚到前线一个多月,父亲就去世了。他没告诉领导,把悲痛深深地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空运伤员的战斗中去。汤怀礼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完成任务后,他来到父亲坟前,献上一杯酒愧疚地说:“爹,我来晚了,但儿子在前线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您在九泉之下,喝下这杯酒吧……”</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待机室里,我来到一名胸腹联合伤战士身边攀谈起来,从战地卡上可以看出,他叫安全友,是我的河北老乡,今年21岁。他感叹地说:“在6月1日的线斗中,我胸腹部被炮弹炸伤,肠管脱出,流血不止,昏死了过去。为了把我从阵地上救下来,班长和我的两位老乡先后都牺牲了,我真难过!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早日养好伤,重返前线,为战友报仇!”多么好的战士啊!</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还有位叫唐湘的小战士,年仅18岁,入伍刚15天即上前线参战,在一次反偷袭作战中机智勇敢,英勇顽强。就在晚上九点多钟,他发现几名敌人偷偷摸过来,小唐在隐蔽中当两名敌人离自己只有五、六米远时,他果断扣动板机,两个连发,仅用4发子弹,将敌人击毙,在战友配合下,前后仅用6分钟,打得敌人败下阵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这时小唐也负了伤,小肠、膀胱被打穿,尿道也不全性断裂,排不出小便,经前线紧急抢救后转后方医院治疗。伤情刚好转又积极要求重返前线,此次因排尿仍有因难,再次送回昆明总院。他的战绩上了前线的《胜利报》,上级给他荣记了二等功。他的影集里夹着一张《胜利报》,刊登着他的战斗事迹,他说到其它可以不要,这份报纸可不能丢!多么朴实的战士啊!</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次空运途中,有位双目失明的伤员,听到护士的呕吐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举到护士面前说:“大姐,我看不见,但我听见了,你吐得很厉害,快吃块糖吧!”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令人难忘的场面,久久激荡在我们的心怀。</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人说世界上最深的是海,但我们说比海深的是情、是爱!我们和伤员素不相识,在保卫祖国南疆的神圣大目标下,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同志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队,先后轮换了十几批,机组轮换了几十批,挽救了数千名伤病员的生命,筑起了一条南疆空中生命线。空运救护队多次立功受奖,并出席了当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军英模代表大会,空运救护队被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们在完成空运救护任务的同时,还录制了《空运救护训练》专题片,为将来我军战场空运救护伤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八一前夕,北空后勤部慰问团卢其贵政委、何让科长到前线慰问,带来了后方首长和战友们的亲切问候。与救护队员一同乘座直升机到前线野战医疗所视察空运救护工作并体验生活,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安慰和鼓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队是空军唯一的参战队伍,建军节前夕,空军司令员王海专程到老山前线视察,听取了空运救护队的工作汇报后,高度赞扬了救护队员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赞扬大家为空军争了光,是全空军的骄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建军节过后,北空司令员刘玉堤到老山前线慰问视察,代表后方首长和战友向大家问好!为救护队取得的每一点成就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称赞北空救护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医术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敢打必胜的战斗集体。勉力大家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与全体空运救护队员合影留念。</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线战壕里,每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有时三天也吃不上一顿热饭,只能吃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喝水也十分困难,军工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向阵地送水、送饭、送作战物资,有的却牺牲在半路上。战土们日夜坚守阵地,守护着祖国每一寸土地不受侵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尤其是在猫耳洞里,直不起腰,伸不直腿,而且潮湿、炎热,根本穿不住衣服,只是腰间系一块三角巾,有的战士牺牲后就是这样抬了下来,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真是无私奉献!</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战士,老山阵地才牢牢地控制在我军手中,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让!寸土不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北京军区空运救护队,在老山前线战斗了六个月,顺利完成了数十次起降,为挽救伤病员生命、鼓舞官兵士气、多打胜仗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有6人火线入党,9人荣获三等军功勋章,受到了前线指挥部的通令嘉奖。</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半年来,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成功地挽救了数百名伤病员的生命,无愧于”老山雄鹰”的崇高赞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国庆节前夕,队员们有幸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瞻仰,为烈士们点上一支烟,敬上一杯酒,向为国捐的英烈们致敬!向所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礼!</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前后持续了10年。战争的胜利和今天的和平环境,是百万参战大军和上万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血染的风采!</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一年一度清明节到了,烈士陵园前来悼念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这些幸存者再次为战友上一炷香,点一支烟,倒上一杯酒,亲爱的战友们,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永垂不朽!</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0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去,但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所谓的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军人为战争而生,白衣天使是战士的守护神,我们选择军人、军医职业今生无悔!若有战,召必回!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还可以抬担架,救伤员,革命者永远是年轻,我们永远是共和国军人里的一员!</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陈二棉原创作品,感恩您的阅读!2021年3月1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