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游记(上)——2019秋

胡炜

和小武、老旷两位好友相约的湘西之行原打算安排在2018年,因情况有变让位给了新疆行。2019年10月,我们4人的湘西之旅成行。说起湘西,我和小武到过不只一次,而老旷和星同学还未曾亲临,这次出行也算是二女陪两位君子吧。然面神奇峻美、如诗如画的湘西,无论你来过多少次,它总是令你震撼,禁不住的发出赞美和感叹,让你流连忘返。 图中蓝色圆点为我们此次游览所到之处。 10月14日中午,张家界火车站站前广场。 地接社的司机师傅帮我们安排好下塌酒店后,我们4人到街边的小馆子品偿了湖南风味。 澧水河畔。这是一条流经张家界的河流。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在河畔。 河边的基督教堂。 两位老男孩儿在搞怪。 两位女生在重温儿时。 夜色中的澧水河两岸。 10月15日,雨雾中的早晨,开始了张家界的游览。张家界武陵源景区西门前。<div>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br></div> 这里是杨家界索道站前,我们将乘坐索道上山。 杨家界东接张家界,北邻天子山,面积34平方公里,有香芷溪、龙泉峡和百猴谷三个游览区,其中知名景观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龙泉飞瀑、绝壁藤王、白鹤聚会等200余处。景区属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拨1130米。境内奇峰千座,溪涧纵横,泉瀑处处,潭水幽幽,揽张家界仰视和天子山俯瞰观赏特点于一身。动植物资源亦十分丰富,悬崖沟谷中上千只猕猴散布,白鹤坪中上万只白鹭会聚,丛山峻林中奇异的五色花、夜合花、绝壁藤王遍布。杨家界的不少景点与杨家将有关,当地至今还聚居着杨家将的后代,保存着《杨氏族谱》和杨家祖坟多座。有“六郎湾”、“七郎湾”、“宗保湾”、“天波府”等地名。 杨家界风景,同张家界一样,一开始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可刚一露头角,便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同样是原始风光自然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陆续开发向游人展示。它与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比较,除地质地貌与一部分山峰基本相同以外,又有其独特之处,不似张家界,一部分景观又胜似张家界。 雨雾中的天波府,这种天气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天波府位于乌龙赛下,有10座石墙,皆相对平行而立,高矮参差不齐,气势恢宏恰似古代候将相府地遗址,仿佛此处原是杨家将的大波府。 沿着山间道路从杨家界来到了袁家界景区。 乾坤柱。乾坤柱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景区内,因电影《阿凡达》而名声大噪,是哈利路亚山原形。在矇眬的雨雾中还真有悬浮之感哟。 电影《阿凡达》中悬浮山中乾坤柱原型。 电影中的大鸟模型,有点恐怖! 据说在此跨越山谷的桥上观乾坤柱是最佳角度,然而在浓雾中,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和我们一样的游客。 雨雾中的天下第一桥。 走近这座“天下第一桥”,桥上的栏杆挂满了祈福的物件。 乘坐在下山的缆车上,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又见乾坤柱。 锁在雨雾中的杨家界。天公不作美,我们带着些许的遗憾暂别了张家界。 前往凤凰古城的路途中,窗外的景色,浑然天成的画卷。 途经芙蓉镇服务区。 抵达凤凰时天光已晚,这是今晚入住的凤凰古城酒店。大家安顿下行李便要夜游古城喽。<div>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2010年底约5万人口,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br>凤凰古城建于明代嘉靖35年(1556年)。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4A级景区。<br></div> 夜色中的凤凰城。流淌的沱江倒映着岸边的建筑和灯光如梦如幻,令人仿佛置身仙境。<br>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两岸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便是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似一幅韵味颇浓的山水画。 江畔看虹桥。 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凤凰城的中心。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 在虹桥上放眼古城。 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 我们穿过古城东门,好厚的古城墙。<div>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即“升恒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位于城东,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54年(1715年)。其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br></div>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街心树立着写有凤凰城三个大字的牌坊。 难得一见的朱镕基总理的题字。 街边这位正在缝制手工艺品的阿婆应该是苗族吧? 这里是凤凰广场,广场中央的喷水池中一尊凤凰展翅雕像。 沿着街信马由缰出了城门。 回到城中继续探寻。这里是沈从文故居。中营街老宅本是从文大师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5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凤凰私立古城博物馆。 开姜糖店的小老板正在打姜糖。 “梳乡门地”梳子店的老板悠闲的击着鼓,自得其乐。 我们走街穿巷又回到东门,来到城楼之上俯瞰古城。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和工艺品供游客选购和参观。凤凰古城,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35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54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br>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 城楼上正在制作手工饰品的少数民族妇女,自产自销。 城墙上。 城墙下来即是沱江岸边。 沱江跳岩,古城人气最旺的风景之一。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唯一的必经之路。清康熙43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195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 江岸雕像。走跳岩? <div><br></div> 我们经“沱江跳岩”过了江,紧邻着虹桥的沱江吊脚楼。<br>吊脚楼群座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 这里是一个小剧场,演出极具湘西特色的“赶尸”。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6方、7级,每层6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6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 10月16日,清晨,告别了美丽的凤凰古城,来到湘西“默戎夯吾”苗寨。 寨口迎客的苗族姐妹和苗家导游。 青山绿水之间的山寨。 与寨子紧邻的火车隧道与桥梁。 一个小小的村寨有如此多的名头,最左边的两个表明,这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精准扶贫脱贫帮扶示范基地”和“旅游扶贫脱贫样板苗寨”。精准扶贫这项伟大工程,为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里的乡亲们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改善。 感受苗族民俗,请游客当一把新郎的婚嫁场景。 走访苗寨。 让牛儿先过。 坐客苗家。 品偿了山里自产的清茶后,导游向大家介绍苗家的银器和功效。苗族祖祖辈辈非常喜爱银器,不仅作为饰品,还用作餐具。银梳子刮痧,银碗煮水,去病保健。 位于苗寨的游客商场。我们在店内选购了一把银梳(纯度3个9),并请工作人员现场用激光刻上了我们俩的名字。还有漂亮的朱砂手链等饰物,也算是我们来苗寨为旅游扶贫做的小小贡献吧。 精美的银饰。穿戴在身上一定很辛苦。 关于食用银。 现场制作银饰的师傅。 中午在苗寨的游客餐厅品偿苗家火锅宴,席间有当地姑娘小伙儿的民族歌舞表演。 餐厅中游客满满。 用过午餐我们来到芙蓉镇的对岸。这条河为酉水河,是湘西的母亲河,是古代南方的“丝绸之路”。酉水古称酉溪,武陵五溪之一,又称北河、更始水,为沅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也是恩施州第二大河流。据《汉书·地理志》载:“酉源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水经注》云:“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又云:“酉水导源于益州巴郡临江县,故武陵之充县酉源山,东南流至沅陵县沅水。”酉水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流经宣恩、来凤,重庆市酉阳、秀山,湖南省龙山、保靖、永顺、古长等县,于沅陵县城西汇入沅江。酉水流程总长477公里,流域面积18530平方公里。其在州境内长204.7公里,流域面积2686.2平方公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4万千瓦。 我们乘船过河喽。 上岸后即看到几叠瀑布,我们沿着河边的石板路前行,右手边是陡峭的山石。 土王行宫的山门。 土王行宫,瀑布旁的“土王行宫”是芙蓉镇的一大亮点。这里是当年富甲一方的土王所选择建造避暑山庄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行宫侧面是悬崖峭壁,宫前溪水长流,飞瀑直泻,震耳欲聋,气势蓬勃。<br>在土司王统治时期,这里一直是士兵们的营房所在地。<br>公元910年,彭士愁建立土司王朝,定都溪州王村,修建“酋阳宫”,管辖湘、鄂、渝、黔20余州。公元1135年,土司王彭福石迁都永顺老司城,“酋阳宫”成为历代土司王避暑休闲的行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少数民族王朝,土司王朝818年,共有28代35位土司王继位。<br>土王行宫在瀑布镶扮下有“水帘洞”、“檐下飞瀑”等自然景观;有唐伯虎、沈从文等文人留下的诗词墨宝…… 现在看到的行宫为明代建筑,有400多年的历史。行宫建筑檐角高翘,吊脚长垂,鳞次栉比,错落有致,4层青瓦层次分明,八角檐角如群鹰翘首,为土家族吊脚木楼的代表。 营盘溪上。贯穿芙蓉镇的小溪名为营盘溪是酉水支流之一,主河道全长约10公里,因断层在河尾形成梯级瀑布之后注入酉水。溪中水草丰美,河床分布大量壶穴。芙蓉镇依瀑而建,精美的土家族吊脚楼鳞次栉比,蔚为大观。营盘溪不仅滋养了千年古镇,更是古镇历史变迁的见证。 芙蓉镇,本名王村,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又有酉阳雄镇、“小南京”美誉。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遂更名为“芙蓉镇”。国家4A级景区。 瀑布水帘。 准备穿过水帘啦。 一只白鹭在溪中。 水帘洞啊! 我们游玩过土王行宫和瀑布群,已到了返程的时间,以至来不及继续向上去走访芙蓉镇老街了。 瀑布下面的平静水面。 摆渡的游船。 再见,芙蓉镇。 再见,湘西的母亲河——酉水。<div>当晚我们入住在附近的一处酒店,又是4人上街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div> 在整理此游记时回看了2007年9月来湘西的照片,整整12年过去!挑选了其中凤凰古城和芙蓉镇的数张加入此篇相册中,既是对本次游记的补充,也可以看出12年来古城、古镇的丝丝变化。 简陋的凤凰县政府。 虹桥上。 俯瞰沱江。 沱江泛舟。 土家妹子船上放歌。 吊脚楼。 船要过桥喽。 沱江边浣洗。 玩儿水的娃娃。 东门——升恒门。 城墙上做生意的人们。 老街巷子。 沈从文故居。 熊希龄故居。<div>沈从文的一部《边城》,将世人引到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凤凰。</div> 芙蓉镇。 青石板老街。 街边好不起眼的芙蓉镇展览馆。 土司行宫上观瀑。 行宫内的土司卧室。 观瀑吊脚楼。该楼建于1920年,地势险要,是湘西最具特色的吊脚楼,纯木结构、保存完整。楼内收藏了土家文物数百件,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古建筑是土家文明最好的一个见证。电影《芙蓉镇》、《小背篓》MTV等均有在此拍摄。<br>  顾名思义,这里是观芙蓉镇瀑布的绝佳位置。 谢晋导演的一部《芙蓉镇》电影,带火了地处湘西大山中的小小古镇—王村,如今的芙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