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朱煜老师《让课堂说话3——古诗文教学策略与实践》有感</p><p class="ql-block">健康花城小学王佩</p> <p class="ql-block"> 寒假期间我读了朱煜老师的《让课堂说话3》,这是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编写的关于古诗文教学的书,对于一线教师的我来说,特别实用。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点拨,更有大量篇幅的朱老师的古诗上课实录。读后,对于古诗教学不同学段的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拓展了古诗文教学方法,更从朱老师充满智慧的评价和教学设计中收获法宝。</p><p class="ql-block"> 感触最深的是朱老师对于小学生生古诗教学的建议,朱老师根据古人对古诗教学的方法,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 第一,关联生活,激发兴趣。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朱老师提出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经验,拉近古诗与他们的距离,来促进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才能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融入到古诗的情景当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诵读吟唱,略授诗法。记得2019年参加名师之路培训时我有幸听到了名师古诗教学课堂,课堂上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读,自己示范读等方式以读诗——诵诗——吟诗将古诗中的意、情融入在读中,逐步深入,让我感受颇深,原来还可以在吟唱中学古诗,这次看到朱老师也将诵读吟唱作为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更是激动不已,书中朱老师对如何诵读吟唱以及历史根源做了细致解读,这让我有法可依了,以后也就敢于去尝试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善用资源,情感想象。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而大胆,在古诗教学中能够合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以诗词为基础展开大胆想象,古诗就变得离他们很近,也没那么枯燥了,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爱学了。书中朱老师还举了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孩子改写的故事《寻隐者不遇》,故事中孩子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思路开阔很有趣味。</p><p class="ql-block">本书的第二部分举了大量的例子对特定的古诗教学方法进行分享,让我获益匪浅。以前教学古诗时我基本就是根据古诗教学五步法去教学,但总觉得学生是置身事外的,一堂课我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学生的兴趣可见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但苦于不得法,每每见到古诗教学我总是胆怯,每首诗教学前我会做很多准备,可准备的更多只会让我讲的更多,学生参与更少,这段时间边读朱老师课堂实录我边反思,边总结,我觉得我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改变:</p><p class="ql-block"> 第一,示范引领,借助注释猜测大意。</p><p class="ql-block">老师的示范是对学生的引领,在授课之前老师要先做到细细品味,通过读——诵——吟的方式感受诗意诗情,再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着读,学生有了初步感受之后在语速、语调、平仄押韵等方面给予指导,放手让他们自己诵读。</p><p class="ql-block">“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之后学生借助注释讨论诗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讲讲诗中的故事,不求讲得多精准,了解大意即可,就像朱老师所说“读懂大意”即可,“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 第二,抓住关键字词,深化思想。</p><p class="ql-block">正如朱老师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抓住两个“异”字、“独”、“每逢”、“倍”的讲解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精准通透。同时在讲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恰当地想象,体会诗人创作手法的巧妙,使教学层次有了递进。</p><p class="ql-block"> 第三,创设情境,改写表演,分享愉悦。</p><p class="ql-block">朱老师《所见》的教学片段中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对诗的内容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表演再现出来,这个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诗的理解,更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提升了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第三,课后积累,沉淀自我</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我深感自己古诗词储备量的稀缺,俗话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需要老师有一片海洋,朱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在让孩子读经典时,自己应该先读。教师先于学生将文本读通,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哪些可以集体读,哪些可以单独读,哪些读后要讨论,哪些读后要积累,哪些可以配上综合语言学习活动,如此种种,这些思考既是操作技术层面上的,同时也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背景有密切关系”,我读后深受触动,要想让学生与我国经典相伴,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引导必不可少,我深感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增强专业知识素养才能做好引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