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来留隍,北大,清华,南开,深大,中国社科院联合调研,一个融宗教、传统文化、慈善、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高级文明形态,乡村振兴的顶级案例在此,城乡融合的破局之地在此。人性圣火也在此。——中国古村之友汤敏教授</p> <p class="ql-block">【咨政调研专家团】</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经典和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戴熙宁教授</p><p class="ql-block">南开大学叶士华教授</p><p class="ql-block">深圳大学罗文恩教授</p><p class="ql-block">安徽秋浦书院姚舜雨院长</p><p class="ql-block">德义基金会周家沛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中国古村之友汤敏教授</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治国理政调研目的:</p><p class="ql-block">调查研究留隍“乐善”模式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现代化及中华文明复兴的深层意义及推广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关乎中国长治久安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大难点在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乡村建设发展的“自组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激发中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乡村建设发展“自组织”的关键在于激活中国乡土文明之“神”——信仰。所谓“得神者生,失神者死”,乡村衰败是源于“失神”,乡村振兴必须“得神”。也就是说,必须置于“中华文明复兴”的视域,才能深入理解和切实把握中国乡村振兴的内核与机制。【注:神者 大愛也、神韵、神髓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乡土文明之信仰至今依然存续于乡村民间之信仰场所、历史文物、故事传说及顾恋乡土乡民的乡贤心中。中国乡土文明之机制依然存续于乡民的族谱、祠堂、族训、祭祀活动、节庆风俗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激活中国乡土文明之信仰,复兴中国乡土文明之机制,必将推动大量新时代乡贤回归乡村,组织乡族重建 ,从而实现乡村善(礼)治——此乃中国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与制度根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激活中国乡土文明信仰和机制,推进乡村善治和乡村振兴的典型而生动的案例,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入探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乡村建设发展“自组织”的经验、机制与方法,并由此提炼可久可大的乡村振兴模式,促进中国乡村振兴政策与制度的优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心主题:乡贤回归,乡族重建,乡约善(礼)治,乡土文明——中国乡村振兴的文明“核”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