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里在义马的证据

同心缘书社~五丰

<p class="ql-block">义马才是真正的黄帝故里,其证据主要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公孙”非轩辕</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姓司马,司马来之黄帝六相之犬戎部或叫“三苗”部。</p><p class="ql-block"> 祖上世代周官,他的父曾告诉司马迁,其祖先是周朝的史官。而且司马迁更是不提“三皇”,只讲“五帝”,尽量模糊掉中华“六氏”这一概念。</p><p class="ql-block"> 《小学绀珠•名臣类•黄帝六相》:“蚩尤(九黎部落)为当时,大常(轩辕部落)为廪者,奢龙(伏羲部落)为土师,祝融(燧人部落)为司徒,大封(女娲部落)为司马,后土(神农部落)为李。”</p><p class="ql-block"> 1.少典非黄帝父亲。</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残碑》考证:“少典奉祀伏羲,知为伏羲族裔。”少典应为伏羲氏首领,附宝任姒女娲部落。</p><p class="ql-block"> 《索隐》也说:“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p><p class="ql-block"> 周人对殷商人的评价:“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商祖先是舜,舜来自伏羲部落。</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典”即远古代礼官。分为“太典”和“少典”、“少典”的职责可能是负责“写册”和“制订程序”,“太典”负责典礼诵读,最后,少典取代了太典,只剩少典了。</p><p class="ql-block"> 2.公孙非古姓</p><p class="ql-block"> 《广韵》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p><p class="ql-block"> 《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p><p class="ql-block"> 公孙姓的出现,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尤其是齐国)“修公行赏”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公候后代沦为“平民”,这些人不甘心沦为平民,于是就以“公孙”为姓,来标榜自己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3.娄、姒、姜、姬源自三苗。</p><p class="ql-block">伏羲姓风“孙”“吴”,神农陶唐“李”“刘”姓,黄帝姓“张”,颛顼高阳姓“杨”,帝喾高辛姓“陈”,舜姓有虞或“子”“孙”(周灭商后,降商人为子爵),禹(夏)姓娄姒,商姓“子”姓(自称帝喾后人,实为商均(舜的儿子)后人),周姓姬姜。夏为盘古(瓠)后人,周为武观后代,二者都源自三苗,三苗又称女娲氏,《山海经》中记载为女子之国,推断多以“女”字为姓。</p><p class="ql-block"> 4.有熊氏源自大禹化熊</p><p class="ql-block">《淮南子》中记载, “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p><p class="ql-block"> 5.轩辕是部落名称,不是姓氏。</p><p class="ql-block"> 《幼学琼林.卷四.制作类》记载:「甲胄舟车,系轩辕之创始。」。</p><p class="ql-block"> 《汉书》载:“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这里黄帝代指轩辕部落。</p><p class="ql-block"> 轩是舟的意思,而辕是车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轩辕部落可能就是上古时期一批类似搞运输的人。</p><p class="ql-block"> 6.”公天下”与“家天下”</p><p class="ql-block"> 伏羲氏统治华夏800年,神农氏统治华夏500余年,黄帝按嫡“蒂”亲,改“家天下”为“公天下”,如果按司马迁《史记》,天下皆出自轩辕,就无“公天下”可言,钧台之享,逐鹿之战,阪泉之战,黄帝伐三苗更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2、《山海经》~海外西经</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中记载“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p><p class="ql-block">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轩辕国在有穷氏的南边,女娲氏北方,人活的很长。女娲氏(三苗部落)的人崇拜的神明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p><p class="ql-block"> (有穷氏)在轩辕国的东北面,那里的人不敢向西攻打(神农氏),是因为畏惧轩辕部落。(有穷氏)在轩辕丘的北面。轩辕丘的方向,像四条蛇在盯绕。”</p><p class="ql-block"> 盯绕和缠绕区别,有道路为“盯绕”,无道路为“缠绕”。</p><p class="ql-block"> 如此,按《山海经》对轩辕国位置的描述。轩辕部落应该在崤函古道上。义马正正好坐落在崤函古道的“盯”字路口上,而新郑并非处于崤函古道上。</p><p class="ql-block"> 新郑并不是轩辕故里:</p><p class="ql-block"> 新郑提出自己是黄帝故里的理由有两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明清史学家明清二代(如陆应阳、王世贞等)对轩辕丘位置的猜测。</p><p class="ql-block"> 二是古人对有熊氏和轩辕氏的混淆。</p><p class="ql-block"> 如: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的记载:“(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p><p class="ql-block"> 有熊是新郑不假,然而有熊氏并非轩辕部落。有熊氏是大禹的部落(大禹的妻子女娇才是轩辕部落),并不是轩辕部落,这更坐实新郑并非轩辕故里。</p><p class="ql-block"> 《淮南子》中记载“禹治鸿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p><p class="ql-block"> 之后,大禹部落更名有熊氏。《史记》更是记载大禹是黄帝玄孙误导了大众。</p><p class="ql-block"> 实际大禹并非轩辕部落,大禹的父亲叫鲧。</p><p class="ql-block"> 尧得到帝位后,向三苗发动丹水之战,《孟子·万章》中记载尧流放鲧等俘虏于崇山(嵩山)。说明有熊氏是三苗降民,并不是轩辕部落。</p><p class="ql-block"> 所以,新郑不是黄帝故里。</p><p class="ql-block">3、玉皇大帝“少昊”祭文,确定黄帝故里在义马富村。</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至尊玉皇上帝”,是道教六御之一。</p><p class="ql-block"> 道教六御是指天上的六方天帝,源自黄帝时期的六大部落首领,即“轩辕六相”。</p><p class="ql-block"> 倒笔“黄帝即位后,利用部落首领结"蒂"亲,改“私天下”为“公天下”。</p><p class="ql-block"> 有史书记载五帝之前,伏羲氏统治华夏800余年,神农氏统治华夏500余年,后才有蚩尤反叛。</p><p class="ql-block"> 实际按照春秋的祭祀,可以看出五帝来之五大部落,黄帝来自轩辕部落,颛顼来自燧人部落,帝喾来自九黎部落,唐尧来自神农部落,虞舜是来自伏羲部落的平民,大禹来自三苗部落。</p><p class="ql-block"> “帝”与“皇”不同,本身有阴蒂结亲的意思。他们的妻子往往来自上一个部落。</p><p class="ql-block"> 女禄来自轩辕,羲和来自燧人,鹿仙女富宜氏源自九黎,娥皇女英是神农氏唐尧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大禹妻子女娇属于轩辕氏,他属于联合轩辕氏夺权,涂山大会后,流放舜于苍梧,并给舜一个很难听的姓“有虞”,这个字说文解字上解释是“诈骗犯”的意思。”终。</p><p class="ql-block"> “轩辕六相”分别是“有巢氏的勾陈大帝蚩尤、燧人氏的紫微大帝祝融、伏羲氏的青华大帝奢龙、神农氏的后土帝君后土、轩辕氏的玉皇大帝大常,也就是黄帝之子少昊、女娲氏的长生大帝大封。”。</p><p class="ql-block"> 以下选自——公元2011辛卯年,三门峡市张玉皇文化研究筹委会的一段上天祭文:</p><p class="ql-block"> “崤山巍巍,黄河荡荡。</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昊天上帝,张姓玉皇。</p><p class="ql-block"> 讳名友仁,生于富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明确指出玉帝少昊出生在三门峡富阳这个地方,为此我专门询问了张长友老先生,张先生说义马富村,古名就叫富阳。此外,富村还有双龙观,拜的正是黄白(金银)双龙,有可能是指黄帝白帝。</p><p class="ql-block"> 此外,义马有两个乡,一个是千秋乡,一个是常村乡。千秋一般指黄帝建都的场所。而常村是“常存”的意思,少昊官职大常(太常),是管理六氏祭祖的官职。常村有可能是六氏首领祭祀祖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此外,《史记·五帝本纪》中还记载,大常下设左右大监,监视地方六大氏族部落。</p><p class="ql-block">4、《淮南子》与《庄子·内篇·人间世》,马岭的成因</p><p class="ql-block"> 《淮南子》中记载“有扈氏为义而亡 知义而不知宜也。”。</p><p class="ql-block"> 很可能是“义马”名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又记载“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 </p><p class="ql-block"> 明确记录了大禹率五大部落联军,攻打轩辕部落战死。</p><p class="ql-block"> 这也说明了当时六大部落为什么不愿将权交给轩辕部落伯益,而非要推大禹儿子启为首领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时率军打死大禹的人,叫皋陶(洛阳今天还有鸣皋镇),做“五刑”。后人称其为“大业”,意思是有很大的罪过。</p><p class="ql-block"> “有扈”是牧奴的意思。那么有扈氏是夏对轩辕部落的蔑称吗?极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有扈氏首领叫伯益,又叫“大费”,是秦的祖先。秦又拜祭白帝少昊。说明有扈氏正是轩辕氏。</p><p class="ql-block"> 此外,《尚书—禹誓》《尚书-甘誓》中也有关于有扈氏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尚书—禹誓》中大禹伐三苗中记载:“有苗威侮天命,怠弃邦誓,天用剿绝其命。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三苗部落有违天命,放弃了黄帝时期的六大氏族对天发的誓言,上天要剥夺他的性命。现在,三苗还打算和轩辕部落(有扈氏)争夺天命。......”。</p><p class="ql-block"> 《尚书-甘誓》中记载启发的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轩辕部落(有扈氏)凭借自己的势力,肆意侮辱其他五大部落。怠惰废弃天地人之正道(不走正道,专走歪门邪道,),现在上天剥夺他的性命。今天,我打算顺应天命,讨伐轩辕部落。”。</p><p class="ql-block"> 那么,义马究竟是不是秦的先祖有扈氏居住地呢?</p><p class="ql-block"> 还真有可能。我记得小时候在现马岭家具城南门处,看到过马岭的起源的石碑,石碑上记载马岭起源是为周成王牧马之地。</p><p class="ql-block"> 周成王(武王之子,武王伐纣第二年就死了)即位后,秦先祖皋狼“迎”接周成王,受封“嬴”姓,归顺周朝。</p><p class="ql-block"> 而周孝王时期,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以秦为国名,周以黄帝后人自居。也只能称轩辕部落为秦人,分开就是“三禾人”,寓意“你们是三苗人”。</p><p class="ql-block"> 而这也是秦恨周的原因,最后,灭周者,秦也。</p><p class="ql-block"> 而“犬丘”也有可能就是轩辕丘,秦一直称是少昊后人伯益的后人,而秦的祖先历经夏商周一直在干牧奴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史记·秦本纪》记载,中潏(商朝时秦的祖先)“在西戎,保西垂。”戎王申侯曾谏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轩辕氏)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也说明为什么秦叛商归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说明,商朝时用秦族保西垂,那么防谁呢?当然是犬戎(包含周朝,周就是犬戎一支)。如果这个位置在甘肃,那就在犬戎包围圈里,自己还保不住,如何挡住犬戎。西部也只有崤函古道才能挡住犬戎。</p><p class="ql-block"> 而有扈氏,皋陶,皋狼,秦非子正好与豫西大地上的 “鸣皋镇”,马岭等有所关联,“鸣皋镇”在洛阳伊川县,而马岭在豫西更是数不胜数,洛阳嵩县,汝阳,孟津都有马岭;三门峡更是马岭众多,义马有张马岭,北岭,范马岭,董马岭,茂岭;渑池有仰韶镇马岭;陕县有东马岭,中马岭,西马岭;灵宝有走马岭等。如此众多的马岭集中在一地,如此众多的马岭在一块,也不正指出轩辕部落所在。</p><p class="ql-block"> 另外也有传说,当年项羽联军坑杀秦卒20万后,当地鬼哭神嚎,项羽无奈拜祭白龙(白帝)庙(气化厂南庙洼地),秦人算是落叶归根,于是不闹,联军才入关中。</p><p class="ql-block"> 4、甘肃省天水不可能是轩辕故里,灵宝荆山和陕西黄陵的黄帝陵有可能是秦人西迁时和后的衣冠冢。</p><p class="ql-block"> 首先,甘肃不可能是轩辕故里,因为上古时期,三苗北上,被黄帝部落和燧人部落打败,分为三部。</p><p class="ql-block"> 原居住地的一支形成春秋时的徐国。</p><p class="ql-block"> 西逃的一支变成犬戎。</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如此,甘肃才有羲皇壁画,后被称为羲皇故里。就是因他们原是女娲部落的余部。”。</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甘肃又有轩辕遗迹呢?</p><p class="ql-block"> 是因为武观,武观是启的儿子,启的母亲女娇是轩辕部落人。武观正是打着黄帝的旗号,反叛夏启。”。</p><p class="ql-block"> 南逃得一支发展成后来的越国。</p><p class="ql-block">5、千秋鼎盛,崇山峻岭。</p><p class="ql-block"> 《史记》《括地志》等书籍也有黄帝铸鼎记载,“黄帝采首阳铜,取湖水,铸鼎。”。</p><p class="ql-block"> 首山指灵宝的铜矿,湖水是指渑池的天池水,在义马千秋铸鼎。用于表彰黄帝统一天下六部的功业。并在此封六部首领为轩辕六相。</p><p class="ql-block"> 崇山峻岭在古代指的就是轩辕部落的位置,崇山在古代指的就是洛阳的嵩山,而峻岭指的是豫西地区的丘陵地带(轩辕丘),那为什么崇山峻岭变成高大的山脉,这里要提到一个典故。</p><p class="ql-block">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成都王司马颖为了对付鲜卑的骑兵,派刘渊召集匈奴五部,而当刘渊来到义马渑池地区时,就指着大山说了这么一段话“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要做就做这巍峨磅礴的大山岗,哪能做那趋炎附势的小土丘呢?”。于是,刘渊造反,最终消灭了西晋王朝,建立了前赵政权。</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根据刘渊这一段话,就把崇山峻岭演绎成高大的山岭的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