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第一部份: 在长春空军九航校大院</p><p class="ql-block">一.长春空军九航校</p><p class="ql-block">二.印像中的长春和空军九航校大院</p><p class="ql-block"> 红楼</p><p class="ql-block">三.儿时顽皮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第二部份: 在沈阳空军司令部大院</p><p class="ql-block">一.初到沈阳</p><p class="ql-block">二.在和平区上小学</p><p class="ql-block">三.转学到沈空育鹏小学</p><p class="ql-block">四.在沈空东院圈楼</p><p class="ql-block"> (1) 在育鹏小学上三年级</p><p class="ql-block"> (2) 假期的欢乐</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有两次跟母亲随军经历,第一次1955年至1958年住在长春空军第九航空学校(简称九航校)大院红楼。第二次从1961年至1964年,住在沈阳的沈阳空军司令部(简称沈空)的城区家属楼和沈空大院东院圈楼。那是很幸福的几年,有着成长的快乐,也有男孩顽皮淘气的经历。几十年过去了,回想当年的时光,依旧有些激动和感叹。</p><p class="ql-block"> 2018年秋,重回沈空东院,满眼全是高楼大厦,已经找不到儿时的记忆物景。经询问几位大爷大妈,才知道脚下就是当年的圈楼宿舍,他们早年也住在圈楼,现在住在旁边楼房。故人相见,分外欣喜。正如唐代贺知章有诗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变迁,带给人们太多的感触,童年的往事,成为我们记忆中无法抹掉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部份: 在长春空军九航校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长春空军九航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原来是四野二纵(后改编为39军)的。平津战役后,部队南下到达广西镇南关。为稳定社会治安安,部队在十万大山里剿匪。1950年初部队奉调河南漯河地区,七月底开进了东北辽阳海城一线。部队组建空军航校和抗美援朝志愿军,父亲被选中去空军,随即调到长春,筹建空军九航校并以后任教官。</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家乡时上过高小,这在部队里算是文化人。据父亲讲,他在连队任过文化教员,负责保存连队的花名册,随时登记新入伍战士和战场牺牲战土的姓名,同时保管连队里很少的钱物。不作战时,要帮战士们写家信。他所在的部队大部份去了朝鲜,他的战友作为作战参谋,战后回国,在军衔上高我父亲一级,但少了一条胳膊。那是美军炮弹落在了团指挥部,仅活了他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空军九航校是在1952年8月1日正式成立的。</p><p class="ql-block"> 1950年,空军决定改空地勤合训的综合航校,分建单一的空勤航校和地勤航校。得到中央军委批复组建。7月24日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副司令员常乾坤、副政治委员吴法宪、参谋长王秉璋发布命令,组建空军第九航空学校。7月30日,中央军委通知,规定第九航空学校代号为909部队。九航校是由一航校、二航校的地勤及三航校的气象专业合并组建的。</p><p class="ql-block"> 1952年8月1日,中国人民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在长春正式成立。空军第八师师长刘丰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 九航校原来在市内的伪满时期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院内,位于以前的新京大同大街与新发路交互的新发广场(现长春人民大街与新发路交互处)的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在1946年至1948年10月期间,这里是国民党新一军、新七军军部所在地。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这里归解放军空军的其他航校使用。空军九航校成立后,这里成为空军九航校机关所在地,1955年10月空军九航校迁往长春南岭大营后,中共吉林省委迁入此楼至今。</p> <p class="ql-block"> 当时南岭大营,位于现在的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与繁荣路交会处西部地区。</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当年日本人拍摄的中国军队南岭大营,图右侧斜路即亚泰大街。</p> <p class="ql-block"> 现在南岭大营遗址,建有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调北洋陆军第三镇出关,1908年春到达长春,驻军在长春的南岭修筑了兵营,统称为南岭大营,兵营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东北易帜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步兵第50团驻扎南岭大营。“九 一八”事变第二天,当时驻守南岭大营的独立步兵671团和独立炮兵第19团与日军展开激战,后中国驻军撤出营地。</p><p class="ql-block"> 伪满时期在南岭大营有日军和伪满军队驻守。1945年8月20日苏军进入长春后驻扎在这里并把南岭大营作为日军战俘营。1946年4月14日,苏军撤离长春,南岭大营变成空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东北解放后,1948年10月至1955年10月,长春商业专科学校进占南岭大营北部区域。1953年空军第九航空学校部分部队进驻南岭大营南部区域,修建飞机场和维修厂房,以及靶场。1955年10月,空军九航校机关及部队,从市内原长春关东军司令部驻地撤出,进驻南岭大营北部区域,同月长春商业专科学校迁出。</p><p class="ql-block"> 空军九航校机关迁到南岭大营北部区域,即长春市斯大林大街(今人民大街)的南湖公园附近,现在部份属于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九航校先期进驻的南岭大营南部及西南部的部分区域,现在是空军航空大学北校和空军航空大学主校区校址。</p> <p class="ql-block"> 空军九航校旁边是南湖公园。南湖公园也是日本修建的,当年为防水害而建坝形成湖水,名字叫黄龙公园。</p> <p class="ql-block"> 当年湖水面积是现在的二倍多,现在缩小了。黄龙公园后改名为南湖公园,南湖的水成了现在长春的水源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