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至今已有 6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上共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西口各一座,额坊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坊题“国子监”。该牌楼两侧路北均有石碑,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因东为孔庙,西为国学(国子监),符合“左庙右学”的规制。</p><p class="ql-block">见此石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进入。</p> <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的建筑格局是按照皇家园林等级所建,有着皇家园林的壮美,可见儒学文化在历代帝王心中的位置。北京孔庙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p><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 </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碑亭等。最后一进院落为崇圣祠,为祭祀孔子先祖之地。庙内保存有元、明、清三朝进士题名碑和十三经刻石及石鼓等刻石。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孔庙的大门称 "先师门" ,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 </p><p class="ql-block">进入孔庙的第一道门是大成门,院内青砖铺地,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通向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值得重点提一句的就是:大成门前的孔子雕像;孔子双眼深邃的看着远方,五缕长髯下垂,跟古时候的一般读书老头没啥区别。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双手姿态酷似一个“人”字。</p><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据:孔子手势的意思:双手合“爻”以交五,求天地万物和谐;手持木杖以问天,从而获得教书育人的资格。</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要建筑,也是整座孔庙的中心建筑,红墙黄瓦的殿顶,堪与故宫太和殿相媲美。皇帝祭祀孔子举行典礼的时候,就在殿前的院落上举行。</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里,殿中木龛供着孔子的画像及其牌位,正上方高悬的匾额是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写的“道洽大同”。</p> <p class="ql-block">孔庙内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古柏大多是圆柏(也叫桧柏)和侧柏,最小树龄都在500年以上,有的甚至是秦汉时期所种的,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了。</p><p class="ql-block">柏树因为长寿常青,自古就被视为吉瑞之树,孔子本人也很崇尚柏树,他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孔庙中遍植柏树,也就成了必然。所以孔庙内古柏林立,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孔庙里奇形怪状的柏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随便哪一株都有几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历经三个朝代,迎送数十帝皇,见过奸臣忠良无数。</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简介:</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p><p class="ql-block">国子监东与孔庙相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p><p class="ql-block">集贤门: </p> <p class="ql-block">太学门:</p><p class="ql-block">国子监最早由隋炀帝改“太学”而成,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主要负责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p><p class="ql-block">太学门是进入国子监主要教学区的大 门。</p> <p class="ql-block">辟雍前的琉璃牌楼:</p><p class="ql-block">建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一座专门为教育设立的牌楼。“圜桥教泽”、“学海节观”的横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p><p class="ql-block">琉璃牌楼正面横额“圜桥教泽”,</p><p class="ql-block">圜桥教泽,圜(huan)是围绕的意思,通圆,圆形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辟雍的描述,一座四面环水的教室,中间讲坛有皇帝讲课,周围围绕着密密麻麻的知识渊博的学者。通俗的说就是四周都是水环绕的一座课堂。</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楼后面横额“学海节观 ”,</p><p class="ql-block">清乾隆皇帝为国子监琉璃牌坊写“学海节观”,实际上是告诫监生: 学海无涯,读书求学,应有所节制,学有专攻,学有专长,这样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辟雍大殿:</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乾隆年间,是皇帝讲学的殿堂。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檐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p><p class="ql-block">汉代大学者蔡邕解释:辟的“辟”字与玉璧的“璧”通用,就是指周边的水环绕一周,湖水清澈透明,形成圆型,就像一块无暇的玉璧;“雍”水中陆地;而“辟雍”这座大房子就建在上面,是玉璧的中心,所以取名辟雍。</p> <p class="ql-block">国子监辟雍是座四四方方建筑,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大殿为重檐,四角攒尖,上覆黄色琉璃瓦。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御笔“辟雍”九龙斗匾。辟雍四面开门,圆形水池上东南西北各建一座石桥通达四门,连接内外,构成了辟雍的独特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辟雍可以说是世上唯一一座专门供皇帝讲学的宫殿。乾隆登基的第二年,就亲临国子监讲学,那时太学还没建辟雍,皇帝讲学是在后边的彝伦堂内设座。</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面屋檐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其精美程度在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p> <p class="ql-block">乾隆登基的第二年,他亲临国子监讲学,因为那时太学还没建辟雍,皇帝讲学是在后边的彝伦堂内设座。乾隆不甚满意说:“以天子讲学于彝伦堂,只可以说是视察学校,而不能说是“临雍讲学”。他几次提议建辟雍,但都因故没有实现。直到乾隆48年,年逾古稀的乾隆终于下了死命令:“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来典尚阙如,应增建以臻完备”。派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让他“兼理国子监事物”。</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辟雍建成后的第二年早春,就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典礼,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皇帝坐稳龙椅后,先由满汉大学士讲“经”,再由满汉祭酒讲“易”,称之为助讲。随即乾隆帝亲自宣讲《四书》中《大学》里的一段话:“为人君者止于仁,……”。论述自己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殿内东边站着一排王公,西边站着一溜部级以上的大臣,其他听讲的学生和各级官员都跪在环桥以南的甬道两侧。据记载,仅听讲的学生就有3088人,再加上在北京的各级官员、朝鲜使节等,不下4、5千人。</p><p class="ql-block">辟雍内,正面皇帝宝座和屏风等,正北上方悬挂乾隆御笔“雅涵於乐”匾额,南边悬挂道光御笔“涵泳圣涯”匾额,东边为咸丰御笔“万流仰镜”匾额。</p> <p class="ql-block">彝伦堂</p><p class="ql-block">元代称为崇文阁,是学校藏书的地方。明永乐年间重建,改称彝伦堂。辟雍未建之前,皇帝临雍讲学,均在此设座。门上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御书。</p><p class="ql-block">彝伦堂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厅堂式建筑。彝伦堂前,宽广的平台,称为灵台,也叫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集会和上大课的场所。灵台东南角上,立有一座石刻日晷,是白天测定时间的仪器。</p> <p class="ql-block">彝伦堂矗立着孔子行教像。</p> <p class="ql-block">敬一亭:</p><p class="ql-block">位于在彝伦堂之后,是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p><p class="ql-block">敬一亭是国子监祭酒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代高等学院院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绳愆厅:</p><p class="ql-block">“绳愆厅”是纠正过失的地方,北京国子监内博士以下的所有教职员工和监生,凡有违反规章制度的人,都归绳愆厅处罚。</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对入学对监生管理非常严格,只能老老实实读书,不许乱议时政,更不许上书陈合。如有违反监视者会受到记过,责打等处分。国子监中绳愆厅内有两只红条凳,就是让受罚者趴在上面用竹条抽打的刑具。犯规严重者甚至会受到开除,充军,戴枷乃至杀头的处分。</p> <p class="ql-block">博士厅:</p><p class="ql-block">博士是国子监掌管教学的官员,那时的博士指的是“主任级”的教师。</p><p class="ql-block">博士厅是负责管理教务的部门,也是博士办公的场所。历史上著名学者虞集、袁中道、孔尚任等曾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 2021年2月27日</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 一叶知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