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洪范云翠山游记

自强不息

<p>公元2021年2月14号正是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三,吃过午饭,我和爱人与二妹乐平一家四口及四妹爱华一家四口相约一起去游览了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南部的云翠山及南天观。</p> <p>我们和四妹一家驱车首先来到洪范池镇驻地。作为洪范人,龙池对于我们太熟悉了,因时间关系,我們只留了个影就直奔云翠山而去。</p> <p>从镇驻地出发,往南经过张海村,侯庄村到达王山头村。在王山头村中左转沿盘山公路一直将车开到云翠山山顶停车场。两车繳了贰拾元停车费后就进山门了,这里现在不要门票了,但必须繳纳停车费。</p> <p>山顶简易停车场。</p> <p>进入山门不远,左手边有一片道士冢。</p> <p>继续前行,在不远处的云翠山北侧的环形山腰处有一片古建筑群,这就是南天观了。传说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曾修炼于此,其弟子在此筑观。据碑文记载,南天观初名天观,宋淳佑八年(1248年)开建,元代至大四年(1311年)树碑纪念,明朝隆庆年间重修。当时是闻名的四大观之一,(北京白云观,济南长春观,邹城峄山长青观,洪范南天观)。南天观主要建筑:玉皇阁、蓬莱仙院、凭虚阁、长春阁、真武观、三真观、戏楼、看台等。整体建筑依山势而建,分下中上三重院落,整个建筑群占地约3600平方米。西半部是玉皇阁及蓬莱仙院,长春阁南北相望。东半部三真观与真武观前后相连。玉皇阁坐南朝北,东西三间,拱门方窗,墙为大块青石砌垒,小灰瓦覆顶,脊顶及檐角有雕砖雉尾等饰物,内设玉皇大帝塑像。玉皇阁北10米即是蓬莱仙院,院内主要建筑为长春阁,二层坐北朝南。阁南东端筑石阶可登二层。阁西侧有石砌平房三间,阁底层南北正中各设一门,南通蓬莱仙院,北通戏楼看台。 </p> <p>石蹬非常陡,家人们互相帮助着往上爬。</p> <p>玉皇阁与蓬莱仙院南北相望,南院比北院高约三米,用块石砌起。石崖中间有拱形石洞,为来复泉回阳洞,又称“长春洞”。洞坐南朝北,洞南半部中央有两泉池,即日月泉。</p> <p>这就是有名的日月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p> <p>玉皇阁。</p> <p>南天观道教音乐,由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及其弟子丘处机所创。后由弟子王志演、赵道完、李安竟、李心全,明时许悟菴发杨光大,直至清时李在诚为主持时达到鼎盛时期。曾用笙、管、筝、笛、云牌、三弦等多种乐器。主要以吹、敲击等著称。曾在济宁邹城长青观、济南长春观、泰山、崂山、腊山等地道观传播。每逢庙会、山会、祭祀期间,为赶会者演奏助兴。如《小拜门》、《老拜门》、《临庆歌》、《清河令》、《滚歌令》、《流金叙》、《斗鹌鹑》、《梅迪觞》等。原有380多个曲牌,现大部分已经失传,为继承发扬云翠山南天观道教音乐体系,2010年,济南市政府批准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二妹夫建功是个文化人,瞧!看的多认真!</p> <p>据考证:西透龙碑建于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已经历745年的风雨洗礼。</p> <p>东透龙碑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当地人称“三进士碑”。</p> <p>参观完南天观建筑群,继续前行,去看天柱峰。</p> <p>瞧!二妹家的外甥晓宇和外甥媳妇晓燕多恩爱!</p> <p>四妹爱华张路一家四口。</p> <p>瞧!四妹家两岁多的小宝贝多可爱!</p> <p>我和老婆及小外甥女。</p> <p>“天柱峰”,三个字为明朝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所书。天柱峰,远处看似茫茫云海中顶天立地的石柱。</p> <p>有游客正从一线天攀登天柱峰顶。</p> <p>摩崖石刻,为北齐高僧安道一所书。</p> <p>子陵寨在天柱峰南1500米处,相传为东汉严光(字子陵)隐居之处。</p> <p>因山上起雾,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处的子陵寨今天已没有时间去参观了,我们只好返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