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根据76岁的文物保护志愿者、摄影师刘传真(高级农艺师)的建议,2021年2月24日资中文物保护志愿者刘传真、李世元、宋国英、雷先胜和爱心司机周光仁(好江壶酒业资中经销商)及爱心女士叶凤霞、叶碧霞等七人到银山镇及周边明心寺乡,对其文物古迹和古建筑进行了考察记录。这次考察发现有的牌坊、古桥、古寺,是全县文物普查资料册里还没有记载的,这是最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家一早出发,下午接近七点钟返城,近11个小时共考察八处文物古迹。上午八点过开始,考察了明心寺乡万寿宫、银山镇摩崖石牌坊、朱家场“孝义兼全”坊、朱家场历史建筑及三圣寺。中午一点钟在朱家场街上吃饭。午饭后接着考察朱家场海慧寺、银山镇金紫铺古平桥、明心寺乡雷氏宗祠“节孝”坊、明心寺乡通槽沟古龙桥五处。一路上,村民们听说我们是保护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文物保护志愿者,主动给大家介绍情况,都有热心的村民给我们指路、带路。</span></p> <p class="ql-block">考察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道教寺庙一一明心寺乡万寿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资中县古称资州,古代是全国著名的道教胜地。东汉时期的道教始祖张道陵、魏晋时期的李阿真人、唐末五代道教学者、著名文学家杜光庭、北宋著名史学家范祖禹、南宋理学家、大臣、诗人魏了翁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代道家一代宗师张三丰</span>等等都曾修炼、传道于蜀地资州的醮坛山、平岡山、鹤鸣山、得道山等地。(笔者在《资中古城春秋》公众号有文章作过详细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据传明代张三丰曾修练于此地的崖洞……大门处的《万寿宫重建缘起》石碑记载:万寿宫,全名:九霄万寿宫。据《汉安县志》、《内江宗教志》记载万寿宫始建于清初,毁于近代。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恢复宗教活动,80年代初由当地几位火居道人复建于明心寺镇唐明渡码头山坡中,又名:“慈航道观”,主供观音大士慈航真人、药王等。近年地震山洪自然灾害众多,道观多遭毁坏,殿堂年久失修,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无法正常开展宗教活动,影响常住道人和居士的人身安全。</p><p class="ql-block"> 2016年,周至清道长礼请全真龙门派22代弟子胡理杰道长(俗家名:胡鹏飞)接手主持万寿宫事务,当地市县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胡理杰道长募化十方,在各界大德及善信的捐资护持下,万寿宫得以在2017年恢复重建,历时一年完成了一期工程,百年道场再放光明,神光普照,福佑十方。</p> <p class="ql-block">考察的第二站:</p><p class="ql-block">银山镇摩崖石牌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银山镇碾子湾村的摩崖造像牌坊,牌坊总高度接近四米,整体雕刻在一片高大的岩崖上,工程难度很大,雕工精致,图案形象逼真,至今保存较完整。</p><p class="ql-block"> 牌坊两侧还有数处文字龛和造像龛,遗憾的是因年久风化严重,文字和造像,基本上毁损了。路过的老村民李枝荣(1942年出生)介绍说牌坊位置叫观音岩,挨着的是燕子岩,老地名为“法地冲”。文物保护志愿者、漫画师胡海先前考察时听当地老人回忆说∶“他的老人给他们讲,1890年以前就存在了。是当年家族族长或村里有名望的老人解决家庭之间或人与人之间民间纠纷的场所。(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全国普遍)。当年附近还有茶馆酒肆小摊,也是当地村民民间交往的地点,甚是热闹!”</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益寿山庄负责人黄向东告诉笔者∶“解放前摩岩牌坊旁边建有戏台,山侧面还有个佛字约有一米多的直径。”</p> <p class="ql-block">热心的老村民李枝荣:</p> <p class="ql-block"> 据文史学者、作家、资中走马场初中教师罗成前去考察摩崖牌坊后,认为牌坊左边那几个字可能是:须知即是菩萨岩。</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像资中银山镇碾子湾村观音岩那么高大又保存较完好的摩崖牌坊,全国还不多见。文物保护志愿者胡海(漫画师)在网上仅搜索到福建省仙居县田市镇李宅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牌坊一处,但没资中的这个摩崖牌坊高大。并且听当地一些老村民介绍,这里文化底蕴很深,是有故事的地方,因此,希望受到重视,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认真加以保护和利用。牌坊附近的益寿山庄还可以按照村民介绍古时这里的情况,开发打造成文旅景点。</p> <p class="ql-block">文物考察第三站∶</p><p class="ql-block">银山镇朱家场“孝义兼全”贞节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银山镇朱家场狮子岭村的“孝义兼全”牌坊,位置很偏避,又在树木、竹林深处很难找到,在当地热心村民的带领下,走了不少崎岖小路,穿过田坎土坎,在杂草满地的树林竹林中方才找到。</p><p class="ql-block"> 附近的66岁村民陈显富,因摔伤在资州医院住院治疗,提前出院在家养伤,听说我们来考察石牌坊,便热情主动为我们带路,途中他儿子还打电话担心他的身体,但他仍坚持将我们带到牌坊附近,让大家十分感动,感谢热心的好村民!</p><p class="ql-block"> 他一路走一路不断向我们介绍说,牌坊位置叫桂家沟,古时为国道(成渝古道)必经之处,一方通往朱家乡一边通向大井坝乡。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几十个红卫兵拿绳子想拉倒牌坊,因牌坊坚固未拉倒,然后将保护石牌坊四根立柱的石板和牌坊两边的两对石狮给毁了。出生于1949年的村民代金明老人也向大家介绍的一些牌坊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孝义兼全”石坊建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是一座规格很高的“贞节”坊,现保存基本完整,常有人来参观考察。石坊上雕刻的文字多数清晰,其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人物和鹿、龙、仙鹤等动物以及各种花卉雕工极为精湛,图像非常清晰,栩栩如生,形象逼真。2010年12月资中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村民陈显富、代金明:</p> <p class="ql-block"> 牌坊上的题记文字较多。旌表的节妇欧阳氏,为雷振海之妻,系湖广永州府祁阳人,清初迁徙而来。“孀居抚一子及两孙,备历艰险,悉以独力支持。……性淑心慈,勤而且俭,好施乐与,济困扶危。家室充盈,从无骄态”。今天烈妇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济困扶危之品德值得提倡。尤其四则二十四孝故事,在国家提倡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我国历史上为褒奖功勋、科第、德政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是“立体史书”,也是研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艺术的活史书,它们真实记录着忠、孝、节、义等传统文化,其中不少理念至今仍具有积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现保护此牌坊四柱的石板被拆后一直未安装,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建议文物保护单位或其后人及时加固牌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物考察第四站∶</p><p class="ql-block">银山镇朱家场历史建筑及三圣寺</p><p class="ql-block"> 朱家场三圣寺:</p><p class="ql-block"> 据《资中佛教》一书记载,三圣寺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朱家场街上,现存部份老建筑。1997年经资中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据几个月前才从资中重龙山永庆寺过来作住持的仁学(70多岁)老人介绍,以前这里是祭祀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的庙宇,现改为祭祀三圣(释迦牟尼佛、文珠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的寺庙。听当地一位94岁的老人回忆,过去叫三圣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朱家场历史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银山镇朱家场在资中县东南部,距重龙镇11公里(公路里程23公里)。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设朱家场,1914年改场为乡。1909年创办了化龙书院,是清朝末年资州十一个书院之一。1951年析出另置牛寨、观音、共和乡。1955年牛寨乡并入。1958年撤乡建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集市沿公路呈弧形带状分布,现存许多历史建筑和古刹海慧寺、三圣寺、“孝义兼全”坊等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完朱家场历史建筑及三圣寺已经下午一点,于是大家就在场上的“杨包子”中餐馆吃午饭。此店很卫生,味道不错,价格便利,我们七人三荤两素菜一蛋汤,还有16个大小肉包子,米饭随便添,一共才100元。随行的周光仁带来了好江壶酒,大家品尝都感到醇香味道很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仅半个小时,大家抓紧吃完午饭后,马上按照热情村民何雪仙指的路线,前去离场不远的海慧寺考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七人一天接近11个小时连续不休息共考察银山镇、明心寺乡八个地方的文物古迹,其中三个石牌坊、三座古桥、三座寺庙及古场镇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家不顾道路崎岖,跋山涉水,穿过田坎土坎、树林竹林,虽刚过春节气温还很低,可都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疼,但从没人叫苦叫累。大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一件光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正如76岁的文物保护志愿者、摄影师刘传真(高级农艺师)所说的,如果我们不去考察发现那些优秀的文化遗存、珍贵的文物古迹,不去记录下来并宣传出去,引起社会的重视和保护,再过若干年后消失了,损失就大了,就会成为永久的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