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民歌:《包楞调》

岁月静好

<p class="ql-block">包楞调是一种流行在山东成武的传统民歌。1962年10月,成武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田集镇小程楼村采访民间歌手周金英时,收集并记录了歌词,后由成武县第一中学教师孙啸天谱曲。</p> <p class="ql-block">《包楞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曲目,被称为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自问世以来,久唱不衰,己成为一些知名歌手演唱的当家曲目。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就是因演唱《包楞调》而一举成名。然而,《包楞调》是如何从民间小调走向音乐艺术殿堂的?</p><p class="ql-block">1962年,县文化馆对全县民歌进行搜集整理,魏传经带着收集民歌的任务几乎跑遍了全县的角角落落,竟然一无所获。初战失利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调整了工作方法,在查访中,魏传经听说大田集镇小程楼村65岁的周金英大娘会唱民间小曲(群众把民歌称为小曲),就马上兴致勃勃地赶到她家,周金英热情地接待了他,却称自己不会唱。二次碰钉子后,魏传经并没有放弃,他调整了思路,再次登门拜访周金英。这次他到了周金英的家,开头没有谈民歌的事,只说因工作路过这里,顺便看望老大娘。闲谈中,他有目的的介绍了文化馆的工作,说文化干部会唱歌会唱戏唱小曲。在魏传经接连唱了山东民歌《四盼》、《对花》、《大实话》等几首歌后,老大娘乐得合不拢嘴,并且手指打着节拍。在魏传经的感染和再三请求下,周大娘便欣然答应为他唱小曲。就这样,魏传经第三次登门,周金英就欢快地唱出了《包楞调》。由于当时没有录音机,魏传经还不能把曲谱完全记下来,他就干脆跟周金英一句一句地学唱,回馆后,他自唱自记了一番,曲调不太准确、不够味,就邀请了成武一中音乐教师孙啸天老师,他俩一块又到了周金英的家,重新把《包楞调》记录下来。回馆后,他俩把新记的曲谱和他原来记的曲谱认真地进行了整理。使感情流程的静动缓急、深戊起伏,浓郁的乡土味和民间花腔特色表现得层次分明,细致入微,让人耳目一新,达到曲尽其美的意境,从而推向活泼、跳跃、欢快、奔放、飘然、洒脱,独具风采的艺术高峰。</p> <p class="ql-block">1963年2月,《包楞调》由成武一中学生宋慧芳学唱,参加7县文艺汇演,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3月,山东省民歌汇演,菏泽地区民歌手姚月兰演唱了这首歌,受到了中央及省音乐界人士的赞赏和关注。会后,上海唱片厂把姚月兰演唱的《包楞调》灌制了唱片。1963年,由魏传经整理记词、魏传经和县一中音乐教师孙啸天共同整理记谱的成武民歌《包楞调》发表在中国音乐界权威杂志——《歌曲》第四期上;1964年5月,山东省歌舞团著名演员张瑛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包楞调》效果极佳,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p> <p class="ql-block">1、 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葵花朵朵向太阳,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p><p class="ql-block">2、棉花桃那个开花来,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高粱来结籽来遍地儿红,粮棉丰收好年景,家家户户挂红灯,楞楞楞 ……</p><p class="ql-block">3、一对对那个飞鸽来,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百花来开放来万紫千红,五谷丰登好收成,万众来个奔向锦绣前程楞楞楞。二姐来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送给大家紧那个包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