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福水、福州城(乌山)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塔是福州标志性古建筑,是福建省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塔,距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原名是“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是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所以称为乌塔。它的前身是唐贞元十五年所建 “净光塔”。唐乾符六年被毁。后来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将此塔重建到了七层。现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都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在乌塔已经增加了夜景工程,更显炫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觉得这个塔有点斜?与周围的建筑比,塔身明显向南倾斜,尤其是塔的上半部分,更是对比明显。</p><p class="ql-block"> 西方有比萨斜塔,福州有乌山斜塔。据测定,乌塔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达2度多。据介绍,乌塔倾斜主要是因为塔身重和地质原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近百年来,福州众多的有识之士为保护乌塔都做出许多努力,省政府曾拨专款对乌塔作了加固维护,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塔的倾斜问题。按目前年倾斜率计算,乌塔如不能及时扶正,120年后就会倾斜到3°。</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塔的四周均有精美浮雕佛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位于福州古城西南隅,与九仙山互为犄角,拱卫着福州古城南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乌山为道教名山,</span>是从南宋开始,逐渐形成道教名山的。乌山早在唐朝年间,就是福州的游览胜地。著名景点有摩崖石刻、先薯亭、乌塔等,山上林木参天、怪石嶙峋、山道曲径通幽,寺庙、亭台楼阁布局有致,风景幽美、迷人,原始自然景观保存完好,是一座值得深度游览的名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州的城市格局为 “三山两塔一条江”,三山是乌山、于山、屏山,一条江就是母亲河闽江,两塔就是乌山上的乌塔和于山上的白塔。</p><p class="ql-block"> 乌山从唐朝至今,一直是榕城闻名的风景胜地,山上有殿、寺、庙、亭、台、楼、阁等名胜古迹,还有200多处摩崖题刻,篆、隶、楷、行、草各臻其妙。山上林木郁郁葱葱,道路曲径通幽,寺庙环山栉比,亭榭相互交错,古榕参天并悬崖而立,奇岩、林木相映成趣,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真正的名字应该叫乌石山,也叫道山。位于福州市中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因此福州又被称为三山。乌山</span>乃城内三山之一,为道教胜地,山顶有吕洞宾的道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地形位置,乌山可分为六个景区: 第一山景区、天皇岭景区、山脊景区、山南景区、西坡景区、北坡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乌山蟠桃坞西侧道山亭边,北向。摩崖字 “道山亭” 幅高2.1米,宽0.83米。篆书,纵1行,字径68×50厘米。民围《福建通志·名胜》记载:道山亭 “宋熙宁三年,郡守程师孟建,以其前际海门,回览城市,宜比道家蓬莱山因篆书 ‘道山亭’ 三字刻干石”。今亭为木构、四角,单檐歇山顶。&nbsp;</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 “闽山”。宋熙宁初郡守程师孟登山揽胜,认为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 “道山”。其东麓在天皇岭处称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称豹头山,亦作豹屏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海拔85米,广25公顷,山石挺拔多姿,千岩竞秀,自然景观有三十六奇,如东峰的放鹤亭(又称冲天台)、坐禅台、天台桥、西峰般若台等。全山遍布摩崖题刻,从唐至清多达200多段。最著名的有号称 “天下四绝” 之一的唐代李阳冰的般若台铭。山的东南面尚存三尊唐代摩崖造像,丰满庄严。另有程师孟篆书 “道山亭” 刻厂,宋代文学家曾巩撰写《道山亭记》,则是描述福建山川形胜的名篇。<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乌山是福州古城传统名胜游览区,现已列为福州历史文化保护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行数十步,就到天香台。天香台是三十六奇景之一。古时乌石山有神光寺,座落于高耸石壁之上,寺内香火鼎盛,每日香烟弥漫,直抵云霄,游人伫立此台见之如临天宫仙境,故名天香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乌山三十六奇景之一冲天台的 “石壁古榕”,福州二级保护古树名木。古榕长长的须根,陪伴着冲天台、古放鹤亭,还有神奇的天台桥,是乌山一道靓丽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石壁古榕,桑科细叶榕,峭立在悬崖石壁上横生而出,贫瘠石壁造就古榕排状紧密的板状根系,深深扎根仅有的土壤,气生根入土则成枝成干,傲然挺立在绝壁之上,生生不息。古榕的气生根一丝丝垂下来,看起来是那么细弱、柔软而又枯黄,然而它一旦接触到土地就不一样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着地将柔软的须根扎进大地深处,不断地将吸取的养分回报给母体。渐渐粗壮起来的支柱根,从各个方向共同顽强地支撑着母体,与母体融合成为一种共生的奇观。独木成林就是这样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乌石山志》记载:“天台桥见《神解记》三十六奇之一。一名 ‘雀舌桥’。在东峰岩上,一石长六七尺,广三尺余,如天台石桥状,故名。” 这里景色幽美、悬崖险要,一块长石形似鸟舌,凌架于冲天台两边险峻的崖壁上,人称 “天台桥”,亦称 “雀舌桥”。因为该桥险峻,在传说中,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攀登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顺台阶再行数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是程师孟所建,并立了 “道山亭” 题刻。<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79年,</span>他邀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使道山亭随曾巩大名,流传千古。明代道山亭曾重修,到清代彻底被毁。现存的道山亭建于1955年。后来又重新修复,亭上琉璃瓦更换成灰色筒瓦,水泥制作的美人靠改成木头的。2008年,道山亭北面重建了《道山亭记》碑,由现代书法家张潜华先生题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山亭记》是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受程师孟的邀请,在明州所作的一篇名作,在当时传诵甚广,道山亭也因此文而传名千古,至今犹存。</p><p class="ql-block"> 曾巩,是北宋散文家。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门生,名列 “唐宋八大家” 之一。道山亭记石壁上刻曾巩《道山亭记》全文,楷书工整秀雅。这篇文章,曾巩以壮阔浩瀚的思潮,雄伟奇崛的文笔,描写了福建的山川形勢,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如画龙之点睛,独传其神。如今在乌山所立的《道山亭记》石碑是90年代福州市政府请当代福州名书法家张潜华书先生将曾巩的《道山亭记》题写出来,刻在道山亭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亭子下方左边的题字:“陈休斋曾来”。陈休斋,晋江人,陈知柔。1142年与秦侩之子秦熹同榜进士。官福建安抚参议,因不阿附秦侩而被解官。此后隐居,自号休斋居士。由于来访客人太多,曾在门前贴了一幅对联:山水怡情耻与权奸为伍,淡泊明志欣同寒士作朋。表明自己看破红尘,无意功名利禄,只专心研读学术,雅好山水。朱熹任同安主簿时,两度去永春拜访知柔,结为忘年知交,昼则携游名胜,夜则对榻论文唱酬。知柔病逝时,朱熹亲自写祭文,极表痛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传,乌山是汉代九仙重阳节登高射乌鸦之地,因此又有别名“射乌山“。山上怪石嶙峋,登上“凌霄石”,可一览全城;爬上向阳峰,可看见古城下的闽江、乌龙江、马江的三江口汇合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黎公亭位于道山亭西侧,是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黎鹏举而建立的。黎公就是黎鹏举,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的一次战役中,黎鹏举用计诱出盘踞倭寇予以打击,斩首200余人,升任指挥佥事。不久倭寇从浙江南下福建沿海,黎鹏举率水师与敌血战,收复五虎门等地,晋升为参将。此时,在仑山、沙澳的万余倭寇十分嚣张,黎鹏举移师北上,在焰岭地区斩敌1560多人,倭寇溺死无数。从此福州人民得以安居乐业。1957年人民政府在当年黎鹏举登高观海的地方兴建黎公亭,现在的这座黎公亭是2004年重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条登山小道旁边巨大的岩石,叫黎公岩。上面阳刻楷书,径四尺,在嘉靖初镌刻,是乌山两百多幅摩崖石刻中,唯一的一个阳刻楷书作品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乌石在、黎公在” </span>这六个阳刻大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字体雄浑大器,是摩崖石刻上乘之作。</span>黎公亭、黎公岩都是三十六奇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三十六奇景之霹雳岩,位于黎公亭的西边。在黎公亭与清冷台之间,天生一片怪石嶙峋的石林,这里就是乌山漂亮的石林景区。相传古时候霹雳岩有个古榕门,榕树根盘岩石,作虬龙腾跃之态,长长的榕须拂地纠结成门。清代福州侯官人郑际熙所作一首《道山古榕门歌》,据其中所记载,这个古榕门在清乾隆初年时还存在。如今古榕门虽已不在,但这首《道山古榕门歌》,至今还在岁月中传唱。“霹雳岩” 石刻楷书,径一尺五寸,镌山半,相传是宋代程师孟书写。根据记载:唐嗣圣十八年,有位僧人持《华严经》来到这里,一时雷雨大作,劈开石头为巨室,僧人于是就坐在里面。霹雳岩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虽然<span style="font-size: 18px;">霹雳岩只是个传说,但是</span>乌山曾是市区的制高点,雷劈造像众多,是因古人相信神赐佛像,对雷劈石壁呈现的形象加工修饰而成。</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乌山摩崖题刻及造像》的文章有如此描述:乌山造像共有11尊,分别是石壁观音(3尊)、西方三圣佛像(3尊)、天佛像(4尊)及大士殿内的雷劈观音(1尊)。传说这11尊造像都是因山上石壁遭雷火霹击呈现隐约的观音或佛形象,百姓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于是形成造型清晰的石刻作品。历代众多信众都认为这是神赐佛像,纷纷到此祭拜、供奉。后人还对石壁观音、雷劈观音进行修复并塑了金身,并在石壁观音处修建观音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福建省防雷中心的专业人士说,乌石山在市区算是比较高的山,某一个地区的制高点容易被雷击这是常识,现在乌山上还有一个雷电观测点,如今市区高楼比较多,引雷点也多了起来,乌山显得不那么出众。而 “三圣佛像” 之类的景点之所以能形成,归咎于它顶上的榕树引雷,然后把榕树下的石头劈出图案,这才成就了 “三圣佛像”,这跟打雷日不要站在树底下是一样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悠久的乌山,山上怪石嶙峋,生长着许多奇特的古榕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相传古时候在黎公亭与霹雳岩那里有个古榕门,榕树根盘岩石,作虬龙腾跃之态,长长的榕须拂地纠结成门,“三友榕”就是乌山著名的并蒂同根 ,沧桑岁月中永久地相依相伴。此外,乌山还有著名的“瀑布榕” ,树高15米,枝具下垂须状气生根;全年不断开花。这棵榕树在陡峭的岩石上做倒人字型生长,树冠开展如一把撑天打伞,密密麻麻的树根就遍布在平滑的巨石面上,由台阶仰望好似瀑布从十多米的高处倾泻而下,蔚为壮观,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石山摩崖石刻及造象。乌山还有摩崖石刻200多处,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囊括了唐朝到清朝福州所有名人的书法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对书法颇有兴趣,那你一定要来观赏乌山的摩崖石刻。海拔不到百米的乌山,自唐至清,遗留有20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各有其神妙,使山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成趣。乌山的摩崖题刻以及造像,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石山的摩崖石刻计有200多段。最著名的要数华严岩侧的李阳冰 “般若台铭” 篆书石刻。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也是我国仅存的四块李阳冰篆书碑书之一。石刻高5米,宽2米,小篆,共24字,字径43厘米。李阳冰的篆字与秦代李斯齐名,被称为 “大小李”。这块石刻与浙江处州的射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天下四绝。&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清冷台。您一定会好奇为什么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 “清冷台” 三个字。其实,这里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门,这是元朝至正二十四年,也就是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造的,不过没有留名。清冷是静肃的意思,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全心全意报效朝廷。可是他说归说,做归做,时常在这里宴乐,早把清冷抛到九霄云外。任职数月,他便身败名裂,亭台也随之倒塌。所以只剩下几个字留存到今天。清冷台是一个景点,也是一面镜子,劝诫人们以史为鉴,清明廉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石山上宋代的石刻较多。许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师孟、陈襄、湛俞、朱熹、等,都在山上留下诗文和题记。在清冷台西,有 “饮岚” 2字石刻,也是篆书,字径50厘米,是清代画家广陵禹之鼎题。 乌山的摩崖石刻称其为 “书法的海洋” 也不为过,徜徉其中,几乎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为道教名山的同时,乌石山历代建造的儒家圣贤祠堂亦有不少。如纪念理学大师朱熹的 “朱子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代闽中郡邵嘉民的楷书 “双峰梦” 三字,笔力雄健、行云流水。是纪念唐朝隐士周朴所刻。相传唐末周朴有才识,因厌倦官场而归隐乌石山寺庙内。后因不从黄巢造反,被杀。生前常小憩于此两峰相卧处,一日久梦方醒,已然知晓后三世之缘,故石名 “雙峰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天,意为以石为天。三块花岗岩相互支撑,开口不大,内部却十分广阔,可以容得下数十人,石面集中有元、明、清多幅摩崖题刻。其中有清康熙福州人萧震的题刻,共一百个字,称&amp;百字碑&amp;。全文记录了在邻霄台上重修邻霄亭之事,借此颂扬康熙皇帝&amp;休息吾民&amp;、&amp;山海无事&amp;的治事功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天景区的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遍地绿草如茵,柳绿花红。在这个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季节里,不禁让人想起了朱熹写的诗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意间路过乌山画院,这里正在展出 “走进生活” 山水写生作品展,是画院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向广大市民开放。我们今天运气不错,不仅参观了乌山的人文、自然景观,又欣赏了书画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画院展览的画作主题为 “走进生活”,画作以小斗方为主,题材主要为花鸟山水人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画作品欣赏,感受艺术熏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画展展出了34件山水写生画,全部出自于乌山画院的17名画家,借此展示一年来他们走进自然写生创作的成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武圣庙的前身是西门兜的清代建筑西关武圣庙,它是清初唯一由清政府建立的正式武庙,旧时地方官员春秋二祭都在这座庙里举行。1997年因西门道路扩建由区文物局统一安排迁往乌山。庙内原有 “三宝”,即宋代铜制的 “关圣帝君” 坐像,如同真人一般,头缚纶巾,身着战袍,左手抚须,右手捧书,左右两旁站立着抱印的关平和手执青龙偃月刀的周仓;还有造于嘉靖年间的檀木雕刻的关羽便装坐像以及刻于雍正年间的青石碑,上阴刻关帝立像。“文革” 期间大破 “四旧”,关帝庙亦未能幸免,现仅存青石碑关帝立像,移至于山碑廊。现在乌山武圣庙坐西朝东,大门是一扇拱形双开门,进入天井内有一方亭,亭上有藻井。大殿外廊南摆大鼓,北摆铜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吕祖宫在乌山画院东北侧,占地200平方米左右。包括前殿、正殿、厢房、天井等。旧时宫内道具、法器齐全,经藏、书画丰富。吕祖宫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历史上吕洞宾确有其人,名品山,字洞宾,唐代贞元年间出生。可是,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后来就去终南山修道,遇见钟离汉传授龙虎金丹秘法。他自称 “回道人”,回字的两个口,换一下位置就是吕字。他背剑浪游江湖。在江、淮及湘潭、岳阳等地留下“双剑斩黄龙”、“三醉岳阳楼”、“三戏白牡丹”等神话故事。后在武昌黄鹤楼骑鹤升天。因为吕洞宾道骨仙风,又有“诗仙”、“剑仙”、“酒仙”的称号,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神仙,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吕祖宫碧瓦红墙,梵钟苍松,给优美的自然环境增添庄严肃穆的色彩。吕祖宫面向白塔和乌塔,是山中最佳的凭眺处。宫的周围亭台楼阁、名人题词、崖刻众多,宫前还有造型逼真的李铁拐塑像,葫芦瓶里日夜喷射着晶莹的水柱,每天都有许多游客驻足观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天正迈着轻快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花园里的花儿争芳斗艳、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着阵阵幽香,微风吹过,芳香扑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薯亭。旁边的百字碑记载说福州是有福之州,自古逢兵不乱、遇灾不慌,但凡遇到意外,总有贤人大德,挺身而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薯亭是双檐浅蓝柱,看上去极为清新。它是为纪念明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归国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立的。陈振龙原籍是福建长乐人,后来迁居到福州。早年往菲律宾经商,在当地发现一种薯类,清甜可口,可以充作粮食,就想方设法将它引回了福州,并在巡抚金学曾的帮助下,试种推广。当时福建正逢饥荒,番薯的试种、推广,使人们度过了饥荒,金学曾还在总结陈振龙父子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有关番薯的专著《金薯传习略》。从此,番薯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闽人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道光间邑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 “先薯祠” 祀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上最高处的一块石头,刻有 “百字碑”,是福州的进士萧震写的,讲了最高处的凌霄台上重修凌霄亭的过程,以弘扬康熙皇帝 “休息吾民,山海无事” 的治世功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壁观音亭,是一座倚靠崖壁而建的一座四方形亭子,位于福州乌山石天景区北面、福建省电视台围墙外面,前面立着一块 “兴建石壁观音亭碑记” 的石碑。石壁观音为乌山三十六景之一。民间传说此处原是一块天然岩石。唐天宝八年,有一日遭雷火霹击,过后,岩壁上隐约显现出观音像。后人将其加工成浮雕的观音像,不完整的部分用泥土补足,成为一组石雕与泥塑结合的艺术品。岩壁上呈品字形刻着三尊佛像,中间为观音菩萨,右边为善财童子,左边是小龙女。这组浮雕佛像具有晚唐风格,展现出福州一带较早的古代雕塑艺术。石壁观音亭左上方的石壁上,镌刻着 “道山真境” 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天景区在乌山西南部,面积约2.1万平方米。古人认为乌山奇石乃偶坠乌山间女娲补天之百炼石。顺石天而上,乌山奇石随处可见,或三三两两依靠,腾一石天空间,或呈虎踞龙盘之势,观者生畏,或似龟蛙仰爬,憨态可掬,石生百态耐人寻味。景区内宋、元、明、清各朝摩崖题刻众多,其中巨幅题刻“海阔天空”,蔚为壮观。其邻霄台、双峰梦、龟蛙石、鸦浴池、天秀岩、望耕亭、梅聚广场、清尘岩(天王石)等景点也饶有趣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鸦浴池在石壁观音西南,也是雷火击成的小石池。池宽广约2米,池内有泉,大旱不涸。古时每到黄昏,“夕阳萧疏,群鸦乱浴于此”,所以称为鸦浴池。鸦浴池泉水清冽,是极好的沏茶矿泉。历代名人曾在这儿品泉,清代孟超然夸它:“不须陆羽茶经记,也算人间第一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年间特别有名的福州郡守李拔,在此眺望到耕种的农民十分辛苦,心生怜悯,建了个望耕亭,也就有了亭旁边的《望耕台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李拔《题望耕台》</p><p class="ql-block">为念民劳登此台,公余坐啸且徘徊。</p><p class="ql-block">平畴万亩清如许,尽载沾途血汗来。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乌山高处俯瞰福州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上巨大的 “海阔、天空”,是康熙题的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天,意为以石为天。三块花岗岩相互支撑,开口不大,内部却十分广阔,可以容得下数十人。石面集中有元、明、清多幅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北坡景区的大士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乌山新建的福字坪,位于乌山北麓北坡公园紫清园景区。沿着新建的浣尘池继续往西边行走,眼前出现一片岩石,上面镌刻着“福”字。这里的福字坪并不是原先的福字坪,在清代《乌石山志》中记载着:“双峰梦下,宋朱文公楷书福字丈余,镌石”。位于双峰梦下的福字坪,才是真正的福字坪,因朱熹题的这个“福”字而有名,与鼓山喝水岩朱熹题的“寿”字并称为“福寿齐天”。由于“福”字是朱熹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又是福州最大的单字摩崖石刻,多年来有识之士屡屡奔走呼吁,要求还字于民。后来开始在乌山北坡紫清园重建福字坪。新刻字径4.25米的“福”字位于白猴洞左侧大岩石上,左下方镌刻着朱熹晚年字号“晦翁”。福寿齐天,如此吉庆的石刻就在眼前。我们也来沾沾这里的福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乌山风景区的游览,不知我的介绍是否让你感受到了福州地标 “乌山” 之美?</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乌山,已经成了福州市民家门口风景宜人的休闲公园。如果你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了解闽都文化,就请</span>走进乌山,来感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顺便告诉你,未来的乌山历史风貌区的游览空间将进一步增加,福州市政府也将再一次为市民及游客送上 “福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乌塔和白塔双塔相映(资料图)</p><p class="ql-block"><br></p>