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版 《女史箴图》北京故宫白描版 <b><font color="#b06fbb">《女史箴图》对比步骤:</font></b><br>1) 待鉴作品介绍<br>2) 作者简介<br>3) 从美术史方面鉴定<br>4) 从个人特性方面鉴定<br>5) 选用对比标准件<br>6) 鉴定结论 <b><font color="#b06fbb">1) 待鉴作品介绍</font></b><div>《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br>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女史箴图》,全卷长348.2cm,高24.8cm,绢本设色,内容共分九段。<br>现存《女史箴图》第一段是画汉元帝率宫人幸虎圈看斗兽,后宫佳丽美人在座。有一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婕妤挺身护主的故事。画卷中的冯婕妤长带宽衣,虽聘婷苗条,但面对跑过来的黑熊豪无惧色,临危不惧的精神表现的很突出。而那两个武士虽手执武器,一个在张口大声呵喊,一个用力刺向黑熊,但面露惊惶之色,与冯婕妤的昂首挺立形成鲜明的对照,更突出地表现了冯婕妤的勇敢与其它宫女、惊慌失措的神态。顾恺之在这一段中,充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形象和性格。<br>第二段是画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画卷中画了八个宫人抬着车辇,汉成帝坐在辇中回首看着后面步行的班婕妤,似乎怪她不肯同乘。同时又倾听班婕妤的慷慨陈词。辇后班婕妤侧身站立,面容庄重美丽。辇中还坐一妇人(可能是皇后)面朝一边不敢正视班婕妤的表情和辇后另一殡妃两眼望着辇中似做思想斗争的神态,同班婕妤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班婕好的高风亮节。<br>第三段画的是一座崇山峻岭,表现"崇犹尘积"。在山峡中有一匹刚露出头颈的马。山坡上有一只老虎蹲坐回首凝视。山下有两只兔子在奔跑。山旁有两只鸟,一只飞翔空中,一只立在山石上回首而望。山顶两旁画有彩云衬托的日和月同时出现,太阳里边有乌鸦,月亮里边有玉兔。是用象征手法表现《女史箴》文中的"旧中则员,月满则微"的道理。山下有一个人跪右腿,弓左腿,搭箭弯弓欲射,表现了"替若骇机"。从画面的布局来看,人物画中,间杂以山水、飞禽走兽,使画卷的内容显得生动活泼,没有单调的感觉。<br>第四段画的是两个妇女对镜梳妆。用来表现"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其中一个妇女正对镜自理,镜中映出整个面容,画家巧妙地展现出那种顾影自怜的神态。另一妇女照镜,身后有一女子在为其梳头,梳头的少女表现的尤为秀丽。旁边放有镜台仓具。三个人的姿态各不相同,却都让人感觉到幽雅文静,姿态端庄。画面显示了魏晋女性浓郁的生活气息。<br>第五段画一张悬挂有帷慢的床,床前有几。一妇女侧坐床内,一只胳膊搭在窗权上,面容严肃。一个男子坐床边,鞋尚未穿好,回头看着妇女。这是意在说明"出其言善,千里应之",如果其言不善,尽管是夫妻,也要造成"同袁以疑"。<br>第六段画的是夫妻二人并肩端坐,对面一妇女怀抱孩子,孩子手中正在玩一个圆球,另有一个孩子在地上爬着回头观望。旁边的一个妇女正在给面前的小孩疏小辫,孩子不太高兴,挣扎不肯疏,似乎是着急和其它孩子玩耍。画卷的上边有一中年人端坐读书,两旁有两个少女也一同观看,像是在讲解书的内容。全段描写人物众多,但表情各异,丰富多彩。这正是"鉴于小星,戒彼饮遂。比心盘斯,则繁尔类"的形象体现。<br>第七段画一男一女,男子在前,女子紧随其后,见男子回身做摆手相拒之状,便停了下来,作出一种扣心自问的姿态。这段是用来表示"欢不可以读,宠不可以专"。<br>第八段画一个妇女端坐,微微低下头来,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女人面部表情祥和,充分表现了"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靖恭自思,荣显所期"的箴文内容。<br>第九段表现了三个女子的形象。独自站立的女子是女史官,右手执笔,左手托着一本书(大概是记载着王后殡妃礼仪的典籍),正在批注着什么内容。对面有两位女子,一女子回首与另一女子形成对视,似乎还交谈着什么。也许正在谈论女史宣读的篇言。这正是"女史箴篇,敢告庶姬。"<br>《女史箴图》是集教化与审美于一身的成功典范,并预示着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由此而言,《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r></div> <b><font color="#b06fbb">2) 作者简介</font></b><br>顾恺之,(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东晋画家,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顾悦之官位系从州别驾至尚书右丞。 顾恺之从师卫协,被尊为“画家四祖”之一。他也擅长壁画,青年时期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曾作《维摩诘》壁画,轰动画坛。 <b><font color="#b06fbb">3)从美术史方面鉴定</font></b><br>首先,这2个都不是顾恺之的真品,是后代摹本。因为顾恺之画人物,有颊上益三毛。<br>对比几个特征,看看2个的不同:<br>山石皴法:大英版空钩无皴,北京故宫版有披麻皴。而皴法由五代荆浩才出现。<br>屋木特点:大英版是近小远大,折算无亏不太合理,北京故宫版比例较合理。<br>人物表情:大英版很丰富,有唐代人物刻画细腻的风格,北京版比较一般。<br>头发层次感:大英版着色平涂,层次感弱,北京版有线描,层次感丰富。 <b><font color="#b06fbb">4) 鉴定结论</font></b><div>大英版为唐人摹本,至宝。北京故宫白描版为宋人摹本。</div><div>感谢戴同学的辅导和帮助,有好老师和好同学的我们很幸福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