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又是一年开学季,怀揣着对新学期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又相聚在七中这个团结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3月4日下午,化学组的齐慧玲老师进行了公开课的授课活动。授课之前,局领导、校领导、全体化学教师及生物教师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齐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详细的说课,并展示了相应的课件。其他老师积极地研讨,对齐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齐老师虚心接纳大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教学设计。</p> 贴近生活的导入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以生活实例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展开创设了良好的条件。</p> 扎实的实验基本功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为学生演示实验,强调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p> 多彩有趣的探究实验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积极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引领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p> 细致深入的实验分析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带领同学们对实验要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中和反应的知识,剖析实验关键点。</p> 微观探析中和本质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符合化学新课标所倡导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理念。</p> 讲练结合 链接中考 <p class="ql-block"> 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热烈,学习热情高涨。</p> 联系生活 拔高应用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日常生产生活中中和反应的应用实例,并引导同学们书写所涉及的方程式。</p> 课堂小结 点睛之笔 <p class="ql-block"> 齐老师引导同学们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小结,初步构建了中和反应的知识框架,进一步完善了同学们对酸和碱的认识。</p> 评课议课 畅所欲言 <p class="ql-block"> 课后,区领导、校领导及我校化生组教师参加了议课活动。议课活动由我校化生组教研组长王雁玲老师主持。</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校主讲教师齐慧玲老师对所授内容展开深入的教学反思,深入剖析了本节课自己在实际授课中所存在的不足。紧接着,我校三位资深的教师丁书萍老师、卢秀云老师、王雁玲老师进行评课。</p><p class="ql-block"> 丁书萍老师指出:①齐老师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了我校所倡导的“七步教学法”,导、学、讲、练、评、研、提。②从学生熟悉的柠檬和石灰水入手,让学生分析提出问题,导入过渡十分自然。③课件设计精美,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④板书设计简单直观,重点突出。⑤教学设计中习题针对性很强,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卢秀云老师补充点评:①课件用动画展示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更加直观,便于加深学生的理解。②教学过程中对“恰好”二字的讲解把握得十分到位。</p><p class="ql-block"> 王雁玲老师总结到:①齐老师的教态十分自然,而且很有亲和力,整个课堂的互动亲切自然。②教学设计及实施紧紧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③教学中也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以中和反应的应用结束本节课,结构合理,流程流畅。④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语言较为单一。</p>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王雪琴老师指出:①我校的课改力度很大,课堂完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导入部分可以更加大胆地放手,展示PPT后,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对学生有自信。③理化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思考,思维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理化十分重要。④理化的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在生活中学习理化,应用理化知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邢晨林主任做总结性发言:①本节课结构合理,内容丰富。②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主要从实验现象中体现,微观探析主要从中和反应的实质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③据中国科学院调查,24h知识的保持率:讲授5%,阅读10%,视听结合20%,演示实验30%,今天齐老师所设计的分组实验、分组讨论为50%,实践练习可以达到75%。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即可使保持率提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知识并快速使用能达到90%。④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养。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p> 研讨会圆满结束 <p class="ql-block">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悉心教诲,相信在局领导的悉心关怀下,我校的教学工作将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