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与雷锋日撞了个满怀——小四班食育冰糖雪梨汁与感恩同行

未来可期

<p class="ql-block">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p><p class="ql-block">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惊蛰的节气习俗是——吃梨子</p><p class="ql-block">惊蛰时节,天气比较干燥,吃梨可以润肺清热,预防咳嗽。除了梨子,这时也可以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养脾。</p> <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次参加食育活动,认真听老师说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把袖子挽起,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先把我们的刀洗干净!这样才卫生</p> <p class="ql-block">还得把食材洗干净,请跟我们一起看看所需的食材吧……</p> <p class="ql-block">老师把核去干净,我们来切块!</p> <p class="ql-block">我的工作要开始了,你是不是被我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的成果,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现在开始准备煮梨了!</p> <p class="ql-block">加入冰糖,红枣,枸杞,银耳!</p> <p class="ql-block">冰糖雪梨熬好了,你有没有流口水?</p>

惊蛰

节气

天气

冰糖

冬眠

食育

始鸣

惊蛰节

食材

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