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下了一招臭棋(读史笔记)

西江月

<p class="ql-block">张国焘是个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是学历高。北大毕业,精通英语俄语。那时的北大可不是如今的北大。如今扩招后的北大有几万在校学生,张上学时北大只有几百在校学生,皆人中龙凤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党内资格老。国焘协助李大钊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召开一大时,他凭此资历,成了一大主持人,并指定润之公担任会议记录。一大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共首届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相当于后来的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能力强。红军时期,润之公带出的红一方面军,国焘带岀的红四方面军,是最强大的两支红军队伍。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岀发长征时,有8万余人;红四方面军从四川出发长征时,也是8万余人。一方面军名将如林,四方面军亦如是也。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洪学智、韩先楚、陈锡联、陈再道、苏振华、王近山、秦基伟、李德生、刘华清,皆岀自国焘麾下。润之公在一方面军威望很高,国焘在四方面军亦如是也,人皆称张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话说,在党内,配当润之公竞争对手的,惟国焘一人耳。套用《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一句台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给过国焘机会,那是在一、四方面军川西会师之后。是时,从江西走到川西的一方面军,因万里征途的损耗,只余1万多人;而从川北出发的四方面军的长征才刚上路,仍有8万人,兵强马壮。张以此为资本,向中央要权。看在四方面军8万人的份上,中央为求团结,对张作了迁就。周公相忍为党,把自己的红军总政委一职让给了国焘。随后,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北上,张也举手同意了。于是红军分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右路军为一方面军主力加四方面军一部,与润之公和中央其他领导同行;左路军为四方面军主力加原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由张率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假设,此时张遵行中央决定,北上不变,一、四方面军携手同至陕北苏区,那情况会如何呢?须知战争年代是讲究山头实力的。那么以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8:1的实力之比,军委主席一职就如同此前总政委一职一样,大概率会属国焘而非润之公。须知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战争年代军委主席或军委会委员长才是实际上的一把手。蒋介石直到1938年才成为国民党总裁,润之公直到1943年才成为中共中央主席。但蒋早在1928年,润之公早在1936年就分别以军委会委员长或军委主席一职成为国共的实际主事者了。如果张任了军委主席一职,以后的历史,可能就会是另一种写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张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过草地时他下了一招大臭棋:就在红军快走完草地时,张突然违背此前他自己也同意的中央北上决定,以总政委的身份命令全军南下,要“打到天全吃大米”。因为他在四方面军中有威望,整个四方面军,包括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一部,得令后即掉头再过草地南下。而和中央在一起的一方面军主力则坚决执行中央的北上决定,跟随中央继续北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岂知张要南下吃大米,纯系一厢情愿。四川军阀在百丈关拼命阻击红四方面军,致使红军损失惨重。南下碰壁,不得已又回头北上。主帅不明将士苦。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只过了一回草地,而四方面军则过了三回草地,致使大量减员。到达陕北时,四方面军仅余4万人。后来西路军2万多人又败于马家军,只剩400多人到达新疆。至此,原8万人的四方面军还剩一万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张带着四方面军在草地上走来回时,中央和润之公率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苏区。虽只剩7000多人,但又有了根据地,再有陕北刘志丹红26军、先期长征到达陕北的徐海东红25军的加持,一方面军实力达到一万多人。又东征山西,扩红筹饷,打了阎老西一次秋风,回陕时兵力超过一万五千;且与驻陕张学良杨虎城部罢战和解,并得到张杨接济,生存环境大为改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当张国焘率仅剩一万多人的四方面军疲惫之师与润之公再见面时,他已蔫了。加之二方面军任弼时贺龙也坚决站在中央和润之公一边,张就得要为自己曾经另立“中央”的罪错买单了。国焘张狂时另立“中央”,纯属脑子进水了。当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重大事务均需共产国际批准。共产国际不认可,你张国焘“另立”有个毛用呀?亏你还是超一本北大的毕业生,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国焘在延安当然要挨批了。四方面军将士也渐渐觉悟。国焘大量掉粉。他曾经的一些爱将,如许世友陈锡联等,后来终身都成了润之公的铁粉。而润之公呢,也不对四方面军将领另眼相看。即使后来在他疑人最重的十年之乱中,四方面军出身的许世友、陈锡联、李德生等,都被委以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张后来出逃,倒不是润之公逼走的,而是王明吓跑的。张王一向不睦。抗战初王明从苏回国途经新疆时,把张的爱将、历经千辛万苦与李先念一起把西路军残部带到新疆的李特和黄超打成托派,杀掉了。回延后,王将此事知会了张。张闻后惊出一身冷汗。他也是肃过反的人,他也曾经以肃反的名义杀了四方面军将领许继慎、曾中生等人,他知道这把刀子的厉害。已是孤家寡人的他,生怕王明的刀子再砍向自己,于是出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招走错,满盘皆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那国焘,晚年落寞于加拿大养老院,拥被枯坐,遥望大洋彼岸万里江山,遥想壮岁当年金戈铁马,是否后悔南下分裂那招臭棋?若是,能不老泪纵横,叹息再三乎?</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草于2021年3月1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