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力量 ,实习促成长——开发区四中启动鲁东大学实习生欢迎仪式

小七

<p class="ql-block">  3月2日上午,鲁东大学实习生一行7人到我校开始实习工作。为了帮助她们快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上午10时,在开发区四中会议室启动了 “迎接新力量 ,实习促成长”的鲁东大学实习生欢迎仪式。 杨校长、孙校长和部分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教务处副主任于小琪主持本次仪式。</p> <h1><b>一、主持人致欢迎词</b></h1> <p class="ql-block">  首先,于小琪老师代表学校全体教师欢迎鲁东大学实习生加入四中大家庭。于老师引用习总书记说过的“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向实习生阐述教育实习是从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变的第一步,也是教育事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于老师表态,学校会竭尽全力为实习生们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希望大家学有收获,不虚此行。</p> <h1><b>二、 实习生自我介绍</b></h1> <p class="ql-block">  鲁东大学的7名实习生分别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并承诺自己一定会珍惜这次实习的好机会,虚心求教,勤学勤问,善思善悟,努力学习,配合帮带老师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从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为今后自己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p> <h1><b>三、 青年教师代表发言</b></h1> <div>  李悦老师现身说法,与大家分享自己实习的感受,曾在四中的实习生活让她难忘,工作选岗时,她毅然决然地奔向四中的怀抱!因为这个有温暖又不乏激情的大家庭,让她体会到了职业的幸福感。</div><div> 青年教师代表邹文静老师,结合自身的切实体验,阐述了实习是胜任教师工作岗位的铺路石,是人生职业生涯的一个序幕。<br></div> <h1><b>四、 帮带老师代表发言</b></h1> <p class="ql-block">  地理学科李维维老师分别从制定好实习目标、抓好定位、明确责任等方面对实习生提出了殷切的要求,并期望她们享受实习中的苦与乐,把这段宝贵而美好的经历变得更加绚烂多姿,为自己和学生的人生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生物学科隋王娣老师认为实习期是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一个时期,也是真正了解教师行业、提升个人教师素养的时期。听课只是实习期的一部分,实践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物理学科于小琪老师阐明教育实习是一个将专业知识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很好的机会,在实习中品味师德,践行“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责任。希望大家学会珍惜,此刻的每滴经历都会在日后的某一个时间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化学学科付秀芹老师表示四中全体化学教师一定会倾囊相助,希望她们能在实习生活中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道法学科田雪老师讲述了自己当年的实习经历,并嘱托大家珍惜实践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老师们的发言中,无一不透漏着对年轻力量的欢迎、鼓励与期许,无一不透漏着鲁大实习生的诚心、决心和信心。薪火相传,初心不改,情怀永恒。 <h1><b>五、校长致辞</b></h1> <p class="ql-block">  最后杨校长对实习教师表达了殷切的期待:</p><p class="ql-block">1、既来之,则安之。能力决定一个人的下限,运气决定一个人的上限。好好地沉淀自己,从实习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而薄发;要培养习惯,一个人在毕业前几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p><p class="ql-block">2、教育是个良心活,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你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所有人对你做出的评价,都是你自己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3、想要对方接到球,首先你要为对方传出好球,合作才能共赢。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p><p class="ql-block">4、读书少的人,好发议论。有时间多读书,多研究教学,少说话,多做事。</p><p class="ql-block">5、人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希望实习生们听从学校安排,听从帮带老师的安排,不游离于集体之外。相互学习,共同成长。</p>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薪火相传。这次迎接实习生活动,它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它构建的是一个团队,是精神与信仰的传递,是纽带,是促进,守望相助、心手相连、同心同德,师徒共相济,杏坛吐芬芳!

实习

实习生

老师

四中

鲁东

教师

学科

帮带

于小琪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