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1983年,孙子朱国华被判处死刑,她唯一“反应”是不介入

路生说史

<h3>康克清,朱德同志的夫人。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h3></br><h3>由于出身贫困家庭,康克清没有上过学。上井冈山时,她还不识字。参加红军以后,她担任了宣传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经常大胆地到朱德那里登门求教。在朱德的热情辅导和影响下,她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快。而朝夕相处的革命斗争生活,使将军与战士之间萌发了爱慕之情。</h3></br><h3> <h3>康克清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记述了她第一次见到朱德的情形:</h3></br><h3>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一天,我们的队伍停在遂川附近,听到同志们兴高采烈地互相传说:“朱军长来了。”以前,我还幼稚地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呢,后来才知道是两个人。他们被传说得非常神,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敬仰。我挤在队伍中,顺着别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长者模样的人,正向我们走来。走近了,才看清楚他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着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威武中透露着慈祥。朱军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h3></br><h3> <h3>1929年,康克清17岁,还是一个参加红军不到一年的女战士,朱德43岁,两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从恋爱到结婚闪电结合。其后,他们携手走过了47年的婚姻历程,坚韧而执著。康克清曾坦率地说:“我的婚恋观就是无产阶级的婚恋观,只要革命坚决,品德高尚,对党的贡献大,真的志同道合,我就不计年龄,不媚权势。”</h3></br><h3>1939年冬天,朱老总五十三岁寿辰时,康克清在给朱老总写的贺信中有这样一段话:</h3></br><h3>我和你相处十多年了。觉得你无时不以国家和革命为重。凡事不顾自己的利害。人们不能忍受的事你都能忍受,人们所不能干的事你去开辟。还有,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提醒同志,督促同志,爱护同志……</h3></br><h3>康克清说,这是我当时的认识,也是我现在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生活实践更加深了我的这一认识。</h3></br><h3> <h3>康克清与朱老总没有孩子。朱老总的独子叫朱琦,是朱老总的第一任妻子萧菊芳所生。</h3></br><h3>萧菊芳,1885—1919年,云南昆明市人,祖籍江西,昆明师范学堂毕业并留校任教。1912年秋与朱德结婚,1919年6月病逝。朱琦的小名叫保柱,由朱德的第二任保柱妻子陈玉珍抚养成人。</h3></br><h3>1937年被接至延安,1946年赵力平成婚。后来,赵力平和朱琦夫妇双双调往天津。朱琦虽在天津铁路局担负了一定的领导责任,但他依然没有脱离劳动,常常作为司机驾驶机车。</h3></br><h3>康克清与朱老总相伴47年无出,却把前妻之子视若生命。朱琦育和赵力平育有4子1女,分别是朱援朝、朱和平、朱全华、朱新华、朱国华。康克清都对他们视如己出,爱护犹如是自己亲生的子女。</h3></br><h3>1976年7月6日,朱老总逝世,他生前嘱咐康克清:“如果孩子不争气,犯了错误,出了问题,你也不用生气,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子孙不争气,你可以登报与他们脱离关系。”</h3></br><h3>朱国华是朱琦和赵力平最小的儿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朱国华大学刚毕业,在天津铁路部门工作,又是朱老总的亲孙子,很有地位,很讨女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朱国华经常换女朋友,和数十个女孩子发生关系。在1983年严打中,朱国华以流氓罪和强奸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h3></br><h3> 朱国华</h3></br><h3>朱国华于1982年10月30日被捕。1983年6月30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分院向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中间隔了八个月。天津市中级法院受理此案后,对朱国华案不公开审理,法庭于1983年9月18日下达判决,中间时隔近1年。但康克清从未介入此事,凡事依靠组织,是她一贯的理念。这期间,她唯一接到的是有关部门转来的一份记录电话,向她通报情况,她的态度很明确:“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h3></br><h3>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传说和流言,康克清也未予理睬,她说:“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他母亲(赵力平)的思想工作,使她能认清现实,尊重法律,并从中吸取教训。”在朱国华被执行死刑的次日,她外出参加重要活动。行车途中,她平静地对司机刘国和说:“刘师傅,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我的孙子犯了罪,昨天给枪毙了。”刘国和谨慎地说:“我也听说了,但没敢问您……听专车司机们说,您在判决书上签过字?”她略显激动地说:“这还用签字吗?!”</h3></br><h3> <h3>这件事后,康克清有时会在饭桌上这样对着孙子们发火:“你们出了问题,不是个人的事,是在折腾你爷爷!”这也是她对孙子朱国华被判处死刑的唯一“反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时候只是被说说而已,直到新中国才被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风亮节的具体体现,让人动容也让人敬重!</h3></br><h3>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同志永远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她对围在身边的子孙们断断续续地说:“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这时,泪水盈满了她的眼眶。对于自己,她只说了这样6个字:“我什么都不要!”</h3></br><h3> <h3>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参考了《康克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胡晓梦《康克清临终时刻》(人民日报,2011-09-09)等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h3></br> <a href="https://ms.mbd.baidu.com/r/iLZb8sP0Q0?f=cp&u=3bdbe17f33e8867f"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s.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