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1年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七日)星期天。雨,气温11~14度。 我们“庐山山麓徒步行”计划2月28日前往五老峰方向的海会寺。到昨天(2月27号)领队邰先生通知,计划不变,并发来此次徒步活动所涉及的地方、特点,包括先生自己多次在海会寺周边的考察笔记。 </p><p class="ql-block"> 绵绵春雨,丝丝缕缕。边看资料,边听细雨。 </p><p class="ql-block"> 往往不怎么准的天气预报,这回很坚定。今天早上起来,窗外的小路上湿湿的、有人在晨曦中撑着雨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上7点半到了集中地点,这才知道今天参加“徒步行”的驴友比往常多。除了邰先生夫妇、王先生夫妇、秋空明月、飘然之外,还有“走遍庐山”户外运动的年轻人:枕潮、绿影、公子、笑笑、鱼网、偶尔共13人。 怪不得下着雨邰领队也不改变出行计划呢,他一定是考虑到年轻人平时都要工作,好不容易约起星期天出行,一忽儿又改时间,再约就难了! </p><p class="ql-block"> 小年轻的参与,真是大大刷新了我的三观。他们先是驾驶两辆车来,一算人数,坐不下。就在我和另几个人提出乘公交车的时候,他们立马又召唤同伴开一辆过来。临时受命的小伙子接电话之前还躺在床上睡觉,放下电话就出发。朝气蓬勃、生龙活虎。</p><p class="ql-block"> 早上8点, 雨下大了,我们分乘三辆小车,往东行驶。 </p><p class="ql-block"> 40分钟左右,庐山东门从车窗外一闪而过,远远的五老峰云笼雾罩、若隐若现,顿时心情大好!(车上拍的照片,真是抱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公路右转进入海会寺方向的汽车道,开车的鱼网把车停在路边,我们下车向“五老仙翁”致意!很给面子啊,这样的雨天,五老峰虽云遮雾绕,却更显得气象万千、峥嵘奇伟!那万壑千岩、重岩叠嶂所透出的壮美,令人震撼! </p><p class="ql-block"> 庐山东南五老峰, </p><p class="ql-block"> 青天削出金芙蓉。 </p><p class="ql-block"> 九江秀色可揽结, </p><p class="ql-block"> 吾将此地巢云松。 </p><p class="ql-block"> 面对五老峰,诵读诗仙太白的诗,搜肠刮肚也想不到更好的词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公路拐进通往海会寺的路,只用了不到10分钟。如果我们雨中漫步,可能40分钟都不够。 </p><p class="ql-block"> 仰望高高台阶的的山门,心里说:好久不见了,别来无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海会寺”。 如果说,它曾是庐山东南重要的佛事场所,与归宗寺、万杉寺、栖贤寺、开先寺并称山南五大丛林,你相信吗? </p><p class="ql-block"> 一一不相信。这么破败、这么荒凉? </p><p class="ql-block"> 由不得不相信。 </p><p class="ql-block"> 海会寺,由一位叫西来的僧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到同治四年(1865年)僧至善与徒惺吾来到这里,发愿重修。重建后的寺院,有房舍48间,寺田三百多亩,山场广大,香火极盛,随从学法的有五千余人。“殿宇宏敞,有藏金阁凡三层。登楼纵眺,风景绝胜”(《民国.吴宗慈《庐山志》)。 </p><p class="ql-block"> 海会寺历经沧桑,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飞机轰炸,也还包括文革期间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兴盛废衰、沧海桑田一一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面目”三字为康有为所书,不知道为什么写成这样:撇捺错位,“面”字横下一撇反之,“目”字转弯笔画在右。总之别扭。康南海“公车上书”失败,在海会寺排遣忧思和憤懑,写下这样的“真面目”,倒底想表达什么?</p><p class="ql-block"> 一一庐山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太深厚,看不清她的“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一一还是对庙堂之上的博弈心存幻想,理不顺它的“真面目”? </p><p class="ql-block"> 也许什么都沒表达,因为坊间有人说是刻字的人贴反了,哈哈哈!真好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庐山博物馆,收藏了普超僧刺血书华严经。 </p><p class="ql-block"> 普超,江西都昌人,苦行僧。是至善法师剃度的徒弟之一。历十五年完成刺掌血书华严经八十一卷。字数以百万计,字体端庄俊秀,为海会寺镇寺之宝(题跋极多)。</p><p class="ql-block"> 普超也因失血过多,气体受损,民国三年(1914年)圆寂(45岁)。 </p><p class="ql-block"> 寺西南山上有普超塔。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面目”二门前的“半月池”。长约三丈,宽约四五丈,围以石栏。之前,石栏挡板雕刻立体画图19幅.大都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的故事(一块都沒看到了)。据说,当年池中还种有一种名贵的荷花,叫“赤龙卧雪千叶荷”…… 现在只有小半池污水…… </p><p class="ql-block"> 匆匆一瞥后,我想,有些事是必须要钱才能做到,而有些事,并不需要“钱”这个东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路口右侧耸立一巨石,名曰“飞来石”。</p><p class="ql-block"> “飞来石”三个行书大字镌刻在石上。每个字的字径约一尺。 </p><p class="ql-block"> 旁立碑记,这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在庐山形成的雕刻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飞来石”。</p> <h3><br> “飞来石”下有一石洞,石案上供一尊佛像(观音?)。洞右上有一石隙,光从上斜射下来,投在佛像上,徒增了许多神秘色彩。</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去寻找历史的足迹。 《庐山续志稿 吴宗慈》:民国二十二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此开办军官训练团,团本部即设寺内,并兴建营房。二十四年,完成大礼堂、大会场、委员长官邸、办公厅处、教室、仓库、运动场、游泳池、以及学员宿舍等…… </p><p class="ql-block"> 我们踩着雨点,拨开荆茅,去找一找“军官训练团”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官训练团”主要是训练参加围剿革命根据地国民党部队的中下级官员。“七七”事变毁于日机的轰炸。但遗址建筑尚存,特别是步道、巷道,保存完好。 这种水泥路面有防滑花纹,历经百年,仍然防滑、结实。</p> <h3><br> 蒋介石官邸废墟。 背五老峰,面鄱阳湖;松风竹影、舟楫沙鸥一一览尽天下美景! 如今雨冷石阶、荒草没膝。 高高向上的台阶,让我产生一丝错觉,这里曾经是“蒋委员长”、“蒋夫人”出入的官邸?</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啊,上台阶,一大宽敞的荒草地,中央有一碑。碑原先有字,后被凿,抹上水泥成无字碑。据说是记有蒋官邸的云云。</p> <h3><br> 邰先生给大家讲解“无字碑”。</h3> <h3><br> 废墟上的建筑很多,也没有标注。包括陈诚、戴笠的官邸,荒草如同岁月,将它们一一掩埋,只能留给想象力去思考了。</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下大了。我们只好避会儿雨。正好又有一大片废弃的建筑物,破旧不堪的二层楼房,大家赶紧进去。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原校址、校宿。原来在文革期间,海会寺这一块属于“庐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70年文革动乱,中学有的老师被打成“牛鬼蛇神”,有的下放农村。九江市将数千名还未毕业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提前毕业下放到庐山共大,这些学生分成4个连队分居在海会寺、三叠泉和白鹿洞,在这里开始2年的半农半读生活。 </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的王、袁夫妇,就是在这里读共大、谈恋爱、结连理。她们找到了曾经住过的房间……,甜酸苦辣,千般滋味。</p> <h3><br> “共大”男生洗澡的地方一一王先生说。</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小点了,我们在郃领队的带领下,寻找摩崖石刻。茅草厚于墙,小路若有无。</p> <h3><br> “洗心潭” 关于生命的人生感悟,关于摆脱尘世功名利禄的烦扰,古往有之。怎样“洗”?“吾日三省吾身”?在滚滚红尘中,如何洗净心尘,洁身自好?终归是要时刻提醒自己。</h3> <h3><br> “在山泉水清 以濯我身”。 杜甫诗“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在尘世染一身疲惫和烦恼后,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吧,清泉、松风,还不能抚平浮燥的心情吗?各人自己去悟吧。</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差不多不下了,我们去寻找“龙云寺”遗址。凭记忆,邰先生说并不是太远了,非常漂亮的一条山间小路,有茶园、守林员小屋、泉水叮咚、摩崖石刻,而且一路有五老峰上右上方陪伴,白云缭绕,如丝如带……这般描述,很是诱人!</p> <h3><br> 一开始还行,知春的山花时不时跃入眼帘,粉红的樱花、凝脂般的玉兰、大红的朱砂根……沐着雨滴的野花草,尽显大自然的纯真,让人不胜欢喜。</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很快,路就很不好走了。我老是往右上方看一眼,偶尔能看到五老翁的仙姿,像是飘在高高的天际,仿佛是山水画的淡墨晕染,失去嶙峋峻峭的真实感! 而且不敢多看,不能东张西望,头脸时不时有勾刺、树丫拦着,脚下滑溜又有藤蔓缠绕! 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发现没路了!山上的“路”,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以前还听说过:“望山跑死马”之类。这些荒路,常常会因为下雨、滚石而改变,加上很久没有人走,草合了拢,路也没了。 多亏了“走遍庐山”的公子、飘然、绿影、笑笑,他们当机立断,不能向前、向上,只能“速降”! 他们在无路可走的半山上,寻得一遍竹林。说从有竹林的山谷“速降”,这样比较安全,因为竹子可以支撑、挡滑……</p> <h3><br> 顺着走、倒着退、侧着移、蹲下滑……四个年轻人帮助我们几个年纪大的人,或前或后,绕陡避滑;遇到水涧,取石垫路,而且不停地提醒:小心!踩住这里!抓紧这个!……他们只一个想法,一定要平安、平安、平安! 我心里十分踏实,就是觉得有他们在前后,是不用害怕的。这一群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年轻人,结伴“走遍庐山”,大山给予了坚定、包容、珍惜的品格,从容不迫,勇于担当,多么纯粹的年轻人! 有一种人,他给你的感觉就是可以信赖、可以托付。不会锦上添花,却能雪中送炭。</h3> <h3><br> 差不多走了50分钟,我们听到了山下的吆喝声,是枕潮!(枕潮、鱼网、偶尔把车开到了海会镇附近接应我们) 终于走出了“秘境”。 回头一看,五老峰高耸入云,我们走的那“秘境”,是五老峰那下一脉深绿。这么看,莽莽苍苍啊!</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速降”到山谷,平安着陆于色彩斑斓的草色中。</p> <h3><br> 笑得很开心!</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不尽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穹下突兀一块巨大的彩色石头,纹理清晰,层层叠叠,很奇特。莫非也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礼物?</p> <h3><br> 秋空明月因故未能同探“秘境”,但是他在山下观赏到五老峰壮观的云海。(此照片为秋空明月提供)</h3> <h3><br> 鱼网因开车没有上山,见到了如此壮观的五老峰(鱼网拍摄)。</h3> <h3><br> 今天虽然走错了路,没有找到龙云寺遗址,这有什么关系?一路上虽然有些小困难,但是战胜困难是战胜自己啊。 遇见最美的风景、遇见纯粹的人,这不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幸福吗!</h3> <h3><br> 回到九江,邰先生夫妇请大家吃丰盛的午餐。边吃边聊,老少同乐! 2021年3月1日 (草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