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6日 玉津镇“今津国学”少年班的孩子们,度完快乐的寒假,今天又回了犍为文庙国学大讲堂,聆听犍为李拔研究会国学班的老师们讲授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穿着漂亮秀雅的新汉服,蹦蹦跳跳欢快地走进文庙国学大讲堂!今天的课程由李拔研究会李卉老师主讲。班主任王国辉老师清点完人数,玉津镇党委委员郭庆上台宣布“今津少年”国学班新学期正式开课”!参加此次课程学习的学生有32人,参加听课和服务的老师有9人,犍为文联主席张建红,玉津镇党委委员郭庆也光临讲堂与学生老师一起听李卉老师讲《母亲做榜样,儿子有方向》的本地先贤李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李佳老师(左)与犍为文联主席张建红(右)</p> <p class="ql-block">玉津镇党委委员郭庆宣布“今津国学少年”正式开讲</p> <p class="ql-block">李卉老师生动有趣地给同学们讲“少年李拔的故事”,李拔从小家庭虽然贫穷,但是家庭教育却很“富裕”。尤其是李拔童年、少年时期,他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养成了过清贫生活的习惯,为他树立了廉洁为官的准则……同学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p> <p class="ql-block">母亲做榜样,儿子有方向</p><p class="ql-block"> 李拔家训中的家教传承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拔考中进士后,从知县做起,后做知府、道台、监试官,为官二十三年,辗转数省,可谓久历宦海,见多识广,封建社会的官场,他应该是什么样的现象都是见识过的。但他始终能清廉做官,政声卓著,以“一代循吏”而名垂青史。他从自己切身经历出发,总结做官的首要大事,就是一个字:廉!他作为一个地方官手握权柄,一言九鼎如何能够始终把清廉这一要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做到警钟长鸣时刻不忘,最终还是思想修养上的功夫,是长期生活养成的习惯。从李拔的经历看,从小的教育,尤其是童年、少年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使他养成清贫生活的习惯,为他树立廉洁为官的准则,比他进入官场后的“做官守则之类,可能更为重要,更为有效。他的母亲周恭人的言传身教,是他一身最深的底色,对他的成功有决定性作用。</p><p class="ql-block"> 李拔出生时,家景贫寒,居无处所,一度在城外祖坟附近结茅存身。后在城内破屋内居住,母亲典当钗环作为本钱,养猪饲蚕,织布绩麻,维持一家人生存。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母亲仍然督促年幼的李拔学习,每天鸡鸣起床读书。并教育李拔:大贵由天,小贵由勤;脚儿勤,不受贫;志养干口,力养一身。这些儿时的教导,李拔终身不忘。</p><p class="ql-block">李拔的母亲周恭人,是塾师之女,识字有文化,她深受传统文化教育,认为耕读传家,力作和读书并不矛盾。她勇敢面对厄运,不惧生活艰难,带领一家人为生存而奋战,为未来不懈努力。李拔年少时,放猪放牛,背米打柴,采桑养蚕。</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同学专注的聆听着,听了李拔小时候的生活那么艰苦都刻苦顽强地学习,咱们自家条件那么好,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才对得起自己!</p> <p class="ql-block">国学班丰富多彩的课间休息,孩子们好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学习李拔家训,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学习古人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收获。以致教育少年儿童,可以正本清源,立德树人,以致启发成人,可以提高修养,陶治性情。这样的家训,以家庭为场域,其影响是可以超出家庭,幅射整个社会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课程圆满结束了,虽然外面下着毛毛细雨,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学习的热情,参加“今津国学少年”班的同学们与所有老师幸福合影!同学们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