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人云:</p><p class="ql-block"> 腹有诗书气自华!</p><p class="ql-block">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p><p class="ql-block"> 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p><p class="ql-block">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p><p class="ql-block"> 在难得的寒假里,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唯有静下心来思考,才能让繁琐的工作转化为自我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3月2日六年级组教师开展了读书分享会,通过分享使教师们开阔视野、感悟思想、增广见识、砥砺意志、升华情操,切实提高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 王璐老师分享《穆斯林的葬礼》</p><p class="ql-block"> 书中告诉我们感情及人性中完美的东西是能够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可贵。这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情,无论在什么时期,它都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娟老师分享《陶行知文集》</p><p class="ql-block"> “创造的教育”带给了我们更深更多的思考。创新就是让孩子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老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要运用陶行知的“行知行”循环上升的教育思想,引导孩子手脑并用,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雪妮老师分享《说课实战训练》</p><p class="ql-block">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学贵有思,思贵有疑。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原点,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和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出发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唯老师分享《苏东坡传》</p><p class="ql-block"> 在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笔下东坡先生就这么左手诗词书画、右手人间烟火,潇洒从容地漫步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他居庙堂之高,意气风发;处江湖之远,豁达乐观。他的故事,随意道来,正史轶闻都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谈资。</p> <p class="ql-block">张欢欢老师分享《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完这本书她收获颇多,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思考,结合教学实际,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更细致的设计,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总结、掌握更多的教学策略,最终将其整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西静老师分享《话说中国》</p><p class="ql-block"> 这套丛书以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历史展现给读者,使人在欣喜、悲切、高亢,感慨唏嘘,荡气回肠中记住历史。也会促使我们把从中获得的感悟和精神传递给孩子们!人文教育应当起步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信心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立志报效祖国和中华民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琳老师分享《第56号教室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在分享中,她提到 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一间教室,一群学生,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雷夫老师从信任、和善、热情、多样的方法、给学生自己摸索的时间等方面创造了教育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冬珊老师分享《不跪着教书》</p><p class="ql-block"> 真才实学才有出路,踏实肯干才是正道。我们做教师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尽快提高自我意识,把读书当成幸事、乐事,把学习当作义务、职责。学到知识就是财富,取得成功就是银行。我们做为教师,有句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自身灵魂应当很高尚,才有可能对别人的灵魂“设计并施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菲老师分享《张爱玲传记》</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本,仿若走过山长水远的流年,以为世事早已面目全非,一个人要从开场走向落幕,是多么不易。所以它如此宽厚,让尝尽烟火的我们,依旧拥有一颗梨花似雪的的心。或许,我们应该从她的文字里继续去读她的一生传奇!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慧老师分享《断舍离》</p><p class="ql-block"> 强调立足当下,通过整理、疏通人与物品之间关系,帮助我们剔除泛而无用的"物品价值观",积极甩掉惰性,采取行动,促进生命中物质和精神的新陈代谢。现实中我们每个人要学会用"断舍离"的智慧,提高自己的修养。这就需要花时间丰富自己的阅历,需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需要经历不断磨砺自己的性格,让我们工作和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雪老师分享《小学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小学数学教师》 一直陪伴着我,是我的良师益友,总能帮我透视本源,理清概念,指明方向。可以使我深刻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精准把握数学的本质,开展有效教学。专业成长的路径千万条,无论哪一条,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一本优质的杂志,一段美妙的时光,一个个浓缩的精彩教育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伟东老师分享《第56号教室的奇迹》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一线青年教师,王老师受益匪浅。他感慨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璇老师分享 《吴哥之美》</p><p class="ql-block"> 蒋勋先后十四次造访吴哥,对那个曾经辉煌的帝国之都做了详尽的描绘。从宏伟的建筑到精美的浮雕,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深刻而精准地剖析了君神合一的吴哥寺庙,这一历史文明与辉煌艺术,以至废墟里的一缕阳光、一个微笑、一片至今生动精致或者被岁月崩析了的雕像,详尽而理性的阐述了一个学者从社会史、建筑学、美学、佛学等角度对吴哥艺术的剖析与沉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过今天的分享,老师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之旅、受益颇多。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场分享会的到来吧!</p>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乐趣,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最美好的修行,精研专业、享受阅读、分享与交流,阅读为我们开启新学期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欢欢</p><p class="ql-block">图片:王菲</p><p class="ql-block">审核:王璐</p><p class="ql-block">终审:马歆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