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之愚见

山水(顾品江)

<p class="ql-block">我读《诗经》之见</p><p class="ql-block"> 如今网络发达,上网一搜什么都能搜到,方便快捷,对历史、古文、古诗词的翻译注解很完备,很详细。可是,也造成了先入为主,使很多学子相互转抄,人云亦云,而没有了自己的探索和见解。尤其是在常见的教科书、权威书、百度网络上沒有的内容,便不知其详了!</p><p class="ql-block"> 例如网上很多对《诗经》的白话文翻泽和解释,往往千篇一律,转抄而来。其实,有的解释很偏面,有的甚至不一定是对的!</p><p class="ql-block"> 例如《诗经》最为大家熟知的开篇《关雎》,网上和有些书上对“君子好逑”的“逑”字解释就有问题,虽然也承认“逑”字的原意是“配偶”的意思,但偏又说它是动词,具有“追求”的含意!这个我就认为不对!</p><p class="ql-block"> 须知,“逑”的原意是指在旅途中的同行的旅伴,由此延伸为人生道路上生活的伴侣,可以解释为婚姻中的“配偶”。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指“那窈窕淑女是君子理想的生活伴侣。”就这个意思,沒有“追求”的含义。因为诗的后面会继续,才讲到“求之”,怎么求呢?是白天夜里躺在床上睡不着空想吗?那肯定没用,即使碾转反侧也只是空想一场,一定是求之不得!</p><p class="ql-block"> 《诗经》最显著的特点是兴比。一开始的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要比出后面的乐器声。再后面的兴比是荇菜,因为古代人还不会种植蔬菜,而主要採摘野菜,这种荇菜便是一种可口的好菜,但好吃的荇菜不会自动来到你的餐桌的,否则它“左右流之”,这是指船行时相对运动的形象刻划,“流过”你的左右。但网上很多翻译非把“流”也说成是“採”。所以,后面反复强调左摘右採荇菜,就是要告诉你要想有收获,就必须有实质性的行动去获取!加上开头“关关”的鸟的欢声(古代笑字的写法“咲”,就是此欢声)以及荇菜的左右採取,从而比出了后来那君子反复用音乐乐器去打动那窈窕淑女的行为!说明这诗在“兴比”上的写作水平之高,真叫绝!可是网上的白话翻译我认为沒有点出其最根本的兴比关系来。</p><p class="ql-block"> 另外,淑女之“淑”是由“尗”字延伸而来,“尗”指的是五谷中的“豆类”,豆类多子,所以多兄弟中的小兄弟称“叔”,而女孩多姐妹叫“淑”,“淑女”的本意是指“会生育的女子”,而不是后来一般书上解释的“贤德美丽”之类。(山水)</p> <p class="ql-block">我读《诗经》之见(二)</p><p class="ql-block"> 《诗经》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蒹葭》,众所周知,因为教科书中有,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引用。网上对这首诗的解释和白话文翻译大多引用过去权威和中学教科书,虽有多个版本,但很奇怪的是,对有些明显的问题却竟又“众口一词”!例如:</p><p class="ql-block"> 1,都一口咬定“白露为霜”就是“白露结成了霜”。</p><p class="ql-block"> 2,因为有霜,所以季节是在深秋。</p><p class="ql-block"> 3,“苍苍”和“萋萋”及“采采”都是同一个意思,一样都是形容蒹葭绿色茂盛的样子的。</p><p class="ql-block"> 其它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讲,先来看看这三个问题吧。</p><p class="ql-block"> 首先 如果诗中一定说的是真霜,那么很多古诗说头发鬓霜,月光等也真是霜吗?那只是因为它是白色,才那样比喻而已。“苍”难道就一定指“绿色”吗?那“白发苍苍”和“苍白”怎么说?所以很显然,诗中的“苍苍”指的白色,而且明确叶子上有“白露”(而不是霜),所以在晨曦中看上去“蒹葭苍苍”,“就象霜一样”(即为霜)是“白苍苍”的!</p><p class="ql-block"> 其次书和网上对某些文字列有注解,说“蒹是未抽穗前的芦苇”,“葭是刚长出的苇草”,既然如此,怎可能是秋天?秋天有这样“才长出未抽穗”的“萋萋”的蒹葭吗?这自相矛盾!所以,这不是什么深秋,而是早春才对呀!“秦风”之地在西北,早春之晨还是很寒的。</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诗中三段,对蒹葭颜色的描述,是诗中的精华,是与时俱进最精彩的表述:第一段“苍苍”,说明对应的时间点是在晨曦中,太阳尚未升起,沾满白露的叶子是苍苍的。第二段“萋萋”,说明太阳已升起,但叶子上水还未晒干呢,湿的,所以看上去是“萋萋”即绿油油的。第三段又说叶子上水已基本没了,只是还没干透,看上去既已不是白白的也不是绿油油的了,而是釆采的,即有光彩,这是太阳反光引起的,借此说明那太阳已升得很高了,蒹葭叶子上的白露快干了。这是绝妙的时间上的递进关系的写作手法,高啊!这么重要的信息内容,可是网上的翻译者竟完全看不出来,竟一笔带过说“苍苍、萋萋、采釆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形容蒹葭叶子茂盛状”!奇怪!(山水)</p> <p class="ql-block">我读《诗经》之见(三)</p><p class="ql-block">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p><p class="ql-block"> 《诗经•蒹葭》一开头先写时间,地点,客观环境,然后再写人文和主观,先近后远,先实后虚。这是《诗经》给我们后人在文学的章法上留下的又一大遗产,后来的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都遵循着这一章法规则。</p><p class="ql-block"> “蒹葭”是尚未长大的芦苇草,这是北方春天,也已仲春芦苇才可长成这样,那时不会再有霜,那苇叶子上布满细密的白露,只是看上去白苍苍象霜一般,这是近景的描写,在清晨的晨曦中。后面才说好象在水中央,那是远虚景放最后。</p><p class="ql-block"> “这所说的那人”(所谓伊人),是在水的那边(一方),但看上去象在水中央,这与时间相匹配,因为清晨还看不太清。第二段,太阳升起来了,看那个人似乎又在水那边的岸边上了。第三段,太阳很高了,苇叶上的水都快晒干,发出“釆采”闪光时,终于看清楚了那人是在河中的沙洲边上。三段诗层层递进,与时间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从古到今最大的争议点是这位“伊人”,到底是个什么人?是女的、还是男的,是年轻的、还是年长者,专家们莫衷一是。但现代人相信是爱情诗,都倾向于说那是位美少女,是一位“梦中情人”。尤其是受了台湾作家琼媱的影响,一般人都认为那是位美丽的佳人。只有少数专家学者不这么看,认为那是位贤达高人,是男人,不是女的。</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在商周时期,所谓“佳人”,恰恰是指男人,指手中握有玉圭的社会贤达主持人,一般为诸侯王公,或是祭祀的贵族主持人,手中玉圭上圆下方,其颜色和大小不同代表着他身份爵位级别的不同,这种人称为“佳人”。“圭”是两个土字,是古代筑的土台,上圆下方,插上标杆后用来测量太阳光影的长短,从而确定节气和时辰。这是天地对话的工具,所以玉圭便也做成上圆下方状,持圭者代表他“君权神授”,可与天沟通,这样的人称为“佳人”。所以早期古代称“玉人”、“玉树临风”等都指的是男人。</p><p class="ql-block"> 如此说来,琼瑶是不是故意耍了一个滑头,反正那若即若离的佳人既看不太清楚所在,也不知是男是女,水隔一方,左右皆难从都无法接近她(他)。理想和梦想永远只是憧憬,水旱曲折山高路远险阻天隔一方,其实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于是乎,有人说那“所谓伊人”不一定指的是人,而是一种愿望和理想而已!</p><p class="ql-block"> 要我认为,其实很简单,因为《诗经》的第一大特点便是兴比,既然一开始兴的是蒹葭,因阳光时间不同颜色不同,对应看那伊人方位也不同,两者就是兴比关系,那说明比的就是那伊人!蒹葭既然是春天里未成熟的“芳草”,芳草对芳龄,那它兴比的就应该是青春少女才对呀!这有什么好争议得呢?!</p><p class="ql-block">(山水)</p> <p class="ql-block">我读《诗经》之愚见(四)</p><p class="ql-block"> 《诗经》中的两首名篇:《关雎》和《蒹葭》是社会上知道的人最多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两篇。问题是,我总觉得教科书上和网上对这两首古诗的翻泽、注解和赏析不太到位,总之是不过瘾,最最主要的东西没有讲到,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自己来剖析赏析一下更有味道!当然,这只是本人自以为是的一孔之见!这就叫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吧!</p><p class="ql-block"> 1,《关雎》最根本的启发有两点,第一是“目标确定之后,行动便是一切!”既然窈窕淑女是佳偶,那就应学那雎鸠鸣叫发声求偶,于是就用鼓乐等音乐去取悦吸引对方。第二,坐等和空想是求不来的,即使白天夜里睡不着碾转反侧空想,那只是空想,是“求之不得的”,必须象採集荇菜那样行动才能採到你的手!</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这才是《关雎》这首诗留给我们最大的启发!</p><p class="ql-block"> 2,《蒹葭》,第一,这篇诗歌在文学的写作手法和章法上,为后来所有的文学作品树立了典范,这就是:层次!时间上与时俱进,空间上由近及远,以及对客观和主观、实与虚等的秩次处理,渐次递进等等,成为了后来数千年中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第二,这首诗和《关雎》完全不同,这诗中主人翁压根儿只是在那里盘算和揣测,沒有任何行动,他从天蒙蒙亮蒹葭看上去白哗哗到太阳升得老高,叶子上水快干了,看上去光亮亮的为止。人从未离开过那个观察点,他原地未动。什么从上游绕道过河会遇上山高路远,还是从下游走水路会激流险阻,等等等等,全部只是他空想,并不是他实践中的真实体验!</p><p class="ql-block"> 这是干吗呢?站在那里一两个时辰,没动过。怕这怕那,担心这忌违那!那还能干成什么事?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肯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可理想只是空想,不付出努力,还沒付诸行动,就左也怕右也难,那追求的目标只可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那就站在那里永远去空想和提摸困难吧!!(山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