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6年,我正式加入平安,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平安的组训培养被誉为保险业的黄埔军校,共举办了49期,而我有幸参与其中7年。在这段时光里,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十六个班的代班工作,负责培训规划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这些年来,我没有一次缺席或迟到,始终严格自律,自觉践行和弘扬组训团队的精神。组训的“111”精神——团队精神第一,创新发展第一,平安事业第一,是我始终坚守的信念。历史需要记录和铭记,我尽力整理自己的档案,虽然有些资料缺失,未能参与代班的记录是个遗憾,但组训的历史经典不容忘却!</p> <p class="ql-block">平安从蛇口起步,书写百年蓝图!</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的浓郁味道,开业大吉!</p> <p class="ql-block">保险监管起步于人民银行,这个批复的背后不仅仅是愿景,更是人才的渴求!</p> <p class="ql-block">人民银行批复的代理人证书,是那个时代保险业发展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乘风阔步迈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田纪云总理题词:“发展保险事业,促进四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1988年诞生“蛇口平安”,发展到“中国平安,平安中国”,一支神奇的队伍,默默在幕后奉献,她的名字叫组训。</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马明哲董事长本人,向他问好,竟然意外收到一个红包。偷偷打开,心怦怦跳,是200元。20多年前感觉挺多的,手都出汗啦!</p> <p class="ql-block">1994年初,留学日本的赵文学,通过整理分享《日本外务员的寿险营销体制》成功经验,赢得平安高层重视。由他组建成立了寿险营销部。郑文珍成为首任培训室创始人。我们亲切称呼“郑老师”!</p> <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深圳平安人寿诞生。随后大陆第一批营业部经理,第一批营销员,第一批营销督导也诞生。</p> <p class="ql-block">1994年7月3日,中国专业寿险公司承保大陆第一张寿险保单——保额16人民币的“平安长寿”保单。</p> <p class="ql-block">1994年9月21-24日,台湾国华人寿执行副总裁一行五人来到平安访问。之后开启与中国平安的十多年深度合作。</p> <p class="ql-block">平安的组训体系缘起于总公司营销部的督导班,当时主要任课教师为台湾的吴秋峰先生。督导班整个教学为期一个月,这是平安组训系统的前身。赵文学总回忆说:“记得当时我跟吴秋峰老师说,乘现在队伍规模还不算太大,培训一批一线干部吧,请吴老师辛苦一下带一带。(记得还特别支付了一点小奖金,因为是计划外项目,再则吴老师一人操刀很辛苦)。吴老师针对我提的方向说,就按组训班模式走。”</p> <p class="ql-block">督导班中的核心课程“PTT”和成长训练,“麻雀变凤凰”一直得到传承,也是最受欢迎的课程。</p> <p class="ql-block">“营销是树,培训是根”,1996年,平安总公司成立寿险培训部。时任营销部总经理赵文学提出将督导班以组训班形式延训,并以正式文件呈报总公司。在审批过程中,寿险协理王利平总询问时任总公司培训部副总经理的邱鹰:有没有信心办好组训班?在邱鹰总的建言下,组训班在原有督导班一个月学习基础上增设实习期,受训期为两个月。邀请台湾、香港两地寿险专业人士参与主讲;授课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以美国寿险营销协会教材为蓝本精心编制全新教训体系。在向李刚副总经理汇报的过程中,李刚总说:一线营销干部队伍是公司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要求邱鹰本人担任班主任,亲自督导全部受训过程、负责整个组训班的运营和管理。</p>
<p class="ql-block">1996年10月,平安一期组训班正式开训。培训部副总经理邱鹰担任班主任,初期目标一是将培训班的管理制度化体系化,为组训班延训打下基础;二是在训练中对教材不断完善和丰富,使其成为对标国际最先进专业标准同时适合本土教学的实践标杆。在前期123期组训培训过程中,教材不断丰富,补充和完善,每期教材在培训结束后经过精心修订送交马总办公室保存。组训班为更精准高效借鉴吸收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先进经验,多方外聘讲师,最被学员们认可的是培训部总经理来自台湾的郑舜文先生和营销部副总经理来自香港的袁欣荣先生。袁欣荣总经理以香港保险业高管背景带来香港金融界先进理念助力平安组训,备受尊重。</p> <p class="ql-block">首期组训班,1996.10—11月,深圳八卦岭总部顶层(七楼)合影留念有马明哲,黄宜庚,郑舜文等领导。培训部副总邱鹰担任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组训111”的诞生:如何提炼并传承组训班精神的讨论中,大家提到“平安黄埔”等其他名字,但在最后大家为平安黄埔投票的时候,一期组训66人,出现了33票支持,33票反对的僵持状态。这时候孙晓京同学提议:“大家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咱们明天接着讨论”。这时候韩光同学提出来:“今天是11月1号,就用111怎么样?”大家立刻被他的提议点燃:111完美呈现传达了组训班的精神内核:团队精神第一,创新发展第一,平安事业第一。从此111成为平安组训体系的品牌和精神符号延续下去,组训捍卫传承,引领一代又一代平安人铸造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期组训,有来自深圳,湖北,江西,上海,浙江,江苏,大连等全部男生参加。诞生“团队精神第一,创新发展第一,平安事业第一”的文化理念。余龙松同学曾回忆:“我记得111的取名是在自习课上的头脑风暴,大家要取一个班名,让每人提出1∽2个名称,然后在黑板上进行投票,结果出现两派观点:一是借黄浦之名、以黄浦军校为榜样和使命当担;二是我就是我、我本优秀何需借名、男儿本当自强,双方各持道理、相互不让,一时陷入僵持;正在苦思冥想之际,有位同学说今天是11月1日,八月一日南昌起义不是有八一建军节吗?……话音未落,全班似乎在一阵沉寂中被点燃,然后大家就说对呀,今天是什么时间,11月1号,对啊三个1多好啊,111就这么出来了。然后才有围绕三个一,讨论出组训111的精神内容与内涵,竟一气呵成、神一样的众志成城,真一个爽字了得;下课后回上林苑的路上感觉每个同学的脚步像装了弹簧。”</p> <p class="ql-block">平安人寿组训队伍训练与培养,得到来自台湾的寿险前辈悉心指导,感谢黄宜庚前辈,感恩郑舜文师傅。</p> <p class="ql-block">郑舜文先生多次受到平安嘉奖。还曾任职平安金融学院校长。</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28日,马明哲等寿险总经理室全体参加20期组训班开训典礼。典礼在八卦岭总部大厦7楼会议厅,作为训练教官,大声发口令,压抑内心的紧张,有同学即兴用英语和闽南话大声说参训期许,令我惊讶。学员表现出色!太棒啦!</p> <p class="ql-block">结束后的合影留念是历次组训班规格最高的。马总及寿险班子全体参与。</p> <p class="ql-block">20期组训班很特别,开训典礼在八卦岭平安老总部会议中心举行,马董及寿险班子成员全体参加开训典礼。显示对组训最高重视。典礼结束后总部大门前合影留念。这是一次没有排练机会的典礼。那时胆量真大,很自信。口令清晰果断,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是塑造军事人才的摇篮,“保险黄埔军校”,平安训练3000全国各地有优秀大学毕业生,传播先进理念,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对推动平安保险乃至大陆保险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冠名“保险黄埔”!(实际训练组训3786位)</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幸,7年中,经历平安人寿组训1—49期总部班的规划,其中,本人参与16次训练运作的班主任,感慨万千!记录珍贵历史成为一种责任,天天一天不缺早训练,早会辅导,庆生活动穿针引线,都在践行组训“111”精神文化,值得梳理。</p> <p class="ql-block">组训班的前期准备臻密,非常注意细节,笔记本和教材是学员的工具。很多学员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