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监控那点事儿

风语者

<h3>  恰逢开学季,遇到的家长、老师、园长等不同身份的人很多,或多或少都提到了一个共同话题—-幼儿园的监控云云,很想写篇文章给家长宽宽心、给园长老师解解压,酝酿期间忽然想起了恩师王国平先生写过的一篇类似的文章,拿来参看,发现言语恳切、观点明晰,于是迫不及待分享给每位爱孩子的老师和家长!</h3> <h3>王国平先生</h3> <h3>关于幼儿园监控全覆盖的话题由来已久,并且越说越长,属于“老声长谈”,而且,每年面对新生家长又不得不谈,没法回避。前不久,就此问题我接受了《教育家》杂志的采访,谈了几个观点,记录如下:</h3> <h3>【说成因】至少十五年前就有做手机端互联网的公司开发出一款新技术,叫做无线互联网监控,而且,一经走向市场,立马被做幼教服务的机构看到了商机。因为,当时正处于“宝贝文化”进行时,许多家长特别想进幼儿园看看,看自己孩子在干啥,或者是想看孩子受没受委屈,于是,无线互联网的全程和全球监控技术,解决了孩子妈妈坐在家里或在走在路上就能通过手机上网,随时看娃在干啥。那年,有个别幼儿园率先引进了这项技术,并以此作为招生卖点。不过,尽管有人率先了,但垂范作用却不明显,跟进的园所也不多。原因是,率先的那些园所也率先遇到了问题,原本的全程监控卖点也同时成为幼儿园家园关系的痛点。原因是,在监控下干活的幼师每天都背有芒刺,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能见度,所以,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只有走人,找没有开放监控的园所去。然而,更重要的是本想着有了监控家长就放心了,就不会没事找事了,可恰恰事与愿违,事不但没少,反而更多。关键是有许多投诉属于家长从手机端看走眼了,最后造成了对老师的误会或误伤。</h3> <h3>【说发展】为什么幼儿园全面全程监控能发展到今天?还能上政府工作报告?我看这是一种担心孩子受委屈,不放心老师的群体意识在作怪。为什么是这样?原因不外乎是极个别幼师虐童事件的负面影响,包括一些媒体的过度宣传。其实,正是在这样的“宝贝文化”之下,以及对幼儿园和老师的不信任情绪下,当一些安全问题出现后,若幼儿园处理不当不及时,就容易演变成学闹发生,让幼儿园和教育局都很闹心。教育局闹心的结果就是规范监控,让一切都在朗朗乾坤之下,出了问题容易找责任者,不会没事扯皮,也不会处处由领导担责。</h3> <h3>【说本质】冷观静思下,我认为全程监控是“双刃剑”,也是“双面盾”。双刃剑的说法很简单,因为,全程监控的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家园双方的健康关系都受伤,一方面是让家长站到了与幼儿园对立面的位置去监视老师,使本该家园共育的亲密关系错位;另一方面是老师天天感受着监控头后面藏着家长的眼睛,那种不舒服的紧张也让老师无法与家长真情面对。双面盾的说法也不难理解,就是作为家长若遇到问题老师,他们直接会从监控镜头看出问题,或者看出问题的端倪,这是保护孩子;另一方面,幼儿园有了监控也会对个别家长的误会投诉,用监控录像的事实证明澄清,或者,即便真的是老师出了问题,录像也是可追溯的证据,这属于保护幼儿园和老师的盾牌。</h3> <h3>【说劝慰】面对有些园所和老师对安装监控的不理解,我会说:你别以为只有幼儿园有监控,当下大街小巷,商场银行,交通要道,工厂车间,学校考场,到处都监控,躲都躲不开。所以,大家伙想开点,监控的正面效应也很突出,至少是因为到处有监控的事实,市面上小偷作案的几率大大减少,社会治安的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br>【说建议】尽管如此,我还建议幼儿园,跟家长好好说,说为了特别辛苦的年轻幼师能安心工作,也为了别在开放的互联网把幼儿园开放了,这样对孩子们的安全也存在隐患,所以,按监控没问题,全方位没死角也对,只是不向外开放,只在园长室或监控室可以随时看班级情况,包括家长若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甚至想看看老师的情况,都可以随时到幼儿园来看,这属于无风险开放。其实,目前多数幼儿园就是这样做的,效果也不错,家长能理解。</h3>

监控

幼儿园

家长

老师

幼师

全程

孩子

问题

园长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