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皮市街</p><p class="ql-block"> 位于古城东南区域南北直道 ,南至广陵路,与徐凝门大街相接;北至文昌中路(原琼花路)。街道在2006年扩宽改造前南至蒋家桥,北至罗湾街,长约623米,宽约3米,麻条石路面;改造后长689米,宽9—11米,始为花岗岩麻石路面,后因车辆人行不便,将麻石路面凹凸部分凿平。</p><p class="ql-block"> 皮市街原是扬州古城半村半郭的郊外,明嘉靖年间建立新城后才圈入城内。元代曾在此驻扎马军,当时称作马军营四铺南与马军营四铺北。明代嘉靖年间后逐渐成为软、硬皮货的集市和加工作场所,至清代称为皮市街口。因经营皮货品种有别,以真君巷(新民巷)西巷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皮市。南段称为南皮市街,主要经营软件皮货;北段称作北皮市街,主要经营硬件皮货。民国期间,皮市街已难觅皮货商铺,但仍有不少其它店面。如1922年秦立干、秦志员开设的天宝斋茶食店,1925年纪尚五开办的达仁医院,1933年及1940年开业的荣顺源饼面店、赵振兴和祥丰酱园,1936年开业的福昌酒店,抗战时期开业的鑫华理发店、美丽理发店,1949年开业的林园餐厅等。解放后,不少店面商铺改为民宅。</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此处地势仍然低洼,沟渠纵横。当年扬州文人陆弼曾到访过此地的兴教寺,留有诗句曰:“古寺萧条绿水湾,入门秋潦没斑苔。”同治年间的扬州冶春后社社主藏榖也曾有诗曰:“皮市之街称水乡,家家端坐阁中央。鸥波宜额书斋内,鱼饵频投卧榻旁。” 随着城市发展,该区域洼地逐步变为平地。同治五年(1866),英籍传教士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曾在皮市街27号建中式楼房两幢,前幢为教堂,此为扬州古城最早的基督教教堂。1913—1915年,朱自清全家曾居住在皮市街水仓巷斜对面的一座中西结合建筑结构的院落内里。皮市街还留存有辛亥革命烈士熊成基夫人程舜仪的传奇故事。程舜仪是一位命运坎坷而又坚贞可敬的中国传统妇女。她是家中独女,5岁时由父母作主,许配给年长2岁、家住韦家井的熊成基;6岁时,父亲被盗贼杀害,家财洗劫一空;不久母亲、祖父又离开人世,孤苦伶仃的她只能跟随祖母到海安姑母家生活。熊成基牺牲后的灵柩抵扬时,程舜仪敬佩夫君为国捐躯,专程从海安来扬迎接未婚夫灵柩并与之当场成婚。她先穿大红大绿服装,手捧熊成基灵牌,跪在灵柩前哭诉言志:不毁婚约,今日成亲;自愿守寡,与其灵柩相伴终身。拜堂后换了一身孝服,默默守在熊成基的灵前。1973年清明节,程舜仪走完85岁历程。尊其遗嘱,1984年与熊成基合葬一墓,永不分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日皮市街已成为一条既有现代文化气息又有小资情调的街道,两侧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错落有致,路中车辆川流不息。由南向北,街道东侧有:8号苏供超市,同生公益大讲堂,科活斯机器人服务中心,美的顾客服务中心,江苏军粮扬州供应站,林海粮行,奋发门窗总店,大德生康桥药店,皮市街盲人机面馆,蔡记胡誎汤,羊肉巷,帅府涮肉,燕窝饮,48号磨菇堂,50号润晔房产,吉羽,52号方寸茶宿馆,小舍客栈,大芝麻巷,皮市街大油火烧,猫小咪独家奶茶铺,九遂堂艺术馆,amo.,一点光,扬州环宇国际旅行社,我慢杂货铺,重庆老火锅,小芝麻巷(柳居民宿),茉等花开,水仓巷、山夏.饮食,耿家巷、千石山房(封峻松书画篆刻),小耿家巷,宾茶,流行坊,饰界坊,万寿街,帮客家扬州宝达科技,樱桃木日式料理定食,无唬,扬州开创科技,158号田家炳中学,吾中便利店,东北水饺,苏显科技,素岛泰茶,海康威视,移动5G智慧家庭体验店,莱德堡汉堡店,瑞杰科技智能电脑体验店,电信皮市街营业厅,戴家湾等。</p><p class="ql-block"> 街道西侧有:广陵小学,风箱巷,得力文具店,43号小江湖奶茶小食,53号泠音阁,57号理发店,59—1皮市街弄一串,P城炸鸡店,宛虹桥,南瓜韩式烤肉店,67号老街炸货铺,雲味过桥米线,君雅斋,美燕发屋,73号The Dude PIZZERIA,文玩工坊,皮市街炸货铺,真君寺巷,扬州灵猫灭鼠公司,烟酒店,81号金德图文,浮生记,喵会馆,87号山霞笋野咖啡茶饮店,公共厕所,烟酒店,优逸居房产,竹楼小憩,95号扬州鸿歌灯光音响工程有限公司,玖记边炉,以沫,109—113号边城书店,魔方科技,奶酪小火锅,板井巷南边东巷口,旧食光,一个人的好天气,普茶斋,迷你外贸,板井巷北边东巷口,公共厕所,皮市街记忆油炸铺,时座综合料理,喵会馆,凯扬炭火烧烤,秉司春,皮市街端荣烧饼店,L形短巷,闲雲茶事,碟片销售点,光头面馆,主流便利店,扬州教案遗址,停车场,皮市面馆,文明驿站,电脑维修店,163号酒楼,湾子街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街名由来:街以市肆货品定名。《广陵区志》载:“元代处于郊外,明嘉靖年间建新城,围至城内。原是半村半廊,后逐渐成为市肆。至清代已成皮货街市。南段卖皮衣帽、马蹄袖、皮毯褥等软皮货;北段卖皮带、皮靴、皮鞭等硬件皮货,遂形成南北皮市街。”今统称皮市街。</p> <p class="ql-block"> 扬州教案旧址:位于皮市街147-149号,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为内地会的基督教堂,1868年(同治七年)英国传教士戴德生所办,为扬州最早的基督教堂。此前,有法国传教士于1867年冬在扬设育婴堂,仅半年多即虐死婴儿24名,激起民愤。1868年夏,扬州民众毁坏教堂,赶走传教士,酿成“扬州教案”。同年11月8日黄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率4艘军舰前往南京,迫使曾国藩和继任的两江总督马新贻接受英方要求,罢免了扬州地方官,发表公告并赔偿损失,邀请传教士返回扬州,立碑保护外国教会。该事件成为当时全国影响甚大的教案。教案旧址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东向,现存两幢南向二层楼房及水井一口。楼房基本保持原样,后楼面阔五间,前楼面阔三间,两楼间教堂原址已改建为平房。原大门仍在,门前碑已不存,另在两楼前东墙开了便门。现用居民住宅。2021年上半年对教案旧址进行全面修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扬州田家炳实验中学:</b>位于皮市街158号。其前身分别是扬州市第五中学、扬州师范学校。创办于1948年,现有高级教师29人,市学科带头人7人,市中青骨干10人,市教学能手14人,高级教师比和名师比在市直初级中学中名列前茅。校址以前是万寿寺和兴教寺。万寿寺始建于唐代,因有唐代经幢,又称戒幢寺。清咸丰三年(1853),寺毁于太平天国兵燹中,光绪年间,僧人源浩开始重修,继由僧道澄及其徒印真(又名寂山)募化复建前殿、藏经楼,寺院日渐兴盛。寺内曾藏有清代雕刻的官版大藏经——《龙藏》一部。在迎请《龙藏》的同时,朝廷赐额“万寿戒幢律寺”,又御书“福”、“寿”字各一方。自此万寿律寺的名声大振,寺宇屡有增筑,主体建筑六进,房近百间,斋田增至1200亩,成为扬州的大寺庙之一。1949年5月,扬州师范学校(后改市五中)设于万寿寺和西边的近邻兴教寺。1950年,寺内藏经被迁往旌忠寺,后因火灾焚毁。寺内剩余建筑,拆迁至文峰寺内复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边城书店:</b>位于皮市街111号,首家可住宿的书店。2016年2月29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以《共享经济模式重构旅游食宿业》为题,报道了在线度假租赁带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工。边城书店因为可住宿成为央视的报道案例。书店老板王军介绍,这是依托互联网平台技术重构旅游住宿行业。其书店现有两间房5个床位可住宿,价位从80元到218元不等。住宿者在书店可以看书、弹古琴、喝茶、听音乐、唱歌等,可以使用和阅读所有的设备和书籍,还可以购买店中图书。其正在筹划增加一间古琴主题客房,让更多的人了解扬州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