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刘湘如先生的散文《孤巷》 ——王顺中

王爷地盘

<p class="ql-block">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我爱回忆那毫无掩饰的时代。”回忆与再现是文学最为常用的技法,故乡和时代是文学创作的情感寄托所在,更是作家个体精神永远不老的家园。 </p> <p class="ql-block">  读刘湘如老师的散文——《孤巷》,品味他写于那个年代,关乎过往的文字,在那挥之不去的乡情,像一缕春风飘然而至你我眼前的同时,我们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作者在博击苍穹的刹那,给我们读者留下的是几许无奈,几许苍凉,几许回忆,几许惆怅……</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曾埋怨过眼下生活的不尽如意,甚至对五彩缤纷地外部世界充满冲动的神往,一直奢望着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化,并且真正毫无掩饰,没有丝毫虚假成分的时代的突然来临。直到读完这篇不乏岁月流痕,与光阴之重的散文短篇,品味其字里行间不时迸溅于人们眼前的,一幅古朴典雅乡间图画,我仿佛心满意足地欣赏了一声声舒缓优雅,穿越无数个世纪光景的汉代乐府。期间的快慰与审美愉悦,竟然像涧中的清泉,如此酣畅淋漓、生动优雅地流过我的眼前,一直流淌在广大读者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 一条赤裸着瘦弱的身躯,孤零零,无所依傍的巷子,像一支长长的洞箫,在宁静的村镇。呜呜地奏着一曲路人教给她的渺茫的歌。长长的岁月像无情,却饱蘸徽墨的巨笔,在安徽乡下,在合肥古镇,在地平线尽头的故乡——千年古镇梁园,在我们写满忧思的脸上,留下岁月自己也几乎没从知晓具体印象的痕迹。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而今,品读刘湘如老师的精品美文,双手捧撷那像缕缕晨雾,在故乡房前屋后袅绕着寂静的不老时光,唤醒黎明的朝霞,惊碎都市酣梦的汽笛,也同时唤醒了我对历史,对岁月,对眼前时光,这温润得像故乡记忆的旧日风景,昔日情怀的想往。虽然故乡像老家那条悠远的小巷中,渐渐远去的高跟鞋声,渐行渐远远,但是刘湘如老师《孤巷》中,那蛰伏于其字里行间,那时至今日,仍旧在我们心中徜徉的往事,却如你我的思绪,恰似母亲老屋前后袅袅娜娜的炊烟……</span></p> <p class="ql-block">  “谁也不愿青睐她的死一般的沉静,她失魂落魄般,对别人作着无休无止的咨询……“为什么忘了以前的海誓山盟?……”当时代的发展已经踩着快捷的步伐,走过节奏缓慢的年代,挤身于令人目眩的快车道,人们在随着打工入城的洪流涌进都市,于城里的钢筋混凝土森里里,搭上一个属于自己的安乐窝时,家乡也在隆隆的推土机碾过绿色生命的瞬间,随着祖辈的坟茔“一起,呼呼”化作又一片建筑工地。故乡本来就过着孤独寂寞日子的土地,门前守望城里可能归来亲人的老人,甚至房前屋后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也像失去家园的乞丐,流落他乡,似乎用其行动直接背叛了昔日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古怪的畸人。我有青春的气息,澄澈的思维。我的歌埋在心底很多很多年了,我多么想像林中的小鸟,和大伙儿一块自由歌唱……你怎么不像浩瀚的森林,把绿荫带给每一个生命?……”如此令人心酸的诘问,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几乎没有人烟的孤巷,像执着坚守家园,痴痴守望秦人归来的望夫石,仍旧在某些人业已褪色的记忆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等待中,随时迎接亲人的归来。</p><p class="ql-block"> 梁园镇上的王巷、鲍巷、吴巷或鲁巷…… 尽管像它的名字那样,早已成为一种纸上的符号,失去其往日的热闹与喧嚣。但是,这些孤独寂寞,早已落伍,却依然渴望新生的巷子,仍旧以一种文化的符号,岁月的标本,历史的化石,甚至城里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倔犟地植根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渐至褪色的记忆,我们也许永远不会愈合的伤疤里……</p><p class="ql-block">也许这就是孤巷,乃至于所有像刘湘如先生笔下的孤巷一般,业已退出现实生活,却仍旧以一种文化符号,精神记忆,时代标本的面目,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昔日生活,生活情趣,审美境界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然,对于一篇文章具体咋样解读,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但是无论咋样解读,都不能违背作家的初衷。同理,我们对刘老师任何一篇文章的解读,也概莫能外。</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这“文如其人”,先生笔下这篇精美的散文——《孤巷》,像我的尊师自己,乃至他的其他散文那样,仍旧以一种深沉、厚重、唯美、典雅,富有时代质感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从某个几乎不事张扬的角度,再次诠释了先生散文精品的共同风貌</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顺中,安徽合肥人,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合肥市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评论家协会会员,副高职称,《民俗大观》杂志编辑,《小说时代》文学理论编辑,《作文周刊》读写辅导员。先后出版过诗歌散文集《岁月的印记》,文学评论集《家乡的果实》和《无花果》,专著《考场作文应对策略》。在辅导学生,并将他们的几十篇作文变成铅字的同时,自己还在国内部分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论文约八十万字。微信:15375299209,QQ:10490722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