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前行

江武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我的回忆(十三)</span></p> 攀高三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立著</span></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我获得副高职称主任编辑(副教授级别)后,就想着如何创造条件评选正高职称高级编辑(教授级别),攀高至顶这是我奋斗目标。评正高职称除了正常的硬件,如优秀新闻作品要省级一等奖一篇以上,新闻论文要发表在省以上核心刋物二篇以上等等硬件外,自己认为还必须著书立说,在某方面的领域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才能名附其实。于是从1994年开始我就打算写书。当时,我厦大的老师林铁民教授来漳州,我拜访了他,并向他征求看法。他问我在报社长期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我说报社各方面的工作都干过,但有一个共同点写批评性的报道比较多。林教授启发我,可以把重点放在在舆论监督方面,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东西,新闻舆论监督方面的论著比较少,你可在这方面下功夫,写出规律性的理论。林铁民老师给我指出写书的方向。 </p><p class="ql-block"> 关于舆论监督有一件事给我打下深深的烙印。那是我在东山广播站工作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我要去上班,路过县中旅社门口看到有一帮人在那里排队。一打听才知道白埕村来了一位华侨,这位华侨今天要回去,昨天晚上在村里说,明天谁到西埔送他,他就送钱给谁。这样一大早村里就来了二十几个人。这位华侨“风神”得很,吆喝着大家排好队,他逐个给钱,认识的给十元,不认识的给五元。在中旅社对面的汽车站里有二个乞丐跟着排队,每人得五元。这时旁边的群众议论说,这个场面跟电视里给非洲难民发救济品一样。我看了这个场面认为这是跟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极不相称的,是群众中存在的落后现象。于是我把这个事件写成稿件,提出文明接待华侨的问题。稿件先送给县委办搞情况通报的同志。县委办的同志告诉我,我们报喜不报忧,这种稿件领导会批评的。于是我把这份稿件邮寄给省电台。省电台内参刋出后,省委宣传部《政治思想动态》也转发了。这下子,地区、县里重视了我提出的问题,要求各级要做好侨胞回乡探亲的接待工作,杜绝此类行为发生。当时我的一位同学肖高萱刚好在省电台内参当编辑,他看了我的稿件后及时给我通报了消息。写这份稿件没有半分钱稿费,但比得到一个新闻奖还高兴,我偷偷地在被窝里乐了一个晚上。从此以后,我对我所撰写的关于舆论监督的稿件和资料都分门别类进行保存。后来我到闽南日报工作,特别到群工部主持工作之后,通过实践积累了不少舆论监督各个事件的全过程,成功的失败的经验一一保存。通过近五年的实践、积累、釆编和收集,到2000年初我开始着手动笔撰写。 </p><p class="ql-block"> 新闻舆论监督要研究的方向是多方面,如采访的技巧、写作的部局等等都可以成为撰写的主题。当时的情况是因为没有一部新闻法,造成新闻官司接二连三地发生。如当时《北京晚报》发表一篇记者釆写的批评稿,指出某个食品企业卫生上的问题。这个企业把这个记者告上法庭,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厂方代表说,文中说车间内一群蒼蝇飞来飞去,这群蒼蝇有几只?类似此类问题枚不胜举。我想舆论监督我们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要让被批评者口服心服,要像医生给病人治病,拿个手术刀让病人痛得吱吱叫,但还说你医术高超。这就需要批评者讲究批评艺术,讲究写作技巧。于是,我确定这本书的写作主题是分析阐述新闻舆论监督艺术。 </p><p class="ql-block"> 决定已决,马上动手。每天我利用休息和晚上时间一个人躲在扩建房里(1990年报社宿舍楼建成分房时,我是中级职称按规定和处级干部同样享受三房一厅待遇,1994年我获得副高职称可享受一百多平方的住房,报社又分给一间20多平方的扩建房),不管寒冬酷暑,天天如此。每写好一个段落就由我爱人焦苏华帮我打字成文。文章写久了会出现疲劳期,有一次我停笔了一个多月,焦苏华就催着我说:“趁热打铁,不能荒废。”就这样,写了三年,一本26万字的论著初稿终于完成了。于是我找了我的母校厦门大学出版社。该社总编陈福郎是我同班同学。他帮我找了编辑薛鹏志。薛编辑是个认真负责的人,他跟我探讨修改方案,並建议我找个名人写个序。找谁呢?我想起1986年1月我参加全省优秀广播作品评选时,评委会有位厦大新闻传播系教授朱月昌。朱教授是上海人,文革中到云南上山下乡,后考进北京广播学院当研究生,毕业后刚好厦门市政府到北京招揽人才,他就到厦大当老师了。我找到了朱教授家,递上样本初稿,向他说明来意,希望他赐文相助,朱教授欣然应允,叫我半个月后来拿稿。就这样出版书籍的书就定下来了。 </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第一次印刷二千册,后又加印二千册。当时,厦大出版社以厦大老师的优惠价给我收取版费,外面人员收费1.5万元,给我收1万元。 </p><p class="ql-block"> 《新闻舆论监督艺术》一书分为八章,从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舆论监督、报道艺术和实践运用。特别是对新闻的特殊品种《内参》的写作发表了看法。本书的命题,是要尽量摆脱舆论监督遭受新闻官司等方面的困扰,讲究新闻报道艺术,提高宣传的实效性,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 </p><p class="ql-block"> 本书的特别之处是重点提出,一、党报在舆论监督中不能缺位;二、党报不办内参是一张蹩脚的报刊。 </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出版发行后,被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评为优秀作品奖。漳州市图书馆在举行书展时立匾文字说明中说该书填补了我省新闻论著的空白。因为我出了这本论著,在2004年初全省新闻系列正高评委会上,全票通过了我的高级编辑职称。</p> <p class="ql-block">此书的出版凝集我们全家人的力量。封面设计是儿子江帆,寓意是新闻载体组成的铁拳,时刻准备着,迎击社会污垢。录制校对是爱人焦苏华和女儿江漪。</p> <p class="ql-block">2006年夏和林艺群带领实习生在漳浦天福茶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中国女排在基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授课</span></p> <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我正在河北承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业务研究会时,突然接到福建闽南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系教务室负责同志打来的电话,说该系决定聘请我为客座教授,并从这个学期开始为该系毕业班授课,为期一年。原来该系把闽南日报社当成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学生到报社实习。群工部是负责单位,学生实习必须在群工部登记上册,然后根据报社需要分配到各业务部室。有一次,该系主任和书记到报社了解学生在报社实习表现情况,我接待了他们。我还每人赠送一本《新闻舆论监督艺术》一书。他们看了这本书后,连连称赞,当场要聘我为该系客座教授。 </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在该系教了毕业班一年的书,半学期上课,半学期实习。当时上一节课才给报酬二、三十元,只够来回打的士的钱。</p><p class="ql-block"> 2012年12月,我应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学院的邀请,到该学院给新闻广电专业学生举行关于新闻舆论监督讲座,题目是《與论监督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在该学院受到潘新教授、易欣老师的热情接待。讲课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课后还专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在微信收到昔日同事蔡水才发来一篇文章,言及此文是在百度中发现江武烈辞条,而从中摘录下来的。这篇文章是发自厦大嘉庚学院学报,是篇消息稿。说出了学生听课的感受和对教师的印象。稿件悠默诙谐,特转发如下:</p><p class="ql-block"> 题目:《闽南日报高级编辑江武烈:與论监督必须是新闻亊实》</p><p class="ql-block"> 12月20日,闽南日报社高级编辑江武烈老师在主楼三号楼小报告厅给新闻传播系的同学们讲述了我国传媒是如何进行舆论监督的学科专业入门指导讲座。</p><p class="ql-block"> 对于近日网上爆出的山西村官4妻10子事件,江武烈解释说:十八大后舆论监督力度加强,媒体也加强了舆论监督力度。</p><p class="ql-block"> 江武烈表示,国际上也有很多舆论监督的例子。他说:尼克松水门事件是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举报美国总统的亲信在华盛顿水门大厦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导致尼克松辞职,从而出现了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韩国总统卢武铉自杀等事件都是舆论监督所产生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我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想跟大家分享,但是戴上眼镜仔细看屏幕就要花不少时间。”年过花甲的江武烈每次重新戴上眼镜,都会跟同学道歉。“舆论监督要求新闻必须是事实,而且真实,而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舆论监督。”</p><p class="ql-block"> 对于新闻媒体在传播中的角色,江武烈扶了扶眼镜,然后缓慢地说:新闻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只是一个载体,是传播的工具,不能主观判断事实的正确与否,也不能以偏概全。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还是需要新闻工作者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结束时江武烈感叹时间不够,他还有很多诸如暗访的故事要跟大家分享,大家记住我叫江武烈,大家想聊天或者爆料都可以找我。</p><p class="ql-block"> 2012级人文与传播学院的陈佳铭同学感慨:这个老师真是太可爱了。不少同学还找江武烈老师要了电话号码,想继续跟他交流。</p><p class="ql-block"> (学生新闻社 刘俊秀 王芳晖)</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行新闻讲座</p> <p class="ql-block">接受学生提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评委</span></p> <p class="ql-block"> 2005年2月底,我突然接到省委宣传部给我寄来急速挂号信,信中寄来一张聘书,省委宣传部和省人事厅聘请我担任省新闻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通知到参评虽然不到一个星期时间,但是,各地要参评人员纷纷给我打电话,要求我在评定时给予关照。其中就有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省电台、闽西日报等,有本人或托人给我打电话。</p><p class="ql-block"> 评定地点设在福州鲤鱼洲国宾舘。评委都是来自全省省属及各地市报老总,只有我一个是无官衔的小兵拉子。他们都带着小车参会,只有我一个人是坐大客车的。</p><p class="ql-block"> 评委会分成三个组,每组审核初评八至九个送评人员。评委每人一个房间,日夜审阅材料。第一步是看是否附合评定条件,是否有需要破格的。要破格人员是否达到条件。第二步是看业务能力,有否获优作品,论文是否够格。每人评阅后,才小组评议。最后评委集中评议、投票。印象中,厦门有一位广电副总监,他是从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转过来的,要申报高级编辑职称,因年限还差一年需要破格。他拿出厦大时出版的几本作品要作为破格条件。评委们一致认为,这些作品不是新闻类,不能当为破格资本。而且一致认定,副高申报提前晋升正高,最基本条件新闻作品必须获得中国新闻奖。</p><p class="ql-block"> 漳浦县报道组组长严利人申报正高职称,刚好分在我这个组。严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作品无数,优秀作品不少。从业务角度来看,副升高是没问题的。我也在初评和复评会上为他鼓与呼。但是,县级报道组全省没有评上正高先例,而且职称评定条例也规定县级一般不评正高。所以严的评定也请示了省职改办,批复也是县级一般不评正高。最后投票结果,十九个评委严利仁只得七票,没有超过半数,他没评上。</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新闻战线上无官职的老兵,能当上一回全省新闻系列正高职称评委,我认为这是对我新闻业务能力的肯定,这个值。</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新闻系列正高评委会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后排右二为江武烈)</p> <p class="ql-block">2005年2月省委宣传部通知信函</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评委会评委全体人员</p> <p class="ql-block">评审会议程</p> <p class="ql-block">省新闻职改办聘书</p> <p class="ql-block">2004年8月被省旅游局聘为全省导游之星评委会评委。漳州全体参评人员在宁德合影留念(后排左三为江武烈 左二为肖清乐)</p> <p class="ql-block">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肖清乐在宁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游览白水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