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荣耀 <p class="ql-block">"家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可见,家风潜移默化,影响至深。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谢晋元家族,领略他们在传统家风影响下,谢氏家族相继走出5个黄埔生的传奇故事。同样,这在全国或许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谢氏家族祖屋</p> <p class="ql-block">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故居,位于广东梅州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由其曾祖父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共计23间,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故居座西朝东,为沙灰瓦木结构,三幢合面两门楼的平房, 两座大门分别为"儒林第"和"荆树居"。2013年,该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晋元、谢晋通、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三兄弟二侄儿从小在这出生成长,后来都成为黄埔军校生。</p> <p class="ql-block">谢晋元将军</p> <p class="ql-block">一门五黄埔</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将宅第命名"儒林第"和"荆树居"?这其实体现了谢氏家族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家风。就是希望这里能多出读书人,多出文化人。谢氏家族后人们秉承着这一家风,重视对后辈的教育,无论家境多么贫寒,都坚持送儿子上学。</p> <p class="ql-block">故居"儒林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05年4月,谢晋元出生在故居“儒林第”南幢。在这里他渡过了童年时期,自小接受了客家人勤劳勇敢、爱国爱家的传统教育。1917年、1919年, 谢晋元以优异的成绩相继考上了“三圳公学”(现为晋元中学)和省立梅县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读书,后考上了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教育。大学毕业后,谢晋元携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span></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守军进行反击,“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谢晋元奉命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市区苏州河畔四行仓库,击败数万日军的轮番进攻,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四行仓库保卫战雕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41年4月24日,因叛徒出卖,谢晋元惨遭杀害,时年36岁。逝世后上海各界举行谢晋元遗体殡殓仪式,前往吊唁者达30万余人。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蒋介石誉其为"精忠贯日"。2014年,谢晋元将军和“八百壮士”一起被民政部列入抗日英雄群体名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谢晋元的英雄气概,深深影响了同门兄侄。他的堂兄弟谢晋通、谢晋荣和俩侄子谢汉勋、谢汉忠后来也相继考上黄埔学生,成为革命军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谢晋元故居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26年,同是广东大学毕业的谢晋通,跟随堂兄的步伐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后参加了北伐战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其后的十多年里,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叔侄三人以晋元、晋通为目标,也相继考上了黄埔军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都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为保卫中华民族与日寇展开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谢氏家族一门走出5名黄埔生,特别是出了谢晋元这样的彪炳千秋的抗日民族英雄,其实不是偶然。除了历史原因,还与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及家庭教育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向这样的伟大家族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