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步村,是河北雄安新区雄县一个不算小的村,去年10月份的时候,这里还住着900多户,2400多人。</h3><div> 据《雄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明洪武年间,该村马家先祖从山西洪洞大老鸹窝迁来时,已经有人居住。嘉靖年间,该村称小姑村,清代末期改称小步村至今。另据《嘉靖雄乘》记载:小姑村亦称小姑城,建城年代、规模及作用无从考证。但该村与村东数里的大步村同时分称为小姑城、大姑城,小姑村、大姑村,后又分别称小步村、大步村,以此推测该村可能与大步村同时建于北宋。大步村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八寨”之一。</div><div> </div> 第一次邂逅小步村要追溯到1965年前后,当时和几个同学拉着小拉车到县城去为村里小学买大水缸,路过小步村。后来,曾经无数次擦身而过,也有过多次穿村而行。现在我住的地方距离小步村区区几公里之遥,去年该村拆迁,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我居然没再去看最后一眼,当然也没留下一片半图,无法弥补的遗憾!过年了,突然有种冲动,一定要看看现在的小步村是什么样子。这一次,我驻足凝视,看的格外认真,格外用心。 街,还是那条街,两旁的房子已经荡然无存,满眼断壁残垣,错落无致。 村委会那间房子,孤零零的,依然站在路边,高傲地俯瞰着周围的砖头瓦块,彰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门前,露出地面的半截石碑,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从历史走来;院内,架在空中的六个喇叭,传播着当今的信息,将走入历史。 残缺,掩盖不住美好的寓意。 不破不立,拆迁不正预示着新的幸福生活的开始吗! 不知道是谁把这杆旗子插在了这里,但我知道,旗子之下,一定有一支矫健、昂扬、铿锵的队伍。 树,依旧扩增着年轮,而钟,不知定格在了哪一个八点。 一方庭院,两棵古槐,根相连,枝相缠,虽不曾演绎过《天仙配》,但一定见证过不知多少人间冷暖,喜乐哀愁,凝结、承载着拆不开、迁不散的拳拳亲情、浓浓乡情。 水缸、锅台、坛子、饭碗……,曾经家家户户的标配。 难得一见的多用途容器。 被丢弃的,除了这些没用的家具物品,还应包括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陈规陋习。 去年种在院里的菠菜,全然不管主人的别离,只顾自己四季轮回,又悄悄萌芽,早早地幻出了新绿。 笸箩、牛牌、福字;劳动、娱乐、祈盼;一天、一年、一辈子。 有时候,睁只眼、闭只眼是大智慧。 过年了,老家、老院也来点气氛吧! 高禹尊小朋友上小学一年级,春节期间跟着奶奶回到老宅,又看到了自己的小飞机,还发现不少老家什,去年搬家时他说:我七岁了,要搬到县城里去住了。以后我要告诉我儿子,我们的老家在这里。 街坊四邻、三五好友,或谈天说地,或家长里短,或结伴而行,曾经是村头、街边常见的风景。 <p class="ql-block">“少年不知愁滋味”。任何时候,孩子们都是最快乐的那一群。</p> 正北方向,塔吊林立,雄东安置区建设如火如荼。美好的新生活就在眼前。 正月十五,夕阳西下,圆月东升。没有了往年元宵节热闹的场景,透过出奇的寂静,透过朦胧的月光,我仿佛又看到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又听到家家户户团圆欢聚的笑声,又闻到那饭、那菜、那元宵的香味儿,又感受到那从古到今的烟火气儿。 <div><br></div><div><br></div><div>本想就此告一段落,以后再关注这块风水宝地的建设和变迁。没想到一场春雪不期而至,那就让我们再看看雪后小步村的样貌,招手说再见吧!祝乡亲们事事如意,越来越幸福!</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请勿送花,谢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