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古鎮木瀆

Lily King

<p><b>題記——</b></p><p>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為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岩、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史有“聚寶盆”之稱。2005年9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名單。</p> <p>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p> <p><b>【木瀆古鎮】</b></p><p>木瀆古鎮,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作為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也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名勝區,素有“吳中第一鎮”之稱。</p> <p>木瀆鎮,它擁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瀆燦爛的文化。自北宋至清末,木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p> <p>在木瀆所出的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清代詩選家、詩人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繡皇後沈壽,臺灣政要嚴家淦等等。</p> <p><b>【山塘街】</b></p><p>木瀆古鎮內的那條山塘街,比蘇州市裏的山塘街還要古老。因而不少人家早就在山塘兩岸定居,形成了最早的居民聚居點,並逐漸發展成為集鎮。</p> <p>木瀆山塘街遠沒有蘇州山塘街那樣的華麗與喧囂,她更似江南的鄉間小街,寧靜、清純;也更具有濃濃的江南水鄉韻味。</p> <p>山塘街是木瀆古鎮的經濟中心,曾被譽為“乾隆御道”。幹凈利落、雍容雅緻的蘇州評彈,以木瀆為聖地;讓人津津樂道的吳儂軟語口音,也數木瀆最地道;聲名赫赫的蘇繡,也是發源於木瀆;足可見木瀆文化底蘊之深厚。</p> <p>木瀆山塘街的河畔綠蔭綿延、街巷幽深。街的一頭枕著幽奇古樸的山壑,另一頭連著熱鬧的商市,河兩岸多被綠色灌木遮掩。</p> <p>古街佈局與姑蘇城裏的山塘街風格相似,街河並行,街上行人,河裏行船。橋,聯繫了水陸,亦成為木瀆古鎮水鄉的標志。</p> <p>人過河,橋上走;船遇街,橋下行;橋上的歲月,河中的時光,比之北方古鎮多了幾分風雅。</p> <p><b>【胥江】</b></p><p>如今200多年過去了,木瀆古鎮的格局和風貌未變,依然是吳西最大的商埠、姑蘇第一水鎮,鎮上古宅庭院深深,河上小橋流水悠悠;其中胥江為伍子胥所建,乃我國第一條人工運河。</p><p>“胥江”的河邊有一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形成了一體,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為過往行人提供了方便,故而深受歡迎。</p> <p><b>【香溪】</b></p><p>古鎮中那條緩緩流過的古老小河,名為“香溪”。香溪,傳說中,西施和宮女們每日用香料沐浴,浴後之水傾入此河中,從靈岩山館娃宮流淌至木瀆鎮上,日久脂留下退,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p><p>如今,古鎮的主要景點都分布在香溪沿岸的老街上,香溪,因此也成了木瀆的雅稱。</p> <p><b>【香溪橋】</b></p><p>木瀆山塘街古有“九裏十三橋”之說,著名的橋有“小雙橋”,即是西安橋與小日暉橋;還有香溪橋、東安橋、虹橋、斜橋、永安橋、西施橋、邾巷橋等,造型不一,各領風騷。</p> <p><b>【斜橋分水】</b></p><p>“斜橋分水”是木瀆古十景之一,由木瀆鎮上兩條河流交匯形成的:一條是胥江,一條是香溪;香溪在斜橋下匯入胥江,並作一流。由於香溪水較為清澈,胥江水略顯渾濁,兩條河流在斜橋下交匯時,一清一濁,形成了一條涇渭分明的分水線,非常獨特,被稱為“斜橋分水”。</p> <p><b>【邾巷橋】</b></p><p>從這個角度也可以同時看到了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這兩橋一橫一豎,取袂而築,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p> <p><b>【西施橋】</b></p><p>在香溪河上有一座近代仿古橋,它是一平橋,橋的中段上方有涼亭聳立,沿石階而上,便可棲息在橋上的涼亭裏。橋的下部有兩拱一方的橋孔,西施橋的倒影投入香溪河中,兩個小拱便成圓形,據記載,似西施含笑嬌眸,所以被稱為“西施橋”,那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最香的橋。</p> <p><b>【永安橋】</b></p><p>在木瀆,每一條河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而且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休憩價值。永安橋是一座建於明弘治十年(1497年)單孔的花崗岩石橋,位於木瀆古鎮山塘街嚴家花園前。</p><p>永安橋又名“王家橋”,橋身高聳,葛蘿垂掛,倒影如環。青石橋頭上陽刻“一把蓮”,圖案工整,雕刻精細。雖然已經歷五百多年的風霜雨雪,仍顯其古樸高雅。被稱為是最老的橋。</p> <p class="ql-block"><b>【南街廊橋】</b></p><p class="ql-block">古鎮的“南街廊橋”已是蘇州遺留為數不多的廊橋了。建於民國初,橫跨於南市河上。這是一座原木橋,橋墩、橋身、橋欄、橋廊竟然找不到一塊磚,一點水泥,無愧是江南古鎮中最富特色的木廊橋。</p> <p class="ql-block">廊橋兩側各設木柱三根,護以欄杆,並將木橋分隔為四間。橋上設卷棚軒頂,上蓋黛青小瓦。在廊橋內可以憑欄觀景,欣賞沿河錯落有致的民居。整座橋端莊秀麗,樸實無華。</p> <p class="ql-block">傳說,木瀆有一馮姓的大戶人家,小女初長成,出落得芙蓉一般。周邊望族富家前往提親,奈何姑娘一個都看不中,偏偏愛上一賣魚郎。</p><p class="ql-block">馮老頭無奈準了。成婚得子後,賣魚郎決心去城裏“混個人樣回來”,小女子便住回娘家,帶著幼兒天天站在石橋上痴盼夫歸,望眼欲穿,任憑風吹雨淋。</p><p class="ql-block">馮家有位小木匠一直暗戀著她,偷偷地在橋上為她蓋起了頂棚……,就這樣廊橋便誕生了。也因此廊橋被稱為是最浪漫的橋。</p> <p><b>【虹橋晚照】</b></p><p>虹橋位於木瀆古鎮書弄口,橋始建於宋代,清道光年間重修,單孔平板石橋。於1999年再次重修。夏秋之交,舉目西望,夕陽、虹橋、香溪形成了一線,故被稱之為“虹橋晚照”,也為木瀆古十景之一。</p> <p><b>【羨園街】</b></p><p>羨園街是嚴家花園外面東邊的一條很熱鬧很有名的商業街。街上基本上都是飯店、土特產店、茶行、絲綢店、書畫店等,是遊客購買特產最好的去處。</p> <p>木瀆鎮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曾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p> <p>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駐蹕木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p> <p><b>【御碼頭】</b></p><p>這是乾隆皇帝親自提筆書寫的“御馬頭”石碑與御馬頭碑亭;據記載乾隆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去木瀆鎮,而每次都是在虹飲山房門前的香溪岸邊,舍舟登岸,入園遊賞。所以這碼頭被稱之為《御馬頭》了。</p> <p><b>【虹飲山房】</b></p><p>沿香溪河漫步,一路流水潺潺,清風拂面,不覺已來到木瀆“虹飲山房”。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一名落第秀才,但他家境十分富裕,喜好在家讀書,還樂於呼朋喚友一同吟詩暢飲。傳說徐士元酒量奇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取“虹所飲者”之意,一語雙關,由此而得名“虹飲山房”。</p><p>虹飲山房門對香溪,背靠靈岩,其建築風格融江南文人園林之秀美及北方皇家園林之雄麗為一體,是木瀆古鎮最大的私家園林。</p> <p>來木瀆一定要到乾隆皇帝心心念念的“虹飲山房”。當年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會在這裏停留,入園遊覽、看戲、品茗、吟詩,因此人們習慣的稱它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至今,在這個“民間行宮”裏還珍藏著當年與乾隆皇帝相關的遺跡遺物;列如龍椅、聖旨,劉墉親筆提字的匾額等…。</p> <p>虹飲山房空間闊大,建築氣派,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應在木瀆其他園林之上。虹飲山房的建築佈局,中路是門廳、正廳和戲台,兩側是花園,分別是東園、西園。</p> <p>在二園的中央是待客迎賓之中廳,因此布局端莊、嚴謹,自南而北分外是門廳、舞彩堂,古戲台等建築。</p> <p><b>【離茨堂】</b></p><p>現虹飲山房已按兩代主人居住時的原貌予以修復,前宅四進房座,臨街是一進門廳;第二進是“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橋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茨彔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茨彔施”都是惡草,徐士元以此來告誡自已遠離小人。</p> <p><b>【舞彩堂】</b></p><p>每逢皇帝駕臨,隨行大臣劉墉、紀曉嵐等人,也悉數下榻園中。舞彩堂為乾隆皇帝當年接見地方官員的議事廳。大門匾額上“虹飲山房”四字和廳堂內的橫批“程子四箴”,皆由劉墉親筆書寫並贈予。</p> <p>廳堂的後半部分是乾隆看戲的地方,面對古戲台,堂內還專設有御座和御案;御座是一把乾隆鍾愛的御用龍椅,背景屏風是彩繪的《虢國夫人遊春圖》。</p> <p><b>【御用龍椅】</b></p><p>龍椅是虹飲山房的鎮宅之寶。原為康熙皇帝南巡,駐靈岩山行營時專用,後搬到虹飲山房,供乾隆皇帝看戲時使用。龍椅採用千年紫檀木精制而成,上刻九條金龍,呈騰飛之勢,盡顯至高無上的帝王至尊。</p> <p><b>【御戲台】</b></p><p>園中的一座古戲台,原是徐士元為孝敬父母雙親而建,這也是乾隆皇帝的興趣所在。每逢佳節,徐士元都會請來戲班子表演,而乾隆每次遊園,也必先看戲,興之所至,還會登臺客串,過一過戲癮,體驗凡夫之樂。</p> <p><b>【春暉樓】</b></p><p>站在舞彩堂後門長廊處,頓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眺望遠處的春暉樓和御戲台,飛簷翹角,巍然聳立;兩旁連續著兩層抄手遊廊與舞彩堂相銜接。</p> <p><b>【抄手遊廊】</b></p><p>連續春暉樓和舞彩堂的抄手遊廊中,懸掛著很多古舊的木制匾額,都是讚美品德和壽辰的吉祥祝福話語,有的描金彩添都褪色、脫落,愈加顯出歷史的滄桑。漏窗上則是塑造著花鳥蟲魚和琴棋書畫的精美圖案。</p> <p>虹飲山房,佔地二十餘畝,分東、中、西三部分。徐士元將三者聯為一體,成為南北園林風格巧妙融合的典範。</p> <p>“虹飲山房”是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到的園林。能得到皇帝的偏愛,絕非偶然。除了園林將南北風格成功的融合在一起外,運河水道的暢通也提供了便利。</p> <p><b>【秀野園】</b></p><p>虹飲山房分東西兩園,分別由西園“秀野園”和東園“小隱園”兩處明代園林所組成。秀野園主要為遊賞、休閒之所,彰顯北方園林的疏朗氣派。</p> <p><b>【聖旨珍藏館】</b></p><p>在虹飲山房的西園內還設有“聖旨珍藏館”。走進聖旨館,好似時光倒流,走進了歷史時空。館內分為四個部分:</p><p>1)清代聖旨館; 2)科舉制度館</p><p>3)宮廷用品館; 4)清代牌匾館</p><p><br></p> <p><b>【清代聖旨館】</b></p><p>在清代聖旨館中珍藏著清朝十位皇帝的二十道聖旨真跡,可謂極其珍貴。</p> <p><b>【宮廷用品館】</b></p><p>展覽廳展示著乾隆皇帝御用的滿漢全席。</p> <p>從展覽廳出來,可見雙層畫舫“綠野舟”,登其上層“荷魚亭”,西園美景,一片翠綠,盡收眼底。遠眺還見一小島上有一精巧優雅的小圓亭。</p> <p><b>【竹嘯亭】</b></p><p>側看雙亭“竹嘯亭”立於對面假山上。亭台館榭,山石荷塘,高低錯落,屋宇連簷,一幅精美的古典園林風光。</p> <p><b>【羨魚亭】</b></p><p>漫步曲橋到涼亭,臨水憑欄羨遊魚。</p> <p>曲橋通幽過牆門,別外洞天好風光。</p> <p>虹飲山房的西花園是整個園林佈局的精華所在,以荷花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假山圍繞佈局,錯落有致。</p> <p>虹飲山房,既有江南私家園林的秀朗,又有皇家花園的大氣,她俊秀疏朗,精致有序,移步換景,令人擊節稱妙。她因在木瀆,離市區比較遠,所以,這裏遊客較少,正是遊玩賞景的絕好去處。</p> <p><b>【翠幄】</b></p><p>走過門廳後的第一進庭院東首有一座兩層六角亭子,掛著“翠幄”匾額,落款是景仰居士。</p> <p>虹飲山房,憑借文人園林的秀氣和皇家園林的大氣,再加上皇帝數度造訪產生的影響力,成為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的傳奇所在,也成為人們大開眼界的絕佳去處。</p> <p><b>【小隱園】</b></p><p>虹飲山房的東園原為明代李氏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由徐士元買下來後,在前宅增進四進廳堂,主要用於生活起居,又在後園中疏池開徑,疊石載花,將它成為一處極具南方園林的氣質,精巧雅緻的宅第園林。</p><p>而如今我們在虹飲山房遊覽的只是西園秀野園,“小隱園”已經在2014年簽予《皇家驛棧》,在2016年底已經不對外開放了。</p> <p>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東園為木瀆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裏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繡皇後”。</p> <p><b>【嚴家花園】</b></p><p>行至王家橋畔,“嚴家花園”已在眼前。嚴家花園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第一任業主就是乾隆爺身邊的大紅人沈德潛,後來宅院幾度易手,最終光緒年間傳到木瀆的財富擔當嚴國馨手中,將之重葺一新,更名“羨園”,據說表達的是對讀書人的艷羨。因園主姓嚴,故而被當地人稱“嚴家花園”。</p> <p>嚴家花園經過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後歷時二百多年,無論是歲月滄桑,還是人文蘊積,都賦予嚴家花園一種文化氣息和名園風範。被現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稱為“江南園林經典之作”。</p> <p>嚴家花園,靠山臨溪,環境幽雅,童寯《江南園林志》稱其“雖處山林,而斯園結構之精,不讓城市”。花園佈局疏密有致,高下得宜,池塘曲折,樓閣高懸,山石玲瓏,曲廊回轉,製作精巧,情調雅緻,顯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造園藝術。</p> <p>園內古建皆保存完,由於之前的主人都是文人名士,作為古鎮書香世家,園景尤以兩處書齋“友於”與“海棠”聞名。</p> <p><b>【友於書屋】</b></p><p>嚴家非常重視子孫的教育,後代出了很多名人,整座園子有兩座書屋。“友於書屋”據說是長子用的,名字源於《論語》中“友於兄弟”,指兄弟友愛。</p><p>友於書屋,地處幽偏,經曲折長廊,過清蔭居和靜中觀,方可蜿蜒而至。在嚴家花園幽曲靜美的環境中,友於書屋偏居一隅,清幽曲奧,具有幽人般的情致。</p> <p><b>【海棠書屋】</b></p><p>海棠書屋是嚴家花園內的一幢古宅,古宅前面有個比較大的庭院,院內種植好多海棠樹,因這座宅院是嚴家子孫讀書之處,故名“海棠書屋”。海棠抗澇耐寒,園主以此嘉勉子孫的意思。</p><p>海棠書屋房型方正,前後通透,陽光能直射到屋內,周圍環境清幽,確實是個讀書的好地方。</p> <p>嚴家花園佔地16畝,內有太湖石假山2座,池塘5處,內有廳、堂、亭、榭等建築多座。中路為五進主體建築,依次為門廳、怡賓廳、尚賢堂、明是樓和眺農樓。</p> <p>嚴家花園第一進是門廳,其實光看門廳,還真想像不岀來這座私家園林的規模會有這麽大,可見蘇州人低調做人的風格。</p> <p><b>【怡賓廳】</b></p><p>從嚴家花園門廳進入到第二進的是怡賓廳,這應該是迎接賓客的地方,也是嚴家花園的轎廳。在1999年9月,木瀆鎮修繕嚴家花園時,從東渚鎮房管所購得大廳,整體移建做為轎廳。</p><p>大廳中央的屏風是一幅彩繪,它是嚴家花園的平面圖,上面詳細描繪著規模龎大的花園內所有的各處景點,樓閣榭軒錯落有致。</p> <p>【海棠花轎】</p><p>在怡賓廳中停泊的花轎很精緻。海棠花轎這名字聽起來就很香艷,全轎由六百五十塊銀杏木雕花板拼接而成,全部用木榫銜接,不見金屬構件。</p><p>轎身鏤雕著吉祥圖案,例如百子鬧春、五子奪冠、麒麟送子等,玻璃上則是彩繪圖文,也是吉祥圖案,是鯉魚跳龍門、鶴鹿同春等。像這類型的八抬大轎級別,不是一般品級的官員和夫人可乘坐,可能是最初的園主沈德潛及其夫人的乘轎。</p> <p><b>【尚賢堂】</b></p><p>嚴家花園的廳堂建築宏敞精麗,堂高室顯,顯示出嚴正的氣度和性格。青磚黛瓦,白色院牆,門窗精雕,雍容華貴,亦透射出文人一種儒雅、莊重的氣度。</p><p>第三進主廳“尚賢堂”是一座明式楠木廳,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為蘇州罕見。楠木直柱,圓潤柔和;石質柱礎,穩實古樸;木雕疏朗,玲瓏剔透;整個大廳堪稱一件建築工藝品,使人嘆為觀止。尚賢之名,也就是追慕前賢之意。</p> <p>尚賢堂門前有清代磚雕門樓,本身也是一件比較精美的藝術品。上面有非常精細的石雕,都是寓意著吉祥如意的典故。</p> <p>嚴家花園另最別具一格的是,它將整個園子分為一個主花園和四季景區,四季主要體現在種植不同的植物:春有玉蘭盈香、夏有荷風四面、秋有丹桂飄香、冬景疏影寒梅花。從視覺到嗅覺,盡享四季變幻之美。</p> <p>從尚賢堂旁邊的門穿越一條幽長的備弄,就可以進入左側以廣玉蘭為中心的春景區。區內除了有當年乾隆皇帝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先生合栽的那株古玉蘭,牡丹花也正嬌豔芬芳的盛開著。</p> <p>被稱為夏景的假山盡頭,視野頓顯開闊;若在夏天,可見碧水清天,荷風四面。環顧四周,澹碧軒、織翠軒、澈亭、錦蔭山房和延青閣皆掩映於綠樹叢中,可謂“勝地四時濃蔭裏,洞天一派碧鮮中”。</p> <p>秋景主題有遍植桂花的木樨香堂,適合過中秋;還有一處很高的假山和亭子可以重陽登高;圍繞著假山的一汪池水邊的建築可做戲台,巧妙地利用了假山和池水的收音效果。</p> <p><b>【聞木樨香】</b></p><p>因為軒外多桂樹而名,木樨,就是桂花的別稱,因而也是賞月的好去處。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園主人會在這裏焚香點燭,供拜月神。嚴氏子孫折桂嬉戲,取的也是“蟾宮折桂”的寓意。</p> <p><b>【明是樓】</b></p><p>尚賢堂後面院中坐北朝南建有一排樓房,這便是“明是樓”。據說此樓是羨園內宅,是嚴氏家人生活起居之處,外人未經允許不得入內。堂上放置一套清式紅木傢具,布置莊嚴大方。屏風上掛一幅《歲寒三友圖》,紅梅盛開,氣氛熱烈;牆上陳列《臺灣政要嚴家淦先生圖片展》。</p> <p><b>【環山草廬】</b></p><p>環山草廬說是草廬,其實不過是主人的自謙。從漏空花窗裏看出去,竹影叢叢,綠意蔥蔥,分明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如果再攜一張琴,彈奏一曲《蘭操》之類的高雅琴曲,果然是文人墨客最愛的調調兒。</p> <p>當我走出木瀆古鎮,腦海中仍靈動著江南秋色中姑蘇園林的精靈。奼紫嫣紅江南美景,清麗悠閒的吳歌評彈,靚麗精美的蘇州刺繡,這些都足以讓我痴迷和陶醉。此時我走出的是小鎮,走不出的是心情…;再見了,木瀆小鎮;再見了,山塘古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拍攝/lily(手機隨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編輯/lily(歷史資料來自綱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謝謝您的瀏覽賞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