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冯声科

参与“比教学”活动的感悟与思考 <p class="ql-block">  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阿拉山口学校从2020——2021年的上学期,在全校开展了“课内比教学”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期末,学校教务处组织各学科带头人,从12月21日到26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部分教师进行了集中观摩评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法、美术、体育、音乐、综合实践等学科,展示了二十三节各具风格的优质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个过程可谓是:百花争艳,精彩纷呈。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多彩的教学风格让评委与听课者赏心悦目,感悟不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胡思乱想:一节优质课应该具有哪些标准?不同的学科能否寻求共同的课堂评比准则?……冥思苦想,郁闷纠结。然活动之中,却忽有感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决定一节课的好坏首先要看其目标的设置是否“有理”。所谓“有理”,当然是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教材的个性特征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编制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定了不同学段中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你可以有不同的地方教材,也允许有不同的教学教法,但课程的目标却是绝对不可以自立门户的。所有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按国家制定的课程目标去执行,不可以在教学中自作聪明地另搞一套。更不可随心所欲地各行其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你的学生处于那种年龄层次,他们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你都需要深入了解,充分掌握,然后据此设计教学目标,逐步实施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授课的内容有效地被教育对象吸收和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针对教材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在“少、慢、差、费”的怪圈中徘徊不前,与广大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不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音乐《苏珊娜》中的轻松愉悦;在体育《障碍跑》中的开心快乐;在综合实践《志愿者行动》中的激情满怀;在数学《平均分》中的理解应用;在《在三角形边》中的迁移贯通;在英语《LESSON13》中的情境记忆;在《seetiona_Ia_2c》中的创意表达;在语文《掌声》中的深情朗读;在《变色龙》中的细致分析。都源于执教者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对学情的深入了解,对教材的精细分析后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次则是看其教学过程是否“有序”。所谓“序”,则是实施教法和学法的一种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同,它的教学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譬如,一节语文起始课,一定要设计简洁生动的课前导语,然后才进入讲读、总结和练习阶段。而非起始课呢,一句或一段衔接语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教学观念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与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譬如:“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知识——讲授新课知识——巩固学习知识——检查反馈练习”,此为一种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则又是一种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一种模式容易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容易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是一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一种模式能让学生自愿参与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先进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毋庸讳言,此次活动中大多课例都在沿袭着第一种教学模式。可见,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观念的改变,仍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不可否认,如果执教者的教学素养全面,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情况熟悉,使用第一种教学模式也未尝不可。问题是,假如你还不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良好素养,也用那样的模式教学,那就不仅是“少、慢。差、费”,而且还会祸患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着便是要看教学活动是否“有趣”了。“兴趣”应该是个古老的教育话题,它是学习者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具备学习兴趣,才能从被动的学、痛苦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快乐的学,才能消除学习环境中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沉闷气息,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参赛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示了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个性的教学风采。何珊老师的巧妙设问,加娃老师的睿智点拨;陈静老师的循循善诱,海霞老师的挥洒自如;祁正花老师的生动讲解,刘会婷老师的诗意表达,王春芳老师深情朗读,苏智慧老师的精彩实验------都一一给评委与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理”的教学目标,“有序”的教学过程,“有趣”的教学活动。这种说法,实属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但承载着我对高效课堂太多的美好期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扎扎实实、行之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教研话题。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究并创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是我们全体教师需要努力实践的核心内容。加油吧,我的朋友!为边疆的教育事业,为阿拉山口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努力地做那个最好的自己。 </p>

教学

教学模式

老师

学生

课堂

学习

语文

目标

课堂教学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