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征889||北京万和基金会副理事长张海军与红旗渠功勋县长李贵后人李红等参访红旗渠纪念馆

紫秋

<p class="ql-block">【紫秋纪实】文化长征889:</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日周三(北京晴转阴/3-10℃ )。日前,《老区新长征》文化公益项目合作单位、北京万和基金会副理事长张海军同志应邀抵达河南郑州,在功勋县长李贵儿子、红旗渠精神传承人李红及亲属李凯的陪同下,前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景区红旗渠,参观了由"纪念厅、碑林、浮雕牌坊,工程模型、修建场景"组成的红旗渠纪念馆,全面感受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县太行革命老区,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后改为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它不仅是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发祥地,更是福建漳州东山县“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完工于1969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由杨贵老书记、李贵县长亲自指挥开凿的红旗渠,是太行山上的绝壁“天河”,是一代人艰苦奋斗下的“奇迹”,更是革命老区人民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老区新长征,我们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资信/河南郑州红色驿站、编撰/紫秋)</p> 张海军和李贵的儿子李红商讨如何传承红旗渠精神。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林县修建红旗渠时,有 “两贵闹太行”的说法。前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杨贵老书记,后者便是时任县长、红旗渠后勤指挥部指挥长的李贵同志。</p> 杨贵,被誉为红旗渠总设计师,1928年出生,河南卫辉人,其在任林县县委书记期间,主持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1992年,任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2006年3月,中央批准职级为副部长级。八月,中央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医疗待遇。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李贵(1913-1976),林县临淇镇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1月任林县县长,1965年7月任中共林县县委第二书记。李贵是一名土生土长、长期在林县工作的领导干部。他兢兢业业,埋头工作,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道,为改变林县缺水如油、十年九旱的贫困面貌,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担任红旗渠后勤指挥部指挥长的李贵同志由于长期带病工作,积劳成疾。1976年,肺气肿夺走了他63岁的生命。 20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dtbju7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文化长征851||紫秋纪实801-850:《红色印记》遍布中国革命老区.《东方榜样》筹划建党百年献礼</a><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