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安国寺缘何“烂尾”二十年?

耕夫

<p class="ql-block">  <b><u>今日阅读提示:</u></b></p><p class="ql-block"> <b>作为文化和旅游新闻的跑线记者,长期以来,我对海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作过思考。 这则采访札记写于12年前,给了海宁旅游局。札记中的观点,仍是我如今坚持的。</b></p><p class="ql-block"><b> 2016年7月1日,重建后的盐官安国寺气势恢宏,大雄宝殿高达90多米结顶。于是我期待,海宁安国寺创造“五项全国第一”: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世界上最高的室内释迦牟尼坐像、世界上最大的大雄宝殿、国内最大的僧侣活动场所、最大的技艺工场。</b></p><p class="ql-block"><b> 希望我们的宣传不再“剑走偏锋”了。</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盐官安国寺为何“养在深闺人未识”?</b></p><p class="ql-block"> 2004年,盐官安国寺重建工程奠基,同时,16.16米高的佛像小样通过了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11名专家的艺术评审,按照规划,安国寺和大佛同时兴建,三四年内,一尊48.48米高的木雕漆金释迦牟尼坐像在此落户,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木雕大佛。</p><p class="ql-block"> 然而,时过7年之久,安国寺新址依然白茫茫一片,据说,木雕大佛早就在苏州落户开光了。</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难道“千年古刹”安国寺真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复建工程受阻了吗? </p><p class="ql-block"> 安国寺原址在盐官老城区西北隅,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初名“镇国海昌院”。安国寺于1978年被毁后,现仅存寺前三座经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佛教故事,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盐官景区着手打造国家4A旅游景点,重建安国寺便列入了新编制的《盐官景区总体规划》中,新址选在盐官老城区东隅,即宁袁塘北侧、观潮大道东侧,首期规划占地约百亩,寺殿主体建筑高达78.78米。</p> <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不是盐官安国寺的名气不够大,而是我们的宣传出了纰漏。</p><p class="ql-block"> 2005年,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演觉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前来海宁实地考察,听了关于安国寺的介绍,一声不吭地走了。事后,钱江晚报的一位随行记者对我说:“佛教协会不让我们报道此事,安国寺的复建可能要泡汤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钱江晚报》记者告诉我:演觉法师对盐官安国寺的宣传有两点异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无中生有”的文章海宁做错了。海宁说,唐宣宗李忱称帝前曾经在此落发为僧。对此,史学界早就否定了唐宣宗曾遁入空门的传说,其有力根据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名著《西游记》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并未提及唐宣宗出家为僧的情节。司马光认为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说法没有根据,因为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司马光对唐宣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把他誉为与李世民相提并论的人物:“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民爱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而唐末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记载唐宣宗被唐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是为了丑化推行灭佛的唐武宗,圣化支持佛教的唐宣宗。</p><p class="ql-block"> ‌即使以浪漫传说敷衍成小说的《西游记》也没有描述唐宣宗出家为僧的情节,而在书中描述,李忱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崇尚节俭,惠物爱民,并没有讲述他在江南在杭州盐官的游历。</p> <p class="ql-block">  此外,有些记载认为唐宣宗在武宗的迫害下曾被囚禁,但最终在宦官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最终继承了皇位‌,这些记载多为野史传说,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 因此,关于唐宣宗登基前是否出家为僧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p><p class="ql-block"> 第二,海宁借景借错了地方。在中国,安国寺共有4座,另外3座分别在陕西、山西和湖北。</p> <p class="ql-block"> 1、陕县西李村乡的安国寺,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如上图)</p> <p class="ql-block">  2、山西离石市的安国寺,位于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如上图)</p><p class="ql-block"> 据碑记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安国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3、湖北省黄冈县城南1.5公里的安国寺 ,被称作“鄂东千古名刹”。(如上图)</p> <p class="ql-block">  许多年中,海宁这样宣传盐官安国寺:千百年来,“悟空遗迹”、“高阁晴云”、“长廊夕照”、“桧林月色”、“轮藏金声”“方广灵踪”、“华鲸夜吼”、“莲沼秋红”合称为“安国寺八景”。</p><p class="ql-block"> 我在查阅资料中发觉,这八景恰恰在山西离石市的“安国寺三十二景”中全有了,只是叫法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海宁说苏轼吟过安国寺,这不错,但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湖北黄冈的安国寺,而没有任何史籍记载苏轼到过盐官的安国寺。</p> <p class="ql-block">  鉴于此,我对海宁的旅游宣传谈一点看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步人后尘是旅游开发的大忌,同样是古镇,乌镇就与西塘大不一样,同样,将来的盐官古镇也应与乌镇、西塘大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在旅游界早就有“无中生有”“借景造景”之说,可是,这不是直接拿别人的,偷别人的,得挖掘出自己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比如安国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拨又一拨的日本人来到安国寺参拜,他们是“日本禅宗寻根团”。其后,一批有心之士开始对安国寺与日本禅宗的渊源进行研究与探寻。</p> <p class="ql-block">  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在对安国寺的考证中,我偶然“考”出一个鲜为人知的重大发现—— 早在公元9世纪,安国寺僧义空就随慧萼赴日弘传禅宗,这是中国首位去日本弘传禅宗的唐朝僧人,比人们普遍认为的12世纪日僧荣西传禅宗入日本之说早了整整400年,由此引出一大悬念—— “安国寺与日本禅宗渊源关系”。我不由滋生一个念头: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研究,做文章,也许早就打动那位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的心了,安国寺的重建工程也许不会受阻了!</p><p class="ql-block">  安国寺为何“养在深闺人未识”?负责海宁旅游宣传的同事们得认真作一番反思了!</p><p class="ql-block"> (2011年3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补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盐官安国寺真的不应该“烂尾”</b></p><p class="ql-block">​ 安国寺修建工程开始于2004年,至今快20年,仍处于“烂尾”状态。据我所知,安国寺成为“烂尾楼”的主因:中国佛教协会反对,海宁“无中生有”惨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文写于2011年3月,那时我还在职,身为《海宁日报》文化旅游记者,教育记者,就在安国寺工程开始的差不多时间里,我在《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上发表了《莫让跨江大桥一“跨”成憾》的深度报道,钱江十桥改成了如今的钱江隧道。</span></p><p class="ql-block">​ 补充两个情节:当年安国寺开工时,海宁邀请了几十位中国佛教著名寺庙的主持僧人前来参加基奠仪式,包括四大佛教名山的主持,结果没有一位到场 ,甚至连相距很近的灵隐寺主持也不光顾。</p><p class="ql-block">​ 为此“烂尾”事,当年我打算作深度报道,采访过海宁宗教局、盐官观潮胜地景区管委会等,市政府主管领导向我透露了一个情节:安国寺复建项目的投资人原来是香港人查桂芬,自称是金庸的族人。可是,金庸来海宁时,他说,不认识查桂芬这个人,也不知道有这个族人。海宁领导说,投资没了,只得由佛教方面自己建造,政府投资是不能用于寺庙建设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当年浙江日报社的同事劝我放弃这个报道,说是那位佛教协会秘书长的意见。因为牵涉宗教,作为一名地方记者,我必须遵守相关的新闻纪律,于是,我的深度报道也就悄悄地“烂尾”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没有多大的能耐,但我真实,始终维护着新闻记者的良知,坚守着一名退役军人的勇敢和忠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