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宁夏河东长城是我走长城以来走的比较早的一段长城,当时计划比较粗略,沿线古堡长城选了几个代表性的,走一个隔一个,完成了灵武横城长城、清水营、兴武营、铁柱泉、长城关、花马池、盐场堡等古城、堡的探访,认为这些就能对东长城墙有个基本了解了。</p> <p class="ql-block"> 上个月偶遇一学识渊博的唐老师建议:“宁夏河东长城除了你走过的那些,还有安定堡古城、高平堡、英雄堡、毛卜喇堡、天池子堡等古城堡。每一个城、堡、峰墩都有它的历史、文化和故事。特别是安定堡建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是深沟高垒长城沿线上的一座重要城堡,历史悠久长城文化深厚。1697年3月,康熙平定噶尔丹进入宁夏地界,由花马池前行,安定堡也是他的驻跸之地。知名度很高。建议你应该探访一下”。</p> <p class="ql-block">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完老师建议,决定重走河东长城。恰遇2021年的第一场雪普下宁夏川,3月1日雪过天晴,为探访雪中的长城,驱车安定堡。高速无雪,车轻人悦,两小时路程导进安定村。</p> 沙漠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向阳的地方雪已化,露出沙的黄色,黄白两色绘出了沙漠美丽的图案。银装素裹的几个农舍散落在大地之中。远处耸立着无数的风电轮叶,在碧兰的天空中分外妖娆。天地茫茫,看不出附近那有古城遗址,幸遇本地村民车辆,拦停询问,方知村东北两公里处。 按指引路线,首先来到村北高坡梁上一个烽火台。烽火台前残雪的沙漠上引人注目的立着一排园型字标语:长城内处古道边,囗草囗连天。缺失的那两字猜了一下,应该是芳和碧吧,是人们常唱的歌词“芳草碧连天”。 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之为料马墩(有称瞭马墩)的烽火台前,躺着一块摔成几块的汉白玉文保碑,半掩在黄沙之中,碑虽裂缝较大,但仔细辨认还能读清其内容。绕烽火台察看一圈,在结合碑文,我们知道这是安定堡村三号烽火台。位于盐池县王乐井乡牛记圈行政村安定堡自然村,安定堡城址北侧600米,所处地势较高。有围墙,围墙用黄沙土和黄沙土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0.15米,墙基残宽为2米。东、南、北三面墙体外侧地势较低,边长30米。 烽火台成方锥台体,黄土夯筑而成,土质较纯净。夯土层厚0.19米;烽火台底部边长15米,顶部凹凸不平,边长6米,台体高8米。四壁受雨水冲刷后塌毁较重。东壁和北壁裂隙、坍塌较为严重,底部有较厚的夯土堆积。西部和南部有较多的风蚀孔洞。根部掏蚀凹进,保存较好,形制基本完整。有认领保护者,高万东、陈静。 看到认领保护者,我知道这是盐池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盐池县境内长城本身的特点和长城保护工作的特殊性,向全国公布长城认领保护的暂行办法。这份办法规定,凡是热爱长城的单位、企业、集体、个人,都可以认领保护长城。我本人也积极响应,加入了盐池县长城保护学会,按规定交了认领费。 回来后向盐池长城保护学会群反映碎碑一事,得到的解释是风吹的把周围的沙子涮开然后就倒了,有历史记载为证:明嘉靖九年五月,齐之鸾、张大用和朱观在安定堡附近试筑边墙,随筑随塌。后掘沙丈余得土,又在百里之外挖泉引水浇灌,这样才把边墙筑成。现在的人没学古人的经验,把石碑立在沙土里,自然也是随立随倒。这说明,古人筑墙艰难,今人立碑不易,保护长城之路任重而道远。 按公路旁旅游景点路标驶到古城南门。这里是丘陵地貌,从公路上看长城和古城与沙丘混为一体,只有下到城墙下,才能看出这里曾经是高大宏伟的古城。近观安定堡的堡墙,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这古城墙不少地方早已经变成了陇状。可是又一想,夯土的城墙历经数百年的侵蚀能留存到现在这样已经实属不易,因为此地毕竟是处于风沙最凶猛的地段。 步入古城,城内面积很大。南门已成豁口,瓮城门址残毁不存。安定堡四面墙垣、角台及马面均用黄沙土夯筑而成,现在坍塌积沙成斜坡状。只有北墙西段有两小段有耸立之感,北墙中部有很大墩台,形制尚在,应该是北关城楼遗址,似乎告诉来客这里曾经的辉煌。 堡内杂草丛生,芨芨草可没羊群,十分荒芜。地面遍布残砖碎瓦,房屋基址已被挖毁。地面高于城外地面,地势东高西低,东南角地势相对较高。寻视一翻,无古井遗址和驻军生存遗迹。 沿着城墙外侧巡视一圈,圮塌的城墙土坡上,到处都是残砖瓦砾镶嵌在白雪之中,黄色的芨草杆顽强从砖瓦叠塞外仰望天空。墙外侧和内侧基本一样,游人可踩着砖石土堆登上城墙。安定城原本是由砖石包砌,俗称砖包城,在宁夏,砖包城可是重要城池的标配啊。 据说是20世纪60年代城砖才被拆除。城墙风雨剥落数百年,尤其是城砖被剥离后,城墙土胎损毁得更快。现在既是要保护也是难上加难,唯一的办法像花马池古城重新包砖了。那样不但成本太高,修出的的古城也不伦不类了。 从古城出来,移步南门口杂草丛中一个新修的凉亭,走近看竞然是一个井亭,无名。井水位很高,有1米深,旁边放置打水桶,设有导水槽至饮水槽。井水清澈,应是古堡军民饮水之处,现在饮牛羊之用。 东长城上的水源,据魏焕《巡边总论》记载:“达虏依水草为居,花马池东南一带,唯铁柱泉有水,又东南至梁家泉有水,又东南至甜水、红柳、榆树等泉,史巴都韩家、长流等处有水。总制刘天和提议铁柱泉筑城,梁家泉筑堡,甜水泉、史巴都等处筑墙。一时水源俱各俱守,贼无饮马之处,诚百世之利也。” 这个水源在长城以内和古城南门口,也应该是被守之井。难得的是当年那些有记载的水源经过几百年的沧桑现已无踪可寻,如最著名的铁柱泉在明代还是鞑靼入侵的万人饮马处,到了清中叶就逐渐的干涸消逝了。而安定堡的泉水至今还水源旺盛。不仅深深感叹:“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观完泉水亭,向西出路是一个长城豁口,保护长城的铁丝网前立一黑色文保碑,正面标明三个大字“东长城”,背面为长城简介。阅读之后增长了不少知识,东长城是宁夏境内中东部区域修筑的长城防御设施,走向东起于盐池县花马池镇,西止于兴庆区横城村北黄河岸边、在灵武市清水营东分为内外两道,习惯上称之为“头边边”与“二道边”。“二道边”即外长城又称河东墙,俗称河东横城大边,成化十年(1474年)修筑。自黄河嘴起至花马池止,长193千米。 头道边即“内长城”,又称“深沟高垒”,嘉靖十年(1531年),兵部尚书王琼奏筑,自横城至花马池止,长180千米。现存墙体35段,墙体沿线敌台376座,铺设15座,烽火台27座。品字窑一处。 这里长城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工程就是长城保护网。有2米之高,绿柱绿网高大细密,安装隔离和保护效果很好,人和牛羊根本无法进入防护区内,在长城沿线也成了一道风景。看得出盐池县对长城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相比走过的其它长城的保护措施认真踏实很多。 向西上公路,公路右侧新建仿古建筑,本以为是长城博物馆,开车进去一看原来是游客接待中心且空旷无人。扫兴之余掉转车头开到南边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杨堡管理站安定堡管理点。与值班人员交谈后才得知,游客接待中心对面那个粗糙的不起眼的四方围墙是微缩安定堡古城。 回到游客接待中心,看着这个微缩安定堡古城,为盐池文化旅游局的创新所感叹,虽然城堡除了残墙其他已消失殆尽,但有了这个微缩景观古城,也能直观的认识古城原貌。再通过景点介绍,使游客全面深入的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 安定堡建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是三边总制,兵部尚书王琼奏准,齐之鸾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督修的深沟高垒长城沿线上的一座重要城堡。城堡东西429米,南北约290米,门南开,有瓮城,北墙正中跨腰墩,其东、西、北三面有长城墙体环绕。四面墙垣、角台均用黄土夯筑而成,墙垣外侧原有包砖。城内以钟鼓楼为中心设十字街。建有兵器库,训练场,寺庙,粮草库,马圈。兵营等。 安定堡由于地理位置的平坦无险可守,很难抵御强敌铁骑突入,是鞑靼侵犯的首选之地。鞑靼部多次由安定堡破长城入塞。因此明军与鞑靼部多次冲突,战事之惨烈,史书多有记载。据载:头道边修筑起来后的第二年冬、第三年二月、第四年七月,鞑靼吉囊部连续三年掠花马池和固原。随着战事增多,安定堡的防御地位和规模逐年增大。 明代长城沿线各堡驻军,每个时期都不完全一样。定安堡的驻军规模与军事防御相关。以前安定堡置操守官分守,按当时规模,驻军225名。到了《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安定堡)在城西60里,分守千户所官吏,印信皆在此,兵马500名,操守官一名,掌所官一员”。 在后来,明代人张雨写的《边政考·宁夏卫》记载,安定堡驻军原额马队1703名,除逃亡和其他事故外,见在驻军435名,马133马匹。城堡统军官操守一员,后千户所掌所官一员。《边政考》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这里记载的数据是当时的驻军人数,包括马匹数。 定安堡的知名度真正提高却是166年之后,中国历史已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79年)二月,清圣祖玄烨再次亲征葛尔丹来到宁夏,曾于二十一日抵驻安定堡。以至于安定堡后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二月初六,康熙帝为征讨叛乱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离开京城,到宁夏指挥平叛。3月17日,到达定边营安边,宁夏总兵王化行前去迎驾,并奏请康熙“到花马池围猎,以观军容”。3月20日,康熙驻跸花马池。3月21日,驻安定堡。3月22日,驻兴武营。 由此可见,一、当时安定堡在盐池县所有堡子里是规模最大的,因为它是东连花马池城西接兴武营城的纽带。二、康熙走的这条在明朝形成的与深沟高垒并行的保卫边境安全的道路,驻跸地均是在明代沿深沟高垒修建的驻军的城堡,定安堡在清朝还有军事防御功能。 安定堡,明、清两朝著名军营,直至中华民国裁撤。《民国盐池县志》记载,“(安定堡)距县城60里,明设守备,清仍之,今裁”。结束了它保卫边疆的历史使命。 站在新修的观景台上我伫立了许久,俯视古城全貌。长城由西北方向而来,在安定堡走向已成东南方向,而在距离安定堡仅数十米的地方拐了一个直角,向东北方向而去,东、西、北三面有长城墙体环绕,安定堡就坐落在边墙怀抱之中。 现在,昔日热闹的军营、嘶鸣的战马和撞击的兵戈,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500多年的风沙侵蚀,再加之20世纪50年代的人为损毁,使得今天的城堡在残雪寒风中显露出更加孤寂、悲壮和苍凉。 同游人:任可,非余,芙蓉花。<br> 2021年3月6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