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貝老》

顧小崙 Patrick Ku

<h3><br><br>现代主義最後一位建筑大師貝聿銘。<br>1917年蛇年生人,苏州世家。獅子林是他们家宅,自幼受中國詩書熏淘。父親是中國銀行行长貝祖貽,在上海有貝公馆。<br><br>1935年由上海偕聖約翰同學熊安仁(吾友之大哥)結伴乘船赴美留學,1937年抗戰軍興,熊大哥选择返國投筆從戎,报效空軍以赴國難。<br>而貝先生是直接去了东部先入宾州大学建筑系与王大闳同学(王寵惠之子,台北國父纪念馆建筑師)。後转至波士頓麻省理工学工程,再去哈佛建筑系与陈其寬同校。求学期间在火車站偶然認识了他的夫人陸書華。陸是广东东莞富商千金, 剛到美國就读衛斯理女子名校。這对佳偶成了上世紀世界名人圈中公認的模范夫妻。育有三子一女。兒子取名建中 、 定中、 礼中.。</h3> <h3>筆者绘</h3> <h3>貝先生徒手稿</h3> <h3>初入设计界是其父介绍他的猶太朋友柴根道夫 , 一個美国地产大发展商。在他公司.设计了不少住宅项目,如費城 Society Hill 公寓。<br>六O年代自立门戶,憑其丰富經验及良好推銷策略,加上他的秘密武器貝夫人的從旁协力。夫妻兩人,貝性格偏內向,其夫人反而外向進取,双劍合一,無往不利。<br>貝先生的演說稿及其推銷術,应列入建筑系學生必修課目。他当着诸多來宾总是说他其实沒出了多少力,灵感多歸之於业主一句話,,,。说得这个作品好像业主自己做的,总之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要说得不愠不火,恰到要听的人的心中!你看那賈貴琳台下听着心花怒放的神情,真是宾主皆欢!<br>建筑師再会设计,不懂人际关係. 不善经营推销也是白搭!<br></h3> <h3>台湾东海大学教堂,一般都说是貝的代表作品,也有人说是陈其宽设计的,其实陈与貝哈佛同学,陈又曾在貝的事务所工作,实情如此,也许是大家合作动腦的結晶吧!</h3> <h3>此案精髓在於造型像二个&quot;人&quot;字,像一双大人的手帶着小孩的手合十在向上天作祈祷。</h3> <h3>香港中銀大廈,不论你对它有何喜惡,它終究是香港的地标建筑,貝老利用平面四个三角形,立面高低穿插至七十层高,如果你看过博物馆中的越王勾踐宝劍,尤其它的紋饰,再对照中銀结构与造型线条,就全明了!</h3> <h3>曾由某角度速描香港园窗洞的康乐大厦,中銀大廈及代表英国经济的汇丰总部大厦。三者列在一块,那气势一看就明!香港这台面不插上这问天一劍,如何解決這二百年的快意恩仇!</h3> <h3>筆者96年於香港速描</h3> <h3>貝老对单純的几何形体.,三角,四方,长方,对角线,甚至园型純熟玩於股掌並配合结构及建材的掌控,十分得心应手!<br><br>甘耐迪纪念圖書馆是圆柱体与一些立方体的組合搭配</h3> <h3>罗浮宮是三角形的范例,個人最中意此大作。尤其其设计理念是貫穿了历史和拿破崙的夢。当年揮軍長征埃及,立馬金字塔下是拿翁少年時代的夢想。实际成品有大小二座玻璃金字塔,將天光引入地下层,整座博物馆就通气而且貫穿了時空!此案为密特朗也增加了不少知名度。</h3> <h3>新加坡有不少作品,其中浜海大道旁一幢商业办公楼,大三角平面的銳角,風水上大刹 !後来在銳角端点的前庭不得不设个小神龕镇压之!<br>華侨銀行大厦正面立面一看一個大&quot;貝&quot;字。想必貝老壯年自信最滿時之作品。平面佈置兩側二个半园型是迴型車道,曾駕車盤旋逐层而上,下車暈車不已!</h3> <h3>日本美秀美术馆,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將业主小山美秀子拜服中国古文化到五体投地!</h3> <h3>设计理念由停車場接待中心通过墜道长桥引至正馆,仿彿漁人朔江操舟而上过山口小洞而撞入了桃花源。其实我实际去过是由古意盎然的京都出发先乘慢速火車至一小站再转巴士綩延上山,沿途穿梭樹林、山陵、小溪,一路風景更勝舟子探幽。在入隧道前,接待中心有餐室供应当地特色清水豆腐套餐,必试!但那块墊筷小石千万别当五花肉磕碎了牙!</h3> <h3>筆者摄馆內外望迎客松</h3> <h3>注意看那块墊筷石真像五花肉</h3> <h3>苏州博物馆与香山飯店的庭園設计部分尤勝建筑设计。香山应用了晉代文人曲水流觴的情景。<br>貝老收山大作,阿拉伯文化馆,更是体现阿拉丁神灯的浪漫情節及回教建筑風格!星空夜色之下,似有乘魔毯躍空騰飞之勢!确属神來之作。</h3> <h3>貝老待人谦和,为人处世君子風度,長年住在纽约中央公园旁英式連幢屋中,真正是个纽约客!<br>老了!有点像武俠小說中的周伯通,一個老頑童,風趣可愛 !<br>长寿一百零二歲,墓碑上註明中国,苏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